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生态足迹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是目前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在资源消耗和生态承载之间寻求平衡,而不能以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老工业基地。然而,长期的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损坏了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此,从东北地区整体和内部各个省份的角度,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各区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和研究,了解和分析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消除东北地区生态赤字,最终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从我国国情特点出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建设和发展东北的政策方针.这些战略思想对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逐年下降,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实现东北地区的振兴,东北地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建立自主创新机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扩大对外开放等举措以重铸东北制造业优势.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心地带,东部与苏联和朝鲜相接壤,西部与蒙古邻近,在东北地区和全国四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何在全国一盘棋的指导下,从本省实际出发,根据各个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确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不仅对吉林省而且对整个东北地区和全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8年4月,当朝鲜发布经济对外开放政策后,我国资本市场的股票收益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结果发现,有地理位置优势的东北地区的上市公司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增加;相比轻工业,重工业企业的股票收益的增加幅度更为明显;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市场反应敏感度更大.这意味着我国东北地区企业对朝鲜对外开放政策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期待朝鲜经济开放与建设给我国东北地区的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期间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分析表明,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在物质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差距是改革以来两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人力资本存量则表现出有利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北地区的家族制度虽然历史短暂,但却具有独特的移民文化特点。本文在对东北地区家族制度的变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家族制度的特质,并由此观察这种变迁对家族成员间的关系的影响,指出我们可以利用其积极的影响作用来促进东北社会的建设与改造。  相似文献   

7.
冰雪旅游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发展,是冰雪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通过深度融合能够将传统的冰雪旅游业与文化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打破原有产业之间的壁垒,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协调区域间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最终作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区域城市名片的建设。文章以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业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业的总体现状以及主要特点;其次,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与文化资源深度融合的优劣势以及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与文化资源融合的意义,进而为东北地区冰雪旅游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对策。文章提出,整合冰雪艺术资源、实现区域冰雪资源联动发展,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文创产品开发,把握区域民族特色、开发民族特色旅游是当前东北地区冰雪旅游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东北地区(本文主要讨论东北三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逐渐加快,与之同时,东北地区的社会流动也日趋复杂。明确分析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流动的总体状况,清楚地把握二者的直接统一性及其演化趋势,是选择、制定和推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加快东北地区现代化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前东北地区城镇体系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前城镇体系的形成与特点,从重化工业建设与重化工业型城镇体系的形成、资源开发与资源型城镇体系的形成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及城镇体系的特点,为推进东北地区城镇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2017,(9)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从原始文明至今持续改善和发展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发展物质文明和深刻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成果。东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域环境,赋予其具有自身发展特点的生态文明。然而在最近几年,东北地区的很多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经济发展遭遇断崖式下跌,生态系统面临严重挑战。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解决东北地区经济困境和生态失衡的有效途径。推进生态文明视域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是大势所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的产业调整和改造,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拓宽了领域和空间。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必然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类型。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在全国范围内不具有竞争力。但东北三省表现出了不同的产业优势和专业分工,并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点。推进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区域融合,通过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分工合作,可以有效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2017,(12)
科技创新驱动是围绕创新主体,整合各种创新性要素,通过建构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规划,有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际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参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推动东北地区城镇化的动力和源泉,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既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要举措,又是实现东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科技创新驱动的研究视角出发,对科技创新驱动东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以东北地区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特点为支撑,围绕资源整合、增强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开展相应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方法,通过建立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对东北地区经济形势进行 分析与预测,认为,2002年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可实现8%左右的增长速度。为实现上述预测 目标,要加大东北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工业竞争能力;调整东北地区所有制结构,提 高市场化水平;构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格局,提高对外开放度;制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的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挖掘东北地区经济潜力,加强省际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合作, 进一步发挥东北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东北地区建设成具有带动作用的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一般是指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清朝入关后,为了维护所谓的“根本之地”,对东北地区实行了全面封禁的政策,使东北成为中国最封闭、最落后的地区之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从增加财政收入和抵御沙俄侵略的需要出发,对东北的封禁逐渐松弛,东北移民迅速增加。迅速使东北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新兴开发区。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经济近代化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建国后,东北地区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总之,在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现代化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全球航运和国际贸易重大影响的日益显现,对我国经济地理格局形成重塑效应,触发了产业分工与布局的新一轮调整。冰上丝绸之路会对亚欧、亚美国际贸易海运航线形成重要优化作用,东北亚地区与北欧、北美的国际贸易将因此首现相较于东南亚地区更具国际海运成本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我国与欧洲、北美的国际贸易相关产业积蓄巨大的北向空间转移势能。东北地区位于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节点,基于其产业承接力的测度及评价,以及对产业基础、成长空间、产业竞争力、资源优势等因素的统筹考虑,有序引导产业向东北地区转移,推进东北地区构建亚欧、亚美国际贸易海运新航线上的经济腹地,不仅有利于我国实现各地区间的平衡和充分发展,准确地根据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积极主动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同时也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东北地区与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已越来越大,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观.这不仅制约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影响了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借鉴国外发展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以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加强对传统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以实现传统产业生产的现代化等工业基地改造的成功经验,重视和发挥高新科技产业的驱动作用无疑将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全国为参照区,通过对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一直呈富余状态,其中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则不断下降。这说明支撑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当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很大。东北地区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相对承载力,为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要增强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提高经济资源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最终实现整个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实现东北地区振兴、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东北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通过对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难以规避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东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极为不利.为此,东北地区必须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经济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用较少的资源投入达到既定的生产和消费目的,最终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的城镇经济 ,是在康熙中叶以后逐渐恢复发展起来的 ,主要的城镇小工业是酒坊与油坊 ,貂皮、人参等山货的贸易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东北城镇发展的特点是 ,它首先是在八旗军驻地的基础上 ,才逐渐发展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所以它的城镇经济的经营者主要是关内迁徙东北汉族流民  相似文献   

20.
张志元 《兰州学刊》2013,(5):99-103
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的发达经济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由地方政府推动的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这种模式创造了经济奇迹,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珠三角经济发展模式需要通过及时调整,实现地区经济稳步增长。而东北地区制造业遭遇"东北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僵化、观念滞后、市场化程度低。因此,借鉴珠三角地区先进经验,合理定位地方政府职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是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