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明恢63泰引→号/IR26选育的杂交水稻新恢复系绵恢501及其系列组合二汕优501,Ⅱ优501、D优501、冈优501等,具有丰产性好,抗猪瘟病力较强,米质较优,再生力强,繁殖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二汕优501、Ⅱ优501两组合1993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省科技成果鉴定。D优501、冈优501在省级生产试验和省区试中也增产显著,名列前茅。以上系列组合1993年在省内外示范推广28万公顷,预计推广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1绵恢501绵恢501是绵阳农业专科学校1984年3月在海南陵水用明恢63与泰引一号×IR26的选系(975)杂交选育而成,原…  相似文献   

2.
冈优501是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作物研究所用自育的抗病、优质、高配合力的恢复系绵恢501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的不育系冈46A配制而成的大穗、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1996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冈优501的品种特点丰产性好,产量高,大穗优势强。该组合1993~1994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稻中籼中熟组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7.34t/ha和8.47t/ha,较同熟期对照矮化S增产5.64%和10.14%,差异均极显著,居该组试验第一位。1994年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81t/ha,较第一对照矮优S增产11.39%,较第二对照汕优63…  相似文献   

3.
Ⅱ优501是四川绵阳市农科所、绵阳农业专科学校用Ⅱ—32—8A与绵恢501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练组合。具有产量高、再生力强,米质和抗病性优于汕优63,繁殖、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993年4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4.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7年4月29日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1964年率先在国内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最先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并提出通过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他也由此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5.
由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农科所合作完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绵恢 50 1的选育及应用”成果荣获 199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绵恢 50 1用明恢 6 311/ /泰引一号 /ⅠR2 6杂交选育而成。具有恢复力、配合力强等特点 ,与野败型、冈型、D型、印尼水田谷型等不育系配组 ,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和优良的综合性状 ,用该恢复系配制的Ⅱ优 50 1、D优 50 1、二汕优 50 1、冈优 50 1均比对照增产 ,并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 ,至 1999年累计种植 333万公顷 ;绵恢 50 1播期比明恢 6 3短 5~ 6d ,生育期年度差异较小 ,株型较紧凑 ,分蘖力较强 …  相似文献   

6.
采用八汕63,Ⅱ优501,D优10号等三个杂交中稻品种,在盆边冷凉地区研究单、双株栽插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双株栽插比单株栽插每亩平均增产67.1公斤,增产率为12.7%,品种与单、双株栽插之间不存在互作。双株栽插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亩基本苗增加了5.25万,从而使有效穗比单株增加了2.5万所致。  相似文献   

7.
以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杂交水稻新品种岗优501主要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量构成主次关系方面以每穗实粒数为第一位,千粒重第二位。故岗优501在今后推广和生产中,应以增加每穗实粒数为提高产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协优413和Ⅱ优6216,是1995年5月4日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两个杂交晚稻新组合。现将该两个杂交晚稻新组合的特征和特性分别介绍如下,供各地农户搭配种植时参考:(一)协优413,协优413是中国水稻所用矮败型细胞质不育系协青早A 为母本,与广亲和恢复系中413杂交配组而成的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9.
蓉恢 90 6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用明恢 6 3作母本、特青早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优质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型好、穗大、配合力强、米质优 ,与不育系地谷A配组育成的地谷A×蓉恢 90 6于1995年通过四川省区试 ,与冈 4 6A、Ⅱ - 32A配组育成的冈优 90 6、Ⅱ优 90 6于 1997年、1999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1)选用良种:当前的育苗繁殖育种,应首选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秦薯1号(优质高淀粉型)、秦薯2号(高产食饲兼用型)、秦薯3号(优质食用型)、秦薯4号改良优系(优质食饲兼用型)以及红心431,通过严格提纯因地区和用途选择利用。(2)适期早育苗:根据栽植  相似文献   

