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智技术嵌入高校舆情治理体系带来了从多元一体到差序多元、经验假设到数据驱动、事后应对到预防治理的实践新样态。通过对突发舆情风险事件的生成机理、演化趋势和风险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我们认为,高校舆情风险治理可从设计层级结构、激活参与主体、优化资源要素、维护师生权益方面变革思路。以此为基础,在数智技术嵌入高校舆情治理背景下,高校内部管理者应树立舆情风险“大治理观”,从促进舆情风险治理与现代大学公共服务有效衔接,完善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多元主体的协同联动机制,分类指导不同类型高校舆情风险治理的规划建设,夯实高校舆情风险治理的数据决策平台支持层面,进一步优化数智技术赋能的舆情风险治理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依托数智技术理顺社区应急治理内在机理并突破治理阈值,已成为社区应急治理创新的可行路径。上海市L街道“社区大脑”建设催生了以“大数据+网格化管理”为特征的社区应急治理新模式,充分利用当前数智化发展的有利契机,既从主体、空间、规则以及方式等维度重塑原有的社区应急治理结构,又将数智赋能落实到社区应急治理的全生命周期,集中体现为社区应急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以及应急恢复等动态接续的行动环节,切实保障社区应急治理全过程的高质量运行。因应数智技术赋能社区应急治理的双重路径,需加强顶层设计、畅通多元参与、保障信息安全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社会逐渐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聚合而成的数智技术越来越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面对全新的时代境遇,推动数智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也成为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数智技术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革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机制、关系、方法等维度的数智化跃升。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布局数智融合时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智技术在不断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赋权赋能的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与挑战。数智技术不仅弥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距离、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交互、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供给、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式,而且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关系、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模式、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为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价值理性为导引,统筹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以协同育人为机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育人生态;以平等对话为形式,建构数智化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以技术赋能为依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数智化变革。  相似文献   

4.
“森林保护学”教学团队依托国家一流学科——林学,通过一系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科学防控林木有害生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感悟作为未来林木保护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光荣使命。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续影响,给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空间等带来巨大的变化,其中线上教学飞速发展,数智化时代各种新技术在高等教育中不断融合,已经形成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本文从线上教学实践、数字教材改革、虚拟教研室建设等方面介绍本教学团队的建设情况和成效。  相似文献   

5.
数智技术与统战工作在价值理念和政治定位等层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前者可以满足后者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动态化等发展需求,为后者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数智技术能有效支撑和服务于统战工作、开拓统战工作数据应用新空间、激发统战工作新活力。当前我国数智统战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面临数字化平台和工具应用不足、数据共享和协同体系不完善以及数智化人才短缺和统战干部理念更新不足等问题。因此,未来数智统战应综合运用数智技术,通过构建面向统战对象的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开发数智化统战工作工具、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推动统战工作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智统战顶层设计和规划、构建统一开放的统战云平台、完善数智安全保障体系,赋能大统战工作格局的构建;通过推进协商数智化体系构建、建立政协系统数智人才培训与考核机制、加大新技术在协商业务流程中的应用,深化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6.
