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奠基性的地位和作用.但在海德格尔看来,马克思的"劳动观"是一种仍然没有摆脱黑格尔哲学的"关于劳动的新时代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评是错误的,其根源在于混淆了马克思劳动观和黑格尔劳动观之间的本质差别.通过详细辨析海氏误解马克思的根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马克思发动的哲学革命正蕴含在对黑格尔劳动对象化的批判和改造当中,它可以用"感性-对象性活动"这个概念得到概括的表达,从而正面回应了海德格尔的批评;二是通过辨析马克思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可以看到在哲学的当代性上,马克思哲学和海德格尔哲学之间既相通又有差异,二者都可以参与到现代社会的批判性建构中来.  相似文献   

2.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他提炼并阐释了诸多重要哲学概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学说,开创了社会意识两种形式说,对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作了新阐释。普列汉诺夫创新性阐释唯物史观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在“史”“论”结合中所具有的继承性、批判性、主体性和时代性。普列汉诺夫从哲学世界观的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为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危机做了贡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东渐”俄国的进程,对构建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话语体系有方法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端,按照学界流行的观点,马克思在《手稿》中最早系统阐述了共产主义学说。为了纪念《手稿》发表170周年,本文紧紧围绕笔记本III中"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的相关论述,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进行解读。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自己所阐述的共产主义学说的经验基础是私有制内部资本和劳动的矛盾运动。以此为依据,马克思系统地批判了以往的共产主义理论,进而正面提出自己的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对《手稿》原文的理解出发,探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此学说的人学维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群众路线提供哲学层面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 普列汉诺夫在反对哲学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多次论述过:“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斯宾诺莎主义”。这个观点,在苏联一直遭到批评。这些批评也流传到我国。是普列汉诺夫的观点正确?还是批评家们的观点正确?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关系到如何认识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在列宁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作用。普列汉诺夫这个观点是在1898年发表的《论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一文中提出的。他写道:“在18世纪得到详细分析而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所接受的那种形态的唯物主义,是这样一种理论:它教导我们,‘除非有广延性的实体,我们不能知道思维实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种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丧失了哲学的特性也就丧失了其革命的特性;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提出过要"终结"和"消灭"哲学,但不能因此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关键在于必须用马克思的"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的辩证思维来理解这些有关"终结"与"消灭"哲学的言词;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性,必须在两条战线上同时战斗,既要反对那种轻视与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的倾向,又要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歪曲成"二元论的形而上学观"的倾向作斗争;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哲学的关键在于,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坚持总体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内涵和特征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出现了一股运用分析哲学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这种思潮各个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倾向极不相同.以美国学者爱尔斯特为代表的一种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突出体现了语义分析、逻辑分析、科学和数学分析等分析哲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向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对马克思的方法论基础、这个学说的产生的背景,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唯物史观、意识形态理论、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剥削等理论全面系统地提出了质疑.爱尔斯特并宣称马克思这些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已经死去,只有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还继续存活着.对爱尔斯特这些以新颖学理形式向马克思主义发动的诘难,我们必须预以严肃回应.我们必须在与当代各种错误思潮的论争与交锋中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其内容来说是对人类社会实践观察的结果,而就其思想渊源来说,主要是对黑格尔的实践学说的直接批判继承.即使稍微偏离了哲学史,也不可能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学说有全面、透彻的分析.黑格尔的实践概念,他关于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学说,他的实践品格思想;他的劳动概念,以及他对实践是认识的标准的天才猜测等等,无疑都是非常深刻的和卓越的.但现行观点对黑格尔的实践观重视不够,似乎这样做是抬高了黑格尔,贬低了马克思.实际上,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学说,分析其局限,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独到和高明之处.本文不揣浅陋,拟对黑格尔的实践学说作一简略的评述,有悖于哲学界同志们的地方,望批评.  相似文献   

8.
一《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最主要著作,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①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资本论》就是这一整体的集中体现。《资本论》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经济运动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因此,《资本论》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先驱,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唯物论,而且也表现在他的认识论中。普列汉诺夫说:“马克思的认识论是直接从费尔巴哈的认识论发出来的,或者要是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马克思的认识论实际上就是费尔巴哈的认识论,只不过因为马克思做了天才的修正而更加深刻化罢了”。(《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146—147页)列宁赞同普列汉诺夫的这一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研究中,作者不厌其烦地申明,马克思的哲学学说不是"唯物主义"哲学,而是一种"新人本主义"哲学,是马克思自谓的"实践的人道主义"或"完成了的自然·人道主义".时下,作者仍坚持这一观点,并进一步内化为其"以人为本"的"国际人道主义"哲学观.作者还对同仁的批评作了回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是属于他的早期著作,但其中却表现了马克思创立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奠基性的观点。观点的核心就是通过消除异化劳动以消除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制度,从而走向实现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者的自由解放境界的共产主义。这个"历史之谜"的解答是马克思对当时现实关系和思想历史深入研究的结果,为后来全面深入的理论建树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早期积累,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美学思想方面,极具首创性和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12.
人的解放与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视角.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关系出发,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否定的分析方法为指导,提出了人的发展三个阶段的学说.本文对马克思的人的发展这一学说进行了解读和阐发.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话语真正成长的时期.随着学院化马克思主义的生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形象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产生了一些理论热点,如教科书批评、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和生存论导向、现代性问题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文本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与批评、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热点不仅多,而且变化快,见证了研究的分化、深化、转型和整合.在对话与整合的基础上建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正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内容的解读,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核,指出异化劳动的扬弃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和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以及赫斯"金钱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发生了异化,所以劳动异化即人的本质异化。异化劳动作为一个过程,有四个方面的规定: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与自己的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正确世界观的发源地;体现着深刻的理论完成和系统的哲学确证;带有显著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辩色彩;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批判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为我们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异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马克思《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历史定位的不同观点中,"起点论"是中国学者独立研究《手稿》而得出的结论。从《手稿》之文本发展过程及其包含的基本思想来看,马克思在《手稿》中以"现实的人"超越抽象的人性论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并确立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科学的劳动观,奠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进而,马克思在《手稿》中又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自然史与社会史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回答了诸多带有根本性的哲学问题,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以社会劳动的方式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而实现人的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然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是辩证统一的。《手稿》以崭新的方式建构起马克思哲学的逻辑前提,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提出了世界历史的伟大思想,是马克思通向唯物史观的思想起点,虽然部分思想带有费尔巴哈的痕迹,但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了较高程度的同质性,显示出它是成熟时期马克思最重要的哲学观点的萌芽。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解读"马克思哲学观"应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马克思对哲学的一般性规定,揭示了哲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属性等,确立了哲学与非哲学的边界;第二个维度是马克思对自身哲学的本质、特性的反思,明确了自身哲学的理论品质,突出了实践性、主体性、阶级性等本质特性,从而区分了自己的哲学与别的哲学学说之别;第三个维度是他人对马克思哲学解读所形成的各种"观"。在此,我们认为,有三种解读马克思哲学的范式:即"文本清理"范式、"现实之路"范式和"非马克思主义者理论视野中的管见"范式,从而形成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外延。文章认为,"马克思哲学观"的研究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哲学的逻辑起点与理念支撑,因此,研究"马克思哲学观"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劳动的合理观点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的本质,形成了科学的生产劳动理论。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现代美育学的哲学基础现代美育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内容丰富,领域广泛,因此,除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指导理论研究之外,还应寻求各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某一部分之间的相关性,以此作  相似文献   

20.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走进历史之门的钥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支撑点。对实践概念的规定是否科学关系到能否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因此,有必要深入地探讨实践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