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农村乡镇领导干部来讲,要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提高领导经济建设的本领。必须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面向市场尽快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2.
第一,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给由长期全面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优质化。要使农民增加收入就必须使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产品结构与之相适应。近几年来,兴山县根据农产品市场变化,积极引导农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烤烟、果茶、畜牧、药材、蔬菜等五大特色产业,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任博 《领导科学》2007,(2):34-3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居关键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客观上要求乡镇政府彻底解决目前存在的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重新界定乡镇政府职能,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由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由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一、乡镇政府职能的界定乡镇政府职能的界定必须从农村工作的现实状况出发,从农民群众的愿望出发,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行政体制的要求出发。1.要重点强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的职能。发展农村经济是新…  相似文献   

4.
建立现代市场企业制度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框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梁柱和支点,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建立什么样的市场企业制度,怎样通过农村市场企业制度?江泽民总书记在199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对各种类型的股份合作制,要积极引导,使其不断完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将是引导我国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一座桥梁,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模式应确定为全面推选以股份合作制为主体的现代市场企业制度,这就百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跨世纪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5.
供销合作社是密切联系“三农”,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重要经济组织,肩负着发展农村商品流通的重任,是农村流通市场的主力军。深化供销社改革,努力打遣全新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供销社的作用,是破解“三农”难题,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实现全面小康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解决“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在2003年1月份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重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进一步阐述了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要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关键还是发展农村经济,核心问题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一)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1.农民收入的增加受体制和制度的制约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过剩的农  相似文献   

7.
赵玉贤 《决策探索》1994,(10):45-46
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使广大农村在本世纪末或提前奔上小康,是历史赋预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使命,为完成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我市从农村实际出发,于今年初实施了“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即把整个农村经济比作一架飞机,以乡镇企业为机头,以粮棉油菜等种植业为机身,以畜笔业和林果业为两翼,促进农村经济全面腾飞,带领广大农民奔向小康。  相似文献   

8.
盛娅农 《决策导刊》2006,(12):25-26
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千百工程”全面启动以来,石柱县紧紧围绕“小康农村、生态农村、和谐农村、文明农村”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找准农民的“盼点”和工作的“干点”,以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完善、农民培训转移、公共服务共享、村治民主管理”五大工程为抓手,以“建设有规划、推进有示范、村村有指导、投入有保障”四项上作措施为保障,因地制宜地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三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增加收入。我国是农业大国,有7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相似文献   

10.
记者:李书记,我们想请您谈谈河北农村小康建设进展情况好吗?李炳良:好;我很高兴就我省农村小康建设情况接受你们的采访。记者:目前,农村小康建设正在全省蓬勃开展。请李书记谈谈省委、省政府为什么下这么大力量抓小康建设?李炳良: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是中央确定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明确提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并把“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作为九十年代农业和农村工十的总目标。从我省情…  相似文献   

11.
傅鹏 《决策探索》2003,(3):11-14
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这种观点不仅符合我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基本国情,也符合我国农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政府监管市场主体的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理应主动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积极拓展监管服务领域,不断延伸监管前沿,把监管市场主体与服务“三农”有机结合,更加贴近农村、农业和农民,为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3,(50):M0001-M0001
习近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相似文献   

14.
曾凡 《领导科学》2006,(10):14-15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民自主投入,在于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从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来看,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农业生产组织模式的过度松散。要加快农村发展,就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在农村建立合作经济联合会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综观国内外农村发展经验,凡是农村发展较快的地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都相当高。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王建华  袁木 《决策探索》2004,(12):46-46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利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如果没有农村文化的繁荣,先进文化建设是不完整的: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面的小康社会。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政府扶持与发挥农民自办文化积极性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建立起长效的农村文化投入机制.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简政放权史。简政放权的力度决定软环境的满意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就是要从制度上约束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使政府管理从依赖“审批式管理”的模式向通过“服务式管理”的负面清单模式转变,以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推动中国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17.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农民走向币场,参与市场竞争,进而加快农业市场化步伐,使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尽快实现小康,是我们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学习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联系肥乡县的实际,使我认识到.要以社会肝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不断探索农业市场化的新路子,为此,应着力抓好以F三点。一、按照币场取向,调整发展战略,是引导农民走向币场的而要前提。农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渡中,初涉商海的农民由于受思想观念、自身素质、市场信息和市场预…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报告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全面部署,把“三农”问题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了深刻论述,这对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我认为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这个提法跳出了传统的把城乡经济社会相互分割,单纯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放到一起,统筹进行考虑,指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针;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方向;提出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和最终落脚点。这个论述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贯彻十六大精神,一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来展开,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强调“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农村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农村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2007年以来,诸城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强化执政为民措施,创造性地开展“政府主导、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咨询与决策》2011,(3):138-147
“中国全面小康要看山区农村,山区农村全面小康要看‘鄂西圈’,‘鄂西圈’山村全面小康要看尧治河,尧治河已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这是到过尧治河村的领导、专家发出的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