11.
释“刚”     
“刚”字的甲骨文形体 ,其繁形从网从刀从牛 ,会用网和刀捕杀牛之意。在词的发生层面上 ,“刚”字的本义域构成为 :用工具捕杀 [义素 ( 1 ) ]性情刚烈倔强的 [义素 ( 2 ) ]公牛 [义素 ( 3) ]。“刚”的词义系统的形容词系列 ,应以“刚直 ;倔强”义为起点。《说文》“刚 ,强断也”的训释不确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汉魏晋宋以来的文人乐府诗创作,萧纲乐府诗在题材处理、语言风格等方面都表现了一定的革新精神。他将当下情境直接写入乐府诗,改变了文人乐府诗在题材上依附于乐府古辞的传统。他的乐府诗语言简洁,清新流美,与夸饰、堆砌、用典等人工技巧迥不相侔。这体现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也与萧纲的诗学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传为蔡琰所作之诗有五言体和骚体的《悲愤诗》及《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虽然不能确定为蔡琰所作,但由其文字内容观察,作者十分贴近蔡琰的心灵声音。其后以《胡笳十八拍》为题目的续作者,唐代有刘商,宋代则有王安石、李纲和文天祥等人的集句诗。李纲和文天祥《胡笳十八拍》集句诗的历史意义可梳理为三个层次:一是延续王安石的《胡笳十八拍》集句手法,仿效蔡琰自述乱离身世的叙事模式;二是进一步确立了杜甫的文学地位,推崇杜诗为集句诗写作的取材典范;三是实践“以诗为史”,扩大了“诗史”的指涉范围。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对象的认识通过了中介物作用的事实乃是客观信息存在的有力证据。不能把天上月、水中月和脑中月都看作是客观实在的,这样的观点比庸俗唯物主义还要庸俗。霍有光先生"通过顾名思义"所"理解"和"姑且试定义"的"全息"概念与我所定义的全息概念的距离相去甚远,其用如此手法对我相应观点所进行的批评同样不着边际。存在两类信息活动方式:一类是"痕迹"和与之相应的信息模式的随机产生,又随机消失和耗散的过程;第二类是产生出来的"痕迹"和与之相应的信息模式的稳固化和被凝结积累的过程。只有第二类信息活动方式对事物的演化才具有建设性贡献。仅用第一类信息活动方式的例子去否定信息形态进化的学说是以偏概全的做法。应当在宏观和微观双重涌现和约束的层面上正确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正是这种双重涌现和约束的机制形成了自组织有序进化过程中的内在关系全息现象。仅只通过个别例证的有或无来证明或否定客观信息和全息现象的存在是不可能最终说服人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只有从时间和空间内在融合的相互转化和蕴含的关系上加以逻辑的说明才可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5.
大晟雅乐器的制造和使用,前期依刘昺"中、正"理论,后期依蔡攸"太、正、少"理论。故大晟雅乐器除丝、革、木3部外,其余金(编钟)、石(编磬)、竹、匏、土(埙)5部乐器均分为前后两个系统。政和八年之前,大晟雅乐器分为正声、中声、清声3组;但此后蔡攸废中声、清声而用太声、正声、少声3组。前期依刘昺理论制造的乐器,曾推行于天下,但后期依蔡攸理论制造的乐器,则只局部应用。故今存大晟雅乐器基本上是正声、中声、清声系统的乐器。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冯友兰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坚持学术独立和实现教授治校、建立具有个性特点的真正独立的大学、培养有修为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冯友兰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冯友兰的高等教育思想为现代大学的办学思路和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游来自原始先民对于星体运行的观察,作为旗帜飘带的游象征着星与命,具有沟通天人的作用。旗帜在祭祀和战争中的重要功能强烈地影响了原始先民的思想意识;同时,游又是原始先民对于现实生活观察、体认的结果。魏晋后游沿着虚化与诗化的轨迹,深入影响了社会文化生活,成为代表生命与审美最高境界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8.
张纲《尚书讲义》早已亡佚,辑录诸家所引可得5万余字。张刚训诂好析字拆词,以会意说形声,强拆同义词为说。训诂重字词之义理阐发,主以阴阳思想、道家之说、刑名之学解经。在方法和思想上直承王安石。考索张纲《书》学,可以研究其思想及渊源,探究王安石《书》学之影响以及当时之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9.
赵冈的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其红学代表著作《红楼梦新探》(增订本《红楼梦研究新编》)《红楼梦论集》之中。从这些研红著作中可见,赵冈的红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曹雪芹家世生平以及版本考证两个方面。赵冈勤于搜集版本,详于比较文字,且时有新发现,其整理文献的系统性远胜于同期港台及海外红学学人,因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钟嵘的《诗品》把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刘桢被列在上品,而且排在王粲之前。这一评价大异于前后的曹丕、曹植、沈约、刘勰、萧纲等人,显示出极其个人化的评价。就钟嵘而言,如此看重刘桢,与他对《国风》一脉的尊崇,对五言诗的重视,对风骨、气等关学风格的偏向有关。因为刘桢源于《国风》,五言诗写得尤好,且诗歌慷慨多气。不过钟嵘将刘桢排在建安之首的看法并没有被后来的文学史所采纳。这主要是因为风骨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标举的风格,后来人并不以之为诗歌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再者,将刘桢视作建安之首,只是钟嵘一家之言。由于刘勰在文论史上的崇高地位,他视王粲为七子之首,更决定了文学史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