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是近代中国广种罂粟的省份之一。本文将其清朝年间罂粟的种植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叙述 :一、 185 8年前有限的种植 ;二、 185 8- 190 6年间不断扩大的种植 ;三、清末禁烟时期的有限种植。进而分析罂粟种植对清朝云南农村经济的影响 ,它表面上充实了农村经济 ,实际上却是对传统农耕经济的一种破坏 ,而正是这种破坏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相似文献   

2.
对绵阳市稻田 7种种植方式的产量效益、经济效益、能量转换效益和养分平衡效益进行了分析 ,并进行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7种种植方式中小麦 (油菜、大麦 )—中稻至今为主要的种植方式 ,综合效益较好 ;小麦 (油菜、大麦 )—中稻—蔬菜这一新型种植方式综合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3.
徐磊 《小康生活》2005,(5):47-47
近些年来,果蔬种植结构有了调整,许多农户都存在单纯追求农产品上市早的想法,尽量的反季节种植,认为越早越好。实有这样一些典型:种植大棚樱桃,一斤确卖到了上百块;种早熟油桃,一斤好几十;早熟葡萄也卖到十几块钱一斤。从一家一户看,这比较成功,殊不知大家都搞反季节生产,果蔬就会压市、滞销,众多赶早的农户也是叫苦不迭,因此大面积推广早上市种植技术有欠考虑,效益也并不象描述的那样高。  相似文献   

4.
周爽 《华人时刊》2007,(7):38-41
千百年来,常规水稻种植是在水田里的平地上进行的。然而,一位只有高中学历的普通农民,经过20多年的刻苦钻研和实践后,彻底颠覆了这种传统的水稻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呈衰败趋势的四种政治制度: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政制衰败的理论基础在于理念论和灵魂说.理念论揭示了现实政制衰败的可能性,灵魂说则解释了这种衰败的可能是如何成为现实的.理念论和灵魂说共同构成了柏拉图政制衰败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菜农种植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比较分析了菜农蔬菜露地种植方式和保护地种植方式的意愿选择和实际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菜农是否认可和接受不同蔬菜种植方式带来的预期收益直接影响菜农种植方式的意愿选择,而菜农面临的相关资源禀赋约束是阻碍菜农种植方式意愿选择转为实际选择的关键因素.现阶段通过改善菜农相关资源禀赋约束,将是我国蔬菜小农化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一化蔬菜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转眼,到美国已经3个月了,在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市呆的时间最长,40多天。接下来,一周换一个城市,先是奥兰多,接着是杰克逊维尔,这是佛罗里达的两个大城市,火车三四个小时就到。后来就有些折腾了,因为要经过山地,400英里居然走了18个小时,穿过佐治亚州,到了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市。回头又走了12个小时,马不停蹄地路过佐治亚州的超大城市亚特兰大,来到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市,这时已经是国内的春节了。塌下心来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即将离开的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市--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县级市。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的历史一直就是战争和苦难的历史。所以 ,早期古希腊人普遍地对人生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悲观主义的思想 :人生是无常的 ,幸福在最终的意义上是不可能的。而造成人生的这种悲剧性境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时间本质上是一种衰败和毁灭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鉴于耕地资源锐减的现实及法律、法规干预的滞后性.本文提出耕地资源根本性的保护方法是生态种植.即逐步减少乃至消除化肥和有害的无机农药的副面作用,代之以有机肥和无公害农药使用的生态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高产量的农产品.而且可以改善农村的条件.推动有机肥生产的现代化,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推进耕地资源的优化。目前的农副产品相对过剩正是种植革命的大好机遇.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它。  相似文献   

