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们对现代性的讨论主要是从对现代化发展过程的深刻反省中提出来的:即现代性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并不完全是福祉,而是有相当程度的灾难。马克思在批判现代性和探求现代性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人的现实命运进行理性批判和人文关怀的理论姿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辩证法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体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主旨和目标,其人文关怀思想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主要是在1843年至1845年期间。这期间,马克思创办了《德法年鉴》,并且写下了《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等重要著作,逐步把自己的注意力由哲学问题转向现实问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实践观,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实践观的现实性、科学性、战斗性等特点。而马克思实践观的这些特点,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5.
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尤其是对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深刻地"扬弃",针对西方哲学对于形而上存在的探究,马克思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限于当时时代的强烈呼唤,马克思仅就对物质世界中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地哲学思考.这种思考使得他要迫切提出一种解决的途径和方法,那就是实践.马克思实践观的构建,为马克思哲学提供了一切批判的武器,也使得马克思的哲学成为科学.从哲学的角度就马克思实践观的内在逻辑性和实践目的性分三个部分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实践观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观念萌芽期、认识深化期、概念确立期以及理论成熟期,这几个阶段清晰地展现了马克思实践思想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整个过程.马克思实践观的核心要义是实践要以"现实的人"为中心;要用"实践思维"看待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扬弃.对于在马克思实践观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人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对私有制社会中人的异化生存状态的强烈关注和对消除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迫切渴望与追求都显示出他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同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语境中分析异化劳动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观照阐述他的异化观 ,显示出严密的科学性。所以马克思异化理论是人文关怀维度与科学范导维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理论做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人文关怀的含义、理论来源,加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以及实现人文关怀的途径等方面。然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理论的研究仍在初始阶段,很多方面都还有待拓宽和加深。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的伟大传统,人文关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维度,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教材、教师、教学过程等诸多方面缺乏人文关怀,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中应引起充分重视。然而,使启迪和增长智慧的哲学教学,符合哲学本性、富有人文关怀的哲学教学,不是很容易做到和做好的,但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们总应该有这样一个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活的灵魂。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可能提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完整答案。马克思逝世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留下了许多"空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对这些"空白"的不断填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坚持正确的有序的可持续改革和健康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始终关注社会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人的关怀从哲学人本主义到现实的人文关怀乃至在能动的生活过程中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经由这一过程,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得以确立和升华.这对当下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具有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践存在论美学具有人学的品格:它一方面继承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主体性内核,另一方面又受到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影响,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它对主体性和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吸收也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人学这一维度展开的。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现实意义在于为当下中国文艺理论及文学批评建设坚持人性维度提供了价值立场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文关怀作为作家宏观的、以人为中心考察社会问题的本质态度,在夏衍剧作中,表现为对广大底层百姓生存问题的关切,对创作主体身处当下的时代精神问题:民族意识、女性意识、科学与人类的关系作出的富有前瞻意义的价值判断;同时,夏衍有关人性本质的揭示并非静态的,而是具有与时代主潮紧密相联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是“颠倒”黑格尔“用头立地”的唯心辩证法为“用脚立地”的唯物辩证法。阿尔都塞则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结构性“根本改造”的结果。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的总体观、因果观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中国梦之所以被人民群众所认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以满足现实的人的利益和诉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意蕴。中国梦以保证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为立足之基,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以人民共同奋斗为依靠力量,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确保人民群众的期待不落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观的确立,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向的人学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以往哲学的批判和逻辑发展,使哲学真正回归到现实人本身。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和考察人,对人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对当下我国人学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京派小说家对二、三十年代中国底层社会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以其平民化的人道关怀对民族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深层次的严肃思考,他们始终把眼光紧紧凝视着这片土地的主人,作品触及到他们的生活、命运和灵魂,温情的笔墨下流淌着现代知识分子深沉的人道情怀.  相似文献   

18.
工业文明以来,人与自然尖锐对立所引发的生态危机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新关系,已成为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很多西方学者,如海得格尔、弗洛姆、哈贝马斯、霍克海默等深刻揭露了现代社会文化冲突、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的现象,但他们都无法对如何走出生存危机做出科学的解答。马克思和老子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过研究,于是人们不由自主地把眼光投向了大师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摒弃之前固有的社会管理方式。其中,人文关怀既是社会治理的终极价值目标,又是社会治理成效的关键。在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下,针对当前人文关怀缺失的状况,应通过强化政府人文关怀的基本职能,明确人文关怀的对象标准、内容,打造人文关怀工程品牌,加强人文关怀载体建设等途径加强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刘熙载的诗论以儒家思想为根基,关注现实人生.他以悲天惆人的情怀,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体精神的和谐理念融贯在艺术审美批评的实践之中,体现了艺术审美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诗学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