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鸦片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历史、社会及文化现象之一,因而近代小说对此多有反映.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近代小说的鸦片叙事呈现出一条明晰的由滥觞到发展、勃兴最终走向式微的弧形轨迹.近代小说的鸦片叙事存在着三个显著特征,展现了不同时期作家对鸦片主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及其书写鸦片时的心理嬗变.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鸦片叙事在近代社会乃至毒品走私与消费依旧猖獗的当下中国具有相当重要的文化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鸦片在山西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前中期,鸦片只作为一种药品,由阿拉伯、印度运进中国,数量很少。乾隆末年以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鸦片作为一种重要的获利商品向中国贩运,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到了道光初年,鸦片种子也传入了中国,中国开始种起了罂粟。  相似文献   

3.
鸦片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近代中国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因此,对鸦片问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1993年8月23日至25日,“帮会与近代上海”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与会者围绕近代上海这个多功能的国际大都市,对帮会与上海近代社会、上海帮会与民国政治、旧上海帮会的历史影响等问题,作了深入的研讨。与会者对帮会在近代上海崛起的原因、作用和性质作了全面的探讨。一种意见认为,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缩影。另一种意见认为,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动,是帮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上海因其优越的经济、地理等条件,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着力经营之所在,故特别适宜帮会的形成。另外,与会者就帮会形成、发展与近代上海的贩运鸦片、私盐,烟  相似文献   

5.
清朝的禁烟政策与鸦片贸易合法化问题述论吕秀莲刘艳秋鸦片问题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鸦片其危害之大,甚于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鸦片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可耻的象征。本文试就清朝的禁烟政策与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问题略作论述,以就教于同仁。一鸦片作...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甘肃鸦片烟毒泛滥成灾,一度被称为“烟国”。斯时,鸦片的种植、吸食和贩运都达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程度。就贩运而言,主宰甘肃政治和经济的诸多群体都有贩烟行径,军阀、商号、马客和驼帮是主要贩运者。他们将鸦片贩诸省外、省内互贩或从省外运进本省,赚取巨额款项。贩运路线出境和入境大体均为河西内蒙线、临夏成都线和西兰线。从贩运的渠道上看,以1937年为界,该年之前,内销大于外销,尔后,外销大于内销。民国甘肃鸦片贩运猖獗是由政府财政困窘以及权力失控所致。  相似文献   

7.
一 18世纪初,葡萄牙人为了挽回澳门海外贸易的衰颓形势,开始往中国贩运鸦片,从1729至1772年的几十年间,是葡萄牙人独操走私鸦片进中国的时期。他们以澳门为据点,从印度西北海岸的葡属租借地果亚和达曼源源不断地贩运鸦片至澳门,再由澳门走私进入大陆内地,初时每年约200箱之数,供中国人吸食之用。《大英百科全书·中国条》记载:“吸食鸦片当在吸食烟草之后……,而第一次关于此种嗜好的记录,则始于一七二九年,尔时输入之鸦片,纯由葡萄牙人供给。其出口年约二百箱。”1729年以后,中国吸鸦片的人不断增加,葡萄牙人运往中国的鸦片也随着逐年以20箱的速度递增,至1767年,入口的鸦片数目已达每年1000多箱。“则运一千箱,这样的数额持续了好多年,皆由葡萄牙人经营。”可见,澳门在18世纪初、中叶已成为鸦片输入中国的贸易市场、鸦片走私的基地了。  相似文献   

8.
鸦片问题是近代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及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灾难性后果。对此问题,有不少学者给予了较多的论述。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近代国内种植罂粟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国内种植罂粟问题却少有涉及。本文对此略加论述,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应有的关注。早在鸦片战争爆发前,随着外国列强尤其是英国不断从事对华非法的鸦片贸易,使得中国国内不仅吸食和贩卖鸦片之风日渐盛行,而且在一些地方也先后出现种植罂粟的恶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私种并非像以往那样是为了观赏和药用,主要目的则是为了熬制…  相似文献   

9.
晚清"鸦片商战"观与近代经济民族主义的非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增合 《河北学刊》2005,25(3):105-110
经济民族主义是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充分彰显的一个领域,"鸦片商战"则是近代经济民族主义观念的重要形式.鸦片战争以后,清廷无法有效地禁绝外来鸦片.民间人士为抵制外国鸦片入侵,纷纷主张弛禁土产鸦片,扩张罂粟种植面积.这种观念不但表现在一般士大夫身上,而且清廷重臣、地方官员也不乏其意,域外人士与国内士绅声气相求,世俗报刊与教会媒介均有相关言论刊布.作为一种非理性的经济民族主义观念,"鸦片商战"给晚清社会和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帷幕,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由此发端,中华民族也开始觉醒。 当资本主义潮流席卷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武装侵略时,反抗侵略,维护独立,就成为中国各阶级、各民族面临的共同任务。这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成了近代爱国主义的主题。 林则徐被派到广州禁烟,力图以果断而严厉的措施断绝外洋鸦片来源,开始把反对英国的鸦片侵略放到主要位置。他到广州不久,为了能制订出有效的禁烟政策,开展  相似文献   

