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的社会发展阶段。就一种社会形态而言 ,它必将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层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 ,同时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信息化的一般特征。重点阐述了信息化对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社会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并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的社会发展阶段。就一种社会形态而言,我们无法创造信息化社会,因为信息化社会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而耗散结构的出现完全是无预定的、自组织的。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出信息化社会的条件,而一旦出现了那些必要条件,信息化社会的出现则也是必然的了。本文在耗散结构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出现的必要条件,讨论了信息化的社会自组织机制。  相似文献   

3.
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部农业化发展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分析, 透视了西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选择与具体模式, 指出西部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必须结合西部实际从七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4.
美国家庭小农场的历史发展轨迹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美国家庭小农场经历了从繁荣走向衰败 ,从资源集中走向资本集中 ,从家庭小规模经营走向规模经营的发展过程 ,这也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1世纪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为背景,研究提出新经济观、新科学观、新农业观和新现代化,主要论断有:(1)人类社会将遵循着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工业化)到知识经济(知识化)再回归新农业经济(农业化)的发展方向;阐述了导致回归新农业经济(农业化)的内涵及其依据。(2)信息经济与生物经济都是以知识和技术为最重要生产要素,又处在交叉发展,可以同属于知识经济。进而将知识经济划分为两个阶段:前知识经济,以信息经济为主;后知识经济,以生物经济为主;并论述了生物经济终将占主导地位。(3)农业可以致富、农业可以跨越、农业可以主导的新农业观;指出农业的贡献不可低估、农业的功能不可少估、农业的潜力不可小估。(4)在上述论断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战略,即:以农业为主导,促进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包括信息经济和生物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逐步过渡到新农业经济;讨论了选择新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变人口流动为人口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真正从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信息化社会迈进 ,除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这一重要手段外 ,更重要的是让已经流动起来的、日趋成熟了的 ,并已成为城市经济建设一分子的“准市民” ,从根本上实现职业与身份的转变 ,即变当前的人口流动为人口转移。这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步骤 ,也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花儿"物质民俗的文化内涵进行考察研究,多方面地发掘,并对其来源做出尽可能合理的解释,可以展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从而也能够对河湟地区的文化发展趋势做出"中原化"与"农业化"的规律性显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贫困地区实施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思考与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农业产业化不仅是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也是加速改变中国贫困地区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因,说明了贫困地区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阐述了通过农业化,贫困农户如何进入市场和贫困地区如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以后,蒙古社会封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急剧分解,外国商品以及资本大规模进入蒙古,加速了蒙古经济的商品化,再加上清政府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的局面,实施"移民实边"的政策,使蒙古地区的经济在农业化的基础之上,进入了外资完全控制下的商品化时代。  相似文献   

10.
序言 今天,我们将产业技术史和社会经济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恐怕不能忽视托夫勒的农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信息化社会这三次浪潮的历史顺序的。因为它不仅很有名,而且已为学者们普遍接受。 笔者的论述也从托夫勒的产业技术史观开始。但是,笔者的产业技术史观同托夫勒的三次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急速变化躁动不安的时代:历史前进的步伐带着中国从农业化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迈进,富裕逐渐代替了贫穷;传统文化的辐射,域外文化的引进,使当代文化品格的建立处在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融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物质文化的历史转型期,文学又将怎样作出自己的品位选择?  相似文献   

12.
蒙古的西征与元朝的建立,沟通了东西民族,变化了国内民族的构成与地域分布.从异域进入的人口与伊斯兰文化,在与中国国有的传统经济文化相结合后,生成了农业化、定居性的新民族,并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国内旧有民族的封建农耕地程度.这一鲜明的民族格局,最终在明代形成.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而政治则主要是为寻求社会稳定而注重守成,二者之间存在创新与守成的博弈关系。在政治主导教育的现实境遇下,教育变革受到创新与守成悖论的制约。悖论消解的前提必须是政治赋予教育以一定的空间和自主权,才有机会推动教育的实质性变革。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创新型国家的构建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实现富有创造力的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保障。在创新性国家建设视域下,教育变革与守成悖论的消解有了可能,需要变革"工业化教育"为"农业化教育",变革"记忆力教育"为"创造力教育",变革"授受式教育"为"引导式教育",变革"学校育人"为"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4.
论西夏人的尚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项是活动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于1038年至1227年间以银川为中心建立了雄强一时的西夏王朝。在西夏国家形成过程中以及西夏立国期间,西夏人剽悍粗犷、尚武善战的民族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后来,随着统治阶级的腐化,经济生活的农业化,尤其是儒学与佛教思想的输入,尚武精神逐渐弱化,最终亡于蒙古。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非自愿移民征地补偿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农业化向工业化过渡的转型时期,农地供求矛盾突出,征地补偿价值问题成为国家、集体、业主和农民四方关注的利益焦点,引起理论界广泛探讨,尤其近几年研究成果丰硕。为此,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非自愿移民征地补偿方法作相应的归纳和综述,希望对我国农村非自愿移民征地补偿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婧(简称王):包老师,请问您是如何进入环境社会学领域的? 包智明(简称包):这要从我到北京大学工作说起。1988年我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现在叫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工作。社会学研究所是费孝通先生创办的,我在那里做的也都是费先生的课题。那时候我才20出头,我一直想做我的家乡———一个农业化的蒙古族地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中各个阶段的合理控制有利于实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主要就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提出建议,从而有利于实现各个阶段造价的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任何先进的制度都是由人来实行的。对于司法的现代化也是一样,只有人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地实现司法的现代化。提高法律人的法律素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司法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法律素质可以通过法律专业的高等教育阶段、司法考试阶段、法官任职前的培训阶段和法官任职后的继续教育阶段等四个阶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仍将在中国长期存在。本阶段可以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即20世纪后半叶)又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绝对贫困阶段,在极贫水平下打基础的阶段,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温饱阶段,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三阶段是小康水平阶段,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下半场"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四阶段是前二十年小康社会阶段,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第五阶段是后三十年共同富裕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通过首次从十一个方面详细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与转型特征,再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理论"随着"中国实践""中国创新"由虚变实、由粗变细、由浅变深,更具前瞻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方策,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方法,从历史演变和总体收入差距分解两个方面考察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并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市化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助于农民收入增加.只有从制度层面废除收入差距自我强化机制,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去,推进农业化经营,才能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