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我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则是内需最大潜力所在.要以城镇化建设为主线,畅通城乡循环和国内大循环,并在此基础上联通国内外,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要创新质量变革、完善效率变革和加强动力变革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唯有如此才能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打下稳固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与条件的新判断,并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矛盾与全球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所作出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生产方式为理论逻辑基础,依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要求,科学阐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产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探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社会生产形式与劳动交换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产制度与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社会总生产或再生产各环节的系统性交革,其核心问题是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即打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动力充沛、内部协调、循环通畅的社会再生产体系.从未来发展方式的态势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从体现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特征的包容性绿色发展中去拓展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旅游产业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综合性服务产业。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指向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当聚焦于旅游产业关联效应的充分发挥,以旅游新业态创新、培育和持续运营为关键手段,持续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旅游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的内在动力源于旅游业的无边界性和强关联性等特点,而其外在动力则由市场需求推力、合作竞争压力以及技术创新拉力三个维度进行揭示。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培育和运营过程也是旅游产业边界分离、重构和融合的过程,通过要素之间的融合与重组,将逐步实现旅游产业与其他关联产业边界的交融和围合,最终将赋能我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韩晗 《东岳论丛》2023,(1):23-32
从“双循环”到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所进行的顶层设计,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行至“深水区”与攻坚期之后因势利导的战略调整。未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要与之相适应,应遵循基于“统一”的演变逻辑为发展前提,以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的商品化水平、完善文化产业相关立法工作、坚持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以国内文化大市场建设推动国内外双循环为发展原则,从而选择推动市场畅通与拓展、构建全国发展网络、扶持原创技术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发展路径,以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7.
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要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发展开始进入加速推进阶段,高质量发展应有新的发展逻辑:(1)在思想逻辑上,要开拓思想解放的新境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不断解放思想中推进高质量的转型发展。(2)在生产力逻辑方面,要发挥质量型生产力的作用,提高生产力的整体效能和协作质量。(3)在动力逻辑方面,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效率提升机制,通过创新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4)在增长逻辑方面,重塑高质量发展的增长体系,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的条件体系、过程体系、结果体系和支持体系。(5)在制度逻辑方面,完善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需求,加大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供给。(6)在市场逻辑方面,推动高质量大市场的创造和开发,推进国内大市场的创造和开发以及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文旅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应当涵盖激活发展动力、满足多样需求、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挥和平纽带的深刻意涵。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旅游业在理论内涵、逻辑进路等科学议题上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我国文旅高质量发展作为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能够有效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精神文明、助推生态文明创新,为全球旅游格局优化贡献力量。面对中国式现代化新进程中我国文旅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国家文旅软实力亟待提高、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旅游供需适配性不足、旅游促共富机制面临障碍、文旅融合发展质量亟待提升等问题,要牢牢把握大格局、融入度、内涵建设、融合发展四个维度,始终强化民生导向、产业路径、融合共进三个定位,提升文旅产业理念与韧性,以文旅惠民、文旅为民,助力我国文旅整体工作拾级而上、攻坚工作扬帆起航。  相似文献   

9.
10.
11.
司聪 《人文杂志》2023,(3):12-2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时代化继承与发展。数字金融作为引领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能够为“双循环”提供持续动力和关键支撑。然而现阶段,数字金融面临着数字创新发展滞后、金融市场供需失衡、金融开放成效微弱、金融风险层见叠出等突出问题,这极不利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数字金融赋能“双循环”的根本路径在于,增强数字金融赋能“双循环”源动力、提升数字金融支撑国内循环作用、打造数字金融赋能国际循环优势、保障数字金融赋能“双循环”安全发展态势,从而推动构建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有质量创新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单元组成部分,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板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高地。基于黄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区域协调为目标打造能够实现双循环的产业链是黄河流域高质量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第一,刚性的生态环境约束决定了黄河流域难以形成经济带,有选择的打造产业链是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占优选择;第二,在黄河流域内,以合理分工为原则构建农业产业链和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构建旅游产业链均能达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目的;第三,跨域参与制造业和金融业链条是黄河流域参与以"一带一路"市场为主导的外循环和全面融入内循环的抓手;第四,黄河中上游省份全面融入双循环需要政府助力夯实软硬件设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存在高度的耦合性,两者的产生都是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具有相同的战略意蕴;数字技术的赋能可以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对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内在规定性。因此,以探索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举措为主线,从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内部变革、强化外部保障等三个方面来建构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杨军 《中州学刊》2023,(3):36-42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实体经济形成质效提升、合理增长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奠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基础、掌握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权、赢得国际竞争发展话语权、构筑高质量供给关系体系的迫切需要。但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绿色低碳发展缓慢,区域、行业要素分配不均衡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为深层次塑建中国式现代化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应围绕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内外循环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基本方略,完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优化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延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空间,创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业态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