11.
川江航运与啯噜消长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民、游民组织及其消长因素的研究, 在今天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依据史实, 以川江上货物、人员的互动关系, 剖析清代乾隆至咸同年间活跃在四川的游民团体———啯噜的消长因素, 可以发现乾隆年间西南地区铜、铅业的开掘与贩运, 失业纤夫等流动人口滞留四川, 其中一些人从事抢掠等活动, 形成了啯噜, 给四川社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光绪年间, 川江航道上运输业的变化( 主要是鸦片外销及走私) 等因素的作用, 消化了部分外来游民, 致使啯噜消亡。  相似文献   

12.
“税厘并征”是晚清鸦片税征管制度的一次重要改良。总税务司赫德为扩大海关权限,积极促成海关介入洋药厘金的征收,并不惜牺牲中国领土主权,换取税厘并征在港、澳地区的施行,进而又借土药税厘并征企图插手中国内地税政。鸦片税政改良,虽有助于清中央集权财政体制的巩固,但同时也奠定了海关在清财政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确保了英国在华利益。  相似文献   

13.
鸦片何时输入甘肃?根据史籍记载大概在道光年间。“道光初,……(鸦片)由印度传至云南,而南土兴矣,展转传至四川而有川土,又传至甘肃而有西土……一、二十年来,废田而种罂粟,岁益浸广。”①所谓“岁益浸广”说明鸦片传到甘肃后,经过长期泛滥,便成为一种难以治愈的痼疾。本文试图就甘肃烟毒泛滥的原因、概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由于水平有限,不当之处一定很多,恳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社会自秦汉以下,基本上是土农工商与兵(军人社群)分立的二元社会结构,土为“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兵则连末也够不上,军人社群在正常情况下大都处于传统社会结构的边缘位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革,特别是近代军人社群的崛起和传统士人的边缘化,导致“土”与“兵”的角色的错动。近代军人进踞社会主干并扮演社会领导角色,通过兵与土农工商的社会契合,逐步形成了土农工商兵“五位一体”的社会新程序。这种深刻的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笔者就以晚清时期“兵”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清末的禁烟运动声势浩大,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场运动的发韧和卓有成效,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是一个基本原因。一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以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以武力支撑了罪恶的鸦片贸易。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导致近代中国鸦片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16.
<正> 九龙海关的设立,应从广东海面上的鸦片走私谈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贸易合法化,1858年签订的《中英通商善后条约》对此的规定是:洋药(即鸦片)只准进口商在通商口岸销售,只有华商才能贩运至内地,但鸦片贸易合法化远未能杜绝走私.当时,这类走私的主要特点是;走私者多为华商,他们以港、澳为中心,用木船将鸦片运往非通商口岸,以逃避征税.对鸦片的征税,无论对清朝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来说都是一宗数额颇大的收入.相比之下,地方所得要更多一些.据英人莱特在《中国关税沿革史》中提供的材料,海关所征进口税的总额是一百六十万两银子,而各省地方当局以厘金等各种名目的地方捐税所征得的总额则达二百  相似文献   

17.
山西是近代鸦片泛滥的一个重灾区 ,自十九世纪初由晋商将鸦片从沿海带回山西贩食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这种黑色的幽灵一直游荡在山西的乡村社会中。通过对山西省文水县开栅村的考察 ,可以看到鸦片对这个内陆乡村近一个世纪的影响 ,即“繁荣亦鸦片 ,萧条亦鸦片” ,由此透视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 ,一个内陆乡村社会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清人吸食鸦片现象在各个阶层群体中广泛流行,经长期的积淀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黑暗腐朽的鸦片文化.鸦片在清代中后期对社会的危害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许多学者通常把鸦片在中国的危害归结为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个客观外因,忽视了清代大量的人群主动吸食鸦片这一根本的主观内因.笔者认为清代腐朽鸦片文化的主要成因在于国内社会群体主动吸食鸦片.有鉴于此,清朝中后期吸食鸦片群体的成因是本文将探讨的核心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杨增新禁烟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涛 《西域研究》2001,(4):65-69
在中国近代史上,鸦片问题始终是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对杨增新禁烟的历史背景及措施做一述评,认为杨增新禁烟成绩是较大的,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地方政府助学贷款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产物,并与社会变迁构成互动关系.1919一1921年兴起、19221939年在全川实施的四川自费留学贷费政策就是近代中国较早出现的地方政府助学贷款政策.它旨在资助自费进入省内、国内及国外中等以上学校的"寒唆"优秀学生深造,对激发"寒唆"学生求学积极性、促进五四后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展、自费留学高潮的出现以及人才培养、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社会环境局限,实施情况不理想,存在着不少缺陷与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