数智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时空场域、交互方式、内容供给、治理变革等维度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与此同时,数智技术所带来的个性化算法推荐、娱乐化叙事方式、圈群化生存处境、数字化虚拟身份使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领力被淡化、主导力被离散、传播力被削弱、约束力被消解。因此,本文就如何最大化发挥数智技术的优势,从价值引领、传播优化、素养提升、法律规范等角度提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调科教赋能、创新驱动、人才支撑“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文科建设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科教育融合发展,给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改革指明了政策方向。数智时代的变革使教育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应用数智技术赋能新文科人才培养,是协同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与数智趋势的关键。在此背景下,通过明晰数智化时代对管理类本科人才的新要求,厘清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定位,梳理其人才的培养现状,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优化途径,从重构数智时代的培养目标、搭建理实融合的育人机制、构建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双线并行的教学方法、强化数字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推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学本科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自由灵动的民歌传承与传播,从原有的口口相传和少许文本记录的状态,发展到数智化时代的今天,民歌传承的方 法、途径在不断改变。 音频、视频的保存便捷了民歌的传播与传承,文本是民歌记录的重要补充手段。 民歌的时代价值却一 直未变,并有新的拓展,体现为教育与文化传承、历史和时代创造、地域文化创造使命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协商治理面临主体缺位、官方主导、协商结果满意度差等现实困境。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采用数智技术解决协商治理难题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基于赋能理论和“人工智能+屋场恳谈”社会实验,考察了农村协商治理中数智技术的主体赋能路径。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深度访谈发现:数智技术通过虚实场景再造、沉浸式体验、村务“云扩散”的心理赋能机制,唤醒乡村集体记忆、增强参与效能感、培育公共精神,提升了村民参与协商治理的意愿;通过数智平台拓展协商渠道、共享议题信息、回应民众关切等结构赋能机制,突破了村民参与的时空阻隔及知识结构、权力结构限制,提升了村民的参与能力;通过成果分配共商、决策过程公开、共创结果公示的成果赋能机制,增强了村民的参与获得感,提升了村民对协商结果的满意度。数智技术的有效赋能有助于农村协商治理中集体共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争议,使传统科技治理模式因缺乏科技伦理的维度而难以应对,这就需要在科技治理中增加科技伦理的维度,由此形成了科技伦理治理的新概念,即以治理推动科技伦理和以伦理保障科技治理.本文以此为理论出发点,剖析当前科技伦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治理对象不明确、治理原则不统一、治理意识不强、治理机制不完善等实际问题.与之对应,从明确科技伦理治理的对象、凝练科技伦理治理的核心思想、提升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识、完善科技伦理治理的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算法治理是社会治理主体综合运用算法技术,以精准满足治理对象的需求为目标,对社会治理中的议题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判断、精准制策的社会治理过程。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方式,算法治理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精准识别治理议题、精准预判社会矛盾和精准满足治理对象的多元化需求。因此,算法治理极大提升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然而,由于算法技术本身的不成熟和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误用,产生了诸多社会伦理问题,集中体现为4个方面:算法治理过程的不透明酿成社会信任危机、算法治理行为的不确定引发社会正义问题、算法治理方案的不精准诱发社会公平问题、算法治理准则的不恰当造成社会价值问题。在实践中,要从算法治理产生社会伦理问题的深层原因着手,有针对性地对算法技术进行驯服,从观念、文化、制度等多个层面着手迎接算法时代的到来,助推算法治理朝着人类美好生活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2.
在新文科建设与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的互动中,“数智”科技是它们与先进科学研究成果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界面和通道,融合“数智”科技推动新文科建设是新文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文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建立“四新”与“数智”科技互动的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应建构融合“数智”科技推动新文科建设的七大议题,即目标与使命、内涵与特征、方向与重点、学科治理、教学创新、学术创新以及新文科教育共同体并应基于中国传统“道、法、术、器、势”思维框架提出基于七大议题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新文科建设的系统思考和整体梳理,构建基于七大议题的理论框架,有助于系统地融合“数智”科技推动新文科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广告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广告中技术应用引发伦理风险的问题逐渐成为焦点。从技术伦理学视角来看,目前智能广告中主要存在两类伦理风险:一是基于多端数据挖掘产生的消费者隐私侵犯、信息价值侵害和创意知识产权侵犯,二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产生的广告运作壁垒、消费者阶层分化和消费异化。智能广告中技术伦理风险的治理应先从观念化价值、经验化价值以及技术化价值三个方面建立治理原则,再从智能广告的设计、测试、应用、复盘四个环节制定治理策略,即伦理嵌入、伦理评估、伦理调适和伦理确认,以期规避和约束智能广告中的技术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4.
