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嵩焘在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和选择的过程中,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时代的限制,但是湖湘文化、师友及个人秉性、经历的影响,最终还是促使他对西方文化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他对西方文化的认知经历了初步形成、深化和转变三个阶段,并涉及西方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认知西方,是摆在近代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前的历史重任.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在欧洲期间,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制度和文化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郭嵩焘的人才救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以下四个部分:(一)重才——人才对于补天、应变的重要性;(二)用才——求用人才的理论及实践;(三)养才——培养人才的迫切性及措施;(四)评价——郭嵩焘人才思想的性质和作用,对中国近代早期洋务思想家郭嵩焘的人才救世思想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并作了客观而辩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5.
在近代诗歌史、诗歌理论史和经学史上,林昌彝都是一位重要人物。特别是他的《射鹰楼诗话》在保留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的诗篇方面更是意义重大。郭嵩焘更是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是第一位驻英大使,同时在军事、政治方面也有诸多贡献。林昌彝与郭嵩焘之间有过两年的交往,学者对此有所忽略。虽然二人交往时间不长,但对各自的研究,还是颇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郭嵩焘是清代第一位驻外公使 ,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知名的政治家 ,外交家和思想家。作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郭嵩焘“禁烟”一事展现了这位历史人物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和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7.
郭嵩焘曾入翰林,参加湘军,署理广东巡抚,充任兵部、礼部侍郎,且为清延第一位放洋大臣,先后出使英、法,因而郭氏不仅曾办"洋务",亦且了解国际情形.一再败于鸦片战争及英法联军之后,清廷朝野上下,昧于形势而又有心雪耻,于是主战者形成一股强大势力.郭氏深知,洋人原以相互"通商"为目的,因遭清廷拒绝,加以官吏及民间之阻难,终至引起战争.因而郭氏力主一面图谋自强,一面以谈和为因应之方,在力不如人之时,惟有以"理"抗"力".不幸其言未被清延采纳,终有"甲午"及"八国联军"之惨败.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驻外使臣。他出使英国成为亘古以来中外关系之大转变,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一个新起点。他提出了和平与平等的外交关系原则,并据此积极办理中英交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英关系的改善。使英期间,郭嵩焘对中英文化交流亦尽了他最大努力。因此,郭嵩焘出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和中英关系史上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嵩焘以亲历西方的独特视角及对两千年专制体制的深刻批判,形成了自己不同于洋务派且超越同时代的“本末”观。文章通过分析郭氏出使前后西方政治观的变化,特别是从他对专制制度溯本求源的反思中,揭示其政治主张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洋务思想家和外交官。对西方文明的深刻认识是其外交思想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外交思想。主要内容包括超越“华夷界限”,向西方学习;主张“主和外交”与“诚信外交”。他外交思想的本质并非卖国投降,而是有非常大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广东民风强悍,偷盗、械斗盛行。地方吏治腐败,官员勇弁无视法纪。同治初年清军与太平军余部作战不断,加之当时自然灾害频发最终导致多匪成患。郭嵩焘抚粤时采取一系列治理匪患的措施,通过整顿吏治,严肃纲纪杜绝乱源;采用重典,严厉捕杀重兵进剿多年积匪;竭力筹饷,保障剿匪军需;并且通过疏通民气,整顿民风来改变社会风貌,最终取得了较大成果。  相似文献   

12.
《礼记质疑》是郭嵩焘最主要的礼学专著,历来学者对其褒贬不一。文章在对《礼记质疑》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后,不赞成对该书过分地贬斥,认为该书虽有不少疏失,但其中言之成理的意见亦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该书于治礼发表了一些较好的意见(观点)。  相似文献   

13.
郭嵩焘禁烟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嵩焘禁烟思想产生于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实践,并随着他身与中英交涉及乡居办教育等经历而不断深化的。国内朝野官绅的禁烟要求和英国一些正义之士的禁烟宣传是促其禁烟思想形成的重要内外因。郭氏认为,清政府应严禁鸦片,于内先禁鸦片种食,于外积极交涉洋药税厘并征;他力主中英联合禁止鸦片贸易;乡居期间主张禁烟馆以整顿人心风俗。郭氏的思想与现实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但对清廷禁烟政策及对英国对华鸦片贸易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近代禁烟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15.
郭嵩焘坎坷的经历,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其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呈现出直通心灵,见真性情的特征。他着重于传统诗教的伦理功能,诗歌中表现出对亲人强烈的爱怜之情,常含对友人真挚的勉励、眷念之情。他宦海沉浮,远涉重洋,诗歌中表现出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6.
郭嵩焘是中国驻外第一任公使,在任期间,为保护华侨多所建树,其护侨活动与认识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启迪了后来的继任者,堪为晚清护侨先驱.  相似文献   

17.
郭嵩焘手书日记中,存诗约300首未曾收入其《诗集》,兹就关系时政、人际交游经及思想经历者,辑录36首,略为笺说。  相似文献   

18.
郭嵩焘是晚清时期积极提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在经济主张方面,他在湖南最先倡创厘金;洋务运动中,主张本末并举,反对舍本逐末;主张对外开放,与西方列强"商战";强调"民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以"便民"、"利民"、"裕民",反对官办和官督商办;要求收回海关主权和废止厘金等。其思想独到高远,对其后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之本在“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为末中一节,国之所以富强是因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国欲变贫弱为富强,必须循习西洋政教;中国正处于历史大变之时,无暇正“本”,可“姑务其末”,务末既是应变之措,更可“以立循用西法之基”,把正“本”、务“末”视为一体。这就否定了“中体西用”的认识基础,也揭露了其逻辑荒谬。  相似文献   

20.
郭嵩焘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思想家,是向西方学习最热情的鼓吹者.他特别注意从制度、体制层面去认识和理解西方政府行为,把西方的种种制度创设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研究,认为西洋富强之本主要在于其"朝廷政教",而不仅仅是"船坚炮利";强调人们应该承认西方文明的先进之处,使"向西方学习"成为国人思想和行动上的一种自觉.落实到实践中,就要以学习西方的"朝廷政教"为中心,多角度多层次地拓展学习西方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