10.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次年2月成立国家银行,其后颁布《国家银行章程》,明确“国家银行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发行公债及还本付息”;1932年11月,颁布《国库暂行条例》,进一步明确国库职责。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于1933年12月,尔后组建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通过开立账户、集中现金、划拨财政资金和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等方式,事实上履行了国库职能,为川陕苏区的建立、发展、稳定、壮大提供了坚强的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11.
植物历史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颐和园内植物配植的实地考查,结合题额、对联、诗文以及历史文献的记载,参考地层科学探测报告和植物习性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出清漪园以及颐和园时期的植物配置总体特征,归纳与特定植物审美相关的景点分布,并试图还原颐和园各历史时期的植物品种、栽种位置以及配植方法,为颐和园保护规划中的植物历史景观修复以及绿化配置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超对接是推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有效方法,而信任是实现农超对接的基础和保证。针对首次农超对接农户不信任引发农户种植积极性低的问题,建立生鲜农产品收购价格和种植面积结合的讨价还价模型,分析农户信任对农产品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对接价格是农户信任度的减函数,而农户不信任下的均衡价格不能实现农超对接的种植面积系统最优。通过建立种植面积激励机制,在不改变农户信任度的情况下可以在首次农超对接中实现最优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3.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县东部莲花洋中,始兴于唐,因观音信仰而为众人所知。历经多个朝代的兴建,融自然和人文于一体,成为有“海天佛国”之称的名山风景区。期间又受到“海上丝绸之路”和“海禁”的影响,是我国历朝对海洋态度的一种缩影。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普陀山的兴建划分为4个时期:神话传说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时期、“海禁”时期和清末民初时期,旨在还原普陀山发展历史的真实面貌。在考证普陀山各时期兴建沿革的基础上,对山岛的造景活动进行分析,揭示普陀山的风景园林在充分借用“海”和“山”景的基础上,更强调佛教的“彼岸”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文人画与文人园林有着理想本源同一性,王齐翰《勘书图》暗指了士大夫阶层经营园林的动因,可作为解析文人园林构建用意的佐证。从画中“粗框屏风”“斜置之椅”和“去履之人”,探究文人园林居游结构设计中的观法逻辑和文化构境,得出“镜像观法”“斜侧观法”和“具身观法”三种形上之“道”,并阐发与之相应的形式组织技巧,为今人造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陈铁民先生的现场求证和研究结果来看,唐代《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许多景点都不在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的范围之内。国内园林史学界将《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证明“辋川别业”是“别墅园林”或“郊野园林”的证据并不能成立。该文通过对《辋川图》中“辋川居所”与城市园林在“私权边界”、“主人身份”以及周边“自然山水的人工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王维的辋川别业和《辋川图》中的辋川居所不但在空间结构上与城市园林有着明显不同,在逻辑关系上也不应被划在园林的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16.
提高居住区园林设计品质是改善居住区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人性化设计是居住区园林发展的重要方向。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和居住区园林人性化设计的原则。以北京市朗琴园居住区为例,从道路网布局、水景设计、公共空间构筑、休憩设施、照明与标志、植物种植等方面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居住区园林中的应用方法,对居住区园林人性化设计的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突显现行“一元单向分段”监管机制之弊端。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深入访谈、文献梳理等方法,对现行监管机制进行解构。研究发现:虽然消费者参与监管的意愿高、主动性强,但由于现行一元体制下的多头混治、政府规制架构下的单向一维、利益博弈格局下的分段监管等弊端客观存在,使得监管绩效不佳,必须完善监管机制,实现政策与价值的耦合:在主体设计方面,由现行“政府一元体制内的多头混治”转变为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多元共治”;在组织架构设计方面,以信任机制、协调机制的设计和培育实现“网络多维”对“单向一维”的替代;在运行机制设计方面,以协同整合机制、危机预警机制、公共决策机制的健全、完善及优化实现“协同治理”对“分段监管”的替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受到禅宗及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哲学基础上与极简主义园林相契合。通过对宋代文人园林、现存皇家园林及江南私家园林庭院植物景观的分析,并与现代极简主义园林植物的应用形式进行对比,提出了古典园林庭院的植物景观设计中所蕴含的极简主义思想,为极简主义园林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种植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根据H—O定理,分别就投入要素对我国种植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素质和质量的下降是造成我国种植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缺乏也影响着种植业的竞争力;资本投入虽然近年来持续增长,但总量依然不足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效果,因此未对我国种植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产生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植物造景的美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造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环境中园林绿地的效益高低,是当今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核心问题。笔者从多样性、协调性、对比性、均衡美、韵律美、意境美等几个方面对植物造景所体现出的美的形式作了探讨,并指出在植物造景过程中需要遵循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