智慧法院是数智时代科技运用与法院传统业务进行交融后应运而生的新型样态。扫描一下现实情况,智慧法院存在着一定的伦理风险:技术运用容易导致司法公平风险,诱发司法公正风险,并滋生司法公开风险。针对三类问题,提出宣教符合时代价值的技术伦理观念、制定智慧法院技术伦理的政策和规范、开发合乎伦理规范的智慧法院应用程序三条有针对性的化解进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分工的精细化、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创意实现的复杂化促使作者选择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的创作。但在决策与执行自动化的现实背景下,时间与空间相分离的数智化之维正在改造着合作创作的基本形态。这一过程中,不同创作因子的“结合”或“融合”所形成的合作作品,其著作权共有结构面临着主体、客体样态的逐渐转变。著作权法中对于“合作作者”与“合作作品”的规制在这一维度下是否仍具有现实效用,需结合规范的基本形态、合作创作关系的基本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尽管“合作作者”与“合作作品”在数智化之维中实现了革新,但“合作创作”内生的复杂问题在本质上并未改变。  相似文献   

16.
李璨 《国际公关》2023,(16):72-74
大数据对社会的治理、政府的管理、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目前,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技术研发、数据开放、数据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抢占新时代的先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阜新市政府的“数智化”转型也迫在眉睫。本文对阜新市“数智化”转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人类文明正在经历一场立体化、多要素、全景式的数智化变迁。正是在数字智能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互建塑与型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了延展性发展空间并呈现出数智化转型的现实图景。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的形成,是在惯习空间、资本转换与教育策略发生变化的场域变迁中为实现变革与发展的内在实践需要,也是一种涵盖技术内嵌、认知革新以及价值耦合三重意蕴的范式变革探索。数字智能技术的不断嵌入与拓展,在技术赋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挑战,必须深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智化转型中所存在的场域变迁及其价值限度,并对其进行优化建构与路径创新。在实践逻辑与理论应对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智化转型仍可能存在技术理性与价值指向在有效融合中的张力、现实空间与虚拟世界在内在统一中的缺失、内容供给与传播方式在价值意蕴上的遮蔽等价值限度问题。未来应运用韧性思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的路径创新,构建韧性之“道”,达成技术与价值“共轭互济”的育人使命;打造韧性之“器”,培育现实与虚拟“虚实相生”的育人生态;搭载韧性之“事”,创新人工与数智“内嵌耦合”的育人载体。  相似文献   

18.
进入数智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在全球掀起的使用热潮引发了人们对相关伦理困境与风险问题的关注,虽然公平、准确、可靠、安全、人类监督等几项内容被设定为负责任人工智能的核心原则;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治理方面存在因本体论身份引发的价值张力、训练数据的代表性偏差与安全系统被动保护带来的三重困境并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实践“负责任”的原则带来了现实挑战。在风险全球化与国际竞争加剧的历史变局下,人类社会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潜在的伦理与社会风险,应加快建立全球治理的合作机制,践行文化包容的治理智慧,以及回归社会问题本源的认识论是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负责任”原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彝族传统民歌与流行音乐的交汇,影响了彝族时代文化记忆的表述。通过对彝族传统民歌与彝族流行音乐作比发现,不论是传统民歌,还是流行音乐,都体现了民族的时代思考与文化智慧。彝族传统民歌以生产生活和神话、历史等为基础进行编唱,倾向于描述场景或民俗文化,进而表达感情。彝族流行音乐则以传统文化为引,吸纳时代文化元素,借用流行音乐的要素创作,形成新型彝族民歌。在数智时代背景下,传统民歌与流行民歌呈现受众广、传播路径多元、形式多样等特点,并共同传唱民族文化。由此,彝族传统民歌与现代流行音乐的交汇,丰富了民歌的形式,影响了民族文化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据要素驱动的新经济模式蓬勃发展,“数据要素×”推动的乘数效应初步显现,如何进一步挖掘数据应用场景,通过多场景利用、复用和整合扩大数据乘数效应,成为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问题。数据流动、供给和应用已成为数智社会建设的关键要素,以促进数据安全高效流动为基础,通过聚合高质量数据形成大规模数据集合,以扩展数据应用场景的广度和深度为路径,形成数智引擎激发数据的乘数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数智化建设存在广泛的需求与挑战,一是数据要素流通的深层需求有待发掘,二是充分供给高质量数据的途径尚需进一步探索,三是大规模数据应用复用存在广泛的开发空间。研究表明,应当以法治手段引领数智化社会建设,通过构建数据流动通用规则,以数据开放深化协同共治,以中国智慧引领国际共识,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