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际制造业转移与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制造业转移是当代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国际制造业转移实质是跨国公司价值链"片段化"和空间重置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创造了条件.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本文提出嵌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并通过学习和创新沿价值链不断攀升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国际制造业转移是当代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国际制造业转移实质是跨国公司价值链“片段化”和空间重置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创造了条件。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本文提出嵌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并通过学习和创新沿价值链不断攀升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受益于承接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尚未完成工业化,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则已悄然发生了。与前四次低端产业从工业化国家向欠工业化国家单向、梯次转移不同,未完成工业化的中国却成了第五轮国际产业转移主要转出地,且出现了低端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出、高端产业向欧美发达国家回流的“双转移线路”,形成了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隐忧与冲击。通过分析历次国际产业转移与全球制造业格局变迁的关系,揭示了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出现的新特征和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并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背景,结合国际发展环境与中国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系统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民航气象对飞行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对民航业的营运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在世界民航气象迅速发展、中国建设民航强国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民航气象面临着气象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气象服务性质日益商业化、气象服务产品日益多样化、气象服务方式更加主动化等挑战。民航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规范、约束和保障。中国民航气象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民航气象工作已进入法治化轨道。但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的法律部门,中国民航气象立法还存在立法层次过低、价值目标局限、调整范围狭窄、体系结构失衡等不足。应通过修改《气象法》和《民用航空法》,以及制定《民航气象法》或《民航气象服务管理条例》,健全民航气象准入机制,引入合理市场竞争机制,完善民航气象业务质量管理体系,改革民航气象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建立民航气象产品和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5.
民航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民航法律体系存在着冲突、缺失等不和谐因素,与民航法律体系所追求的和谐价值目标相悖。在和谐理念的指引下完善中国民航法律体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国民用航空市场大众化和民航运输服务贸易全球化,中国民航客舱服务对象文化背景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如何应对各种文化差异及由此所引发的文化冲击和沟通障碍、冲突和误解,已成为中国民航客舱服务职业培养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本文着力探讨文化差异对民航客舱服务影响,探寻文化差异背景条件下的跨文化客舱服务对策,以利于推动中国民航客舱服务职业队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制造业区域转移是实现中国地区间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借助改进梯度系数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发展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全球的视角提出了中国目前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动力源,并应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相应调整的观点。同时,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需要与产业和产业链的环节转移相结合,在转移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合作,让市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实施以来对中国民航安保立法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确立了民航反恐工作的架构,为民航安保措施提供了有力的立法支持。当前,中国民航安保立法体系的多部法律、法规和规章正在进行修订,应当根据反恐工作对民航的影响以及新法的要求,调整和完善民航安保立法,做好立法的衔接。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在民航推行中的实际情况,提出民航反恐职责分工仍需明确、职责落实有待细化,民航反恐措施与已有安保措施应有效结合等解决思路和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际制造业中心转移环境下中国承接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而国际货币体系仍以美元为主,形成世界制造业转移下国际货币体系错配,从而制约了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国际货币体系在制造业技术升级过程中,对技术创新起到金融支持,形成良性贸易循环等有利于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实证研究表明,国际货币体系匹配对英国、美国形成世界制造业中心起到了支持作用;国际货币体系错配造成了德国、日本与制造业强国失之交臂。中国面临国际制造业转移与货币体系错配的局面,要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如建立国际需求差别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将外汇债权转化为企业利用国外资源权、利用汇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10.
袅袅秋风袭,菊香满苑溢。十一月十七日下午,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礼堂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民航上海中专优秀学生表彰暨首届民航工会‘育英'助学奖学金颁奖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民航工会副主席解连卯、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  相似文献   

11.
《成才与就业》2011,(7):24-25
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是中国民航系统唯一的中专学校,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创办,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领导,成立于1980年,前身为民航上海管理局技工学校,1985年成立中国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2002年作为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学校开办高职民航专业。学校现有中、高职在校生四千余名,历年毕业生一万两千余人,毕业生深受全国各大机场、航空公司等用人单位的欢迎,学校各专业均设有专家指导委员会。2011年招生专业有民航运输、航空服务、空中乘务、民航空中安全保卫、飞机机电维修、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属中高职贯通)等,各专业介绍和招生要求等情况详见学校网站的招生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航企业按照国务院《民航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进行改革 ,最终形成了全国民航三大企业集团。中国民航企业要发挥重组整合效应 ,得到长足发展 ,就必须建立合理、高效、完善的激励机制 ,彻底摆脱陈旧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束缚。具体而言 ,应该解决好优化宏观环境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以人本管理为核心 ,合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国际视域强调充分发挥国际民航组织的领导作用。国际民航组织通过大会制定了关涉国际航空排放的系列决议,提出了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推动了国际航空排放问题的稳步解决。国际民航组织因其诸多的内在限制又使国际航空排放问题变得步履维艰,这些内在限制包括国际民航组织立法缺乏强制力、立法程序存在缺陷、目的和目标有待修订等等。国际民航组织未来在主导国际航空谈判、引领技术升级、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彰显这一联合国专门机构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英联合声明附件一中关于民航的部分,表明常识战胜了民族自尊和民族抱负,后者曾使中国民航管理总局进行会外的游说疏通活动,从而导致中英谈判耽搁了一些时间。如今联合声明业已草签,民航问题大部分有赖于中国的诚意了。最后结果是,以香港为基地的、主要为英资拥有的国泰航空公司有了前途:它将保持目前的地位直至并跨越1997年;尤其难得的是中国民航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产业转移会对承接地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现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考察国际产业转移对山东省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认为国际产业转移能够促进山东省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在承接方式的选择上,当前山东省应该加大对离岸外包业务的承接,促进制造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民航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航空运输规模已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二位。民航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民航法》为核心的民航法律体系,但民航法律体系仍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民航市场监管制度与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民航法律规制的整体性出发,分析了我国民航法律规制的不足,借鉴美国和欧盟等国外民航法律规制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民航法律规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航领域引入中国民航飞行人员英语能力测试(PEPEC),无疑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影响。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从学生对该测试的了解程度、学生对测试标准的反响、测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效应、学生对备考课程的评价4个维度探讨该测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民航飞行人员英语能力测试对学生的民航英语学习产生了较强的积极反拨效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国际转移进程的加快,如何充分利用FDI以促进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首先对陕西制造业利用外资情况进行了概述,然后利用2004-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FDI对陕西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最后藉于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就业,从来都与宏观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对于求职者来说,哪些才是属于他们的职业"蓝海"呢? 1.民航运输业:蓄势待发未来前景广阔民航运输类专业涉及民航运输、空中乘务、航空服务、航空特种车辆维修、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乘务、飞行技术、民航商务、航空通信技术、空中交通管理、飞行制造技术、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1980年2月 邓小平提出“民航一定要企业化”,民航改革迈第一步。 1987年 民航开始进行管理局、航空公司和机场分设的改革。 1991年 民航总局在直属企业里全面推行承包挂钩工作。 1993年 国航、东航和南航组建企业集团,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56家大型试点企业中的3家。 1994年 中国民航總局中交管局成立,标志着民航空管系统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