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务院第423号令颁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问:为什么要制定《条例》?答:为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保障制度,我国于1993年开始建立劳动监察制度。1994年劳动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开展。多年的实践证明,劳动保障监察对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一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地区甚至相当严重。为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系统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实施,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国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制定《条例》的主要目的:一是更好地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以立法的形式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和制止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行为,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更好地贯彻实施。二是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通过法规形式,加强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的规范,以...  相似文献   

2.
倪伟永 《中国劳动》2003,(11):46-47
一、相关概念: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中的违法行为;非法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根据《劳动法》第2条,劳动法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形成的劳动关系,同时也调整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劳动法就是调整特定的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关系中的违法行为,是指各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它首先不是一种劳动法律关系,它因种种原因实…  相似文献   

3.
曹燕  王崴 《中国劳动》2017,(8):26-32
由于《劳动法》对带薪年休假规制不足,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规章补充规制成为落实带薪年休假的制度保障。这些法规、规章就规制年休假形成如下共识:细化服务年资的计算与认定;年休假决定权应由雇主主导;限制年休假分割以及累计年休假的适用和未休年休假赎买的条件,限制年休假工资计算基数;完善相关劳动监察程序以及进一步完善权利救济制度等,对完善《劳动法》相关条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基本取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在法理上是处于不同位阶的单行法与基本法的关系,在法律上是处于同一位阶的新法与旧法的关系,因而,《劳动合同法》可以补充、细化并有选择地突破《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运行规则。为实现国家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等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法》的补充、细化和突破,应当坚持四个基本取向。偏重保护劳动者的基本取向在《劳动合同法》(草案)起草过程中,关于立法目的的表述有两种主张:一是“单保护”表述,即依照《劳动法》第1条的规定,表述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双保护”表述,…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的颁布和即将实施,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一件大事,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国各族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关心,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劳动法》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调整劳动关系、确定劳动准则的基本法,结束了我国45年来没有《劳动法》的历史,填补了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个空白,是劳动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定、维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基本宗旨。通过贯彻执行《劳动法》,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调整全面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双方的合法权益将依法得到保障,双方的纠纷与争议也将有法可依,有理可循,这将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稳定,防止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6.
现将《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已于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现就劳动法在贯彻执行中遇到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适用范围1.劳动法第二条中的"个体经济组织"是指一般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2.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3.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规定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4.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企业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表现在何处?刘晶: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4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  相似文献   

8.
《劳动法》颁布已经十年。《劳动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十年来,劳动保障立法步伐大大加快,迄今为止,已出台50余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初步建立起以《劳动法》为核心的比较系统的劳动法律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得以普及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得到肯定和发展;法定最低劳动标准初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察制度得以建立和发展。劳动法制建设无论立法、执法、机构建设、队伍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应当说,我国的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在立法方面,虽然还存在结构不够和谐…  相似文献   

9.
<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4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关于民主程序问题,《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对于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规章制度,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  相似文献   

10.
目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作为普通劳动者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一一细读掌握,下面,把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最新、最实用的法律、法规综合予以解读,以求对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法的溯及力,也称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国务院于2003年4月27日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第64条规定:“本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这里明确规定了《条例》是有条件的溯及既往,即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已经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了工伤认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工伤认定仍在受理认定中,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尚未作出工伤认定结…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解决物质层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催生新动能,需要调动好政府与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而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集中反映在政府与企业家的关系,为此必须全面认识并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现实生活中,对于政府与企业家的关系,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家层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这些模糊认识不消除必然会阻碍政府与企业家关系的良性发展。因此,需要在澄清模糊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政府与企业家关系健康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初次分配公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个环节。从结果公平的角度讲,初次分配公平的直接表现是劳动报酬占比高。收入分配问题离不开基本分配制度,尽管学界对于按劳分配的范围、其主体地位的体现等问题存有争议,但是,贯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必须探索按劳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从贯彻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视角探讨初次分配公平问题,一方面,要优化宏观收入分配格局,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而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另一方面,要优化劳动收入的内部结构,缩小各类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当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广大劳动者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大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因此,大力促进就业,解决好就业问题,也成为维护和巩固党群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5.
竞业限制是法律赋予用人单位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权利,但同时《劳动合同法》也为其设定了相应的限制条件和相关义务,一是对竞业限制的主体范围进行限定,即限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二是对竞业限制的适用范围进行限制,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不得到与原单位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  相似文献   

16.
卢纯佶 《中国劳动》2006,(12):13-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把其作为政府和部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保障与就业的关系,如果劳动者能够充分就业,且其收入都能达到或超过自身的基本生活水平,那么社会保障的压力就小,反之社会保障的压力就大。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保障制度中…  相似文献   

17.
郭文龙 《中国劳动》2005,(12):14-15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保护制度研究、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制度探讨、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案例2007年2月16日,某县制衣厂47名职工集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反映该厂经营者拖欠他们工资达48万多元,并提供了劳动者单方制作的拖欠工资清单。接到投诉后,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即时组织人员到该厂进行调查取证,该厂经营者亲戚提供的有关账簿显示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是30万元左右。由于该厂经营者已去向不明,劳动关系双方无法核对确实的拖欠工资数额,致使调查程序无法实质性继续开展。为此,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通过合法程序向该厂下达了《劳动保障监察调查询问通知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与分析,首先对"新常态"和"过度劳动"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适度劳动的含义、特征以及现实意义作了论述,文中指出:所谓的适度劳动就是个体在一定的劳动投入量的情况下,由工作所产生的压力处于个体承受范围之内,并且其工作表现处于最佳的状态。然后从适度劳动与"以人为本"、适度劳动的个体差异性、适度劳动的积极性、适度劳动的能动性以及适度劳动与工作繁荣的关系等方面的特征和意义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新常态下适度劳动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新型就业形态下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提出的挑战与应对方法,并具体介绍了韩国的新型就业形态现状。对就业数量和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取决于这些岗位和工作变化过程中政府、企业、个人及制度如何适应和变化。为应对新型数字技术,要提供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促进社会流动性,并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改善劳动标准和社会保障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