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离开人世已经一百年了。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马克思为人类建立的光辉业绩。在缅怀马克思不朽功绩的时候,尤其使我们不能忘记的是马克思对近代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热情关怀和支持。 (一) 十九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发展。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了获得更大利润,夺取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扩张殖民地。当时,地广人众,物产丰富的中国成为它们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从事罪恶的鸦片贸易是英国掠夺中国财富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去年曾经发表一个宣言,据那宣言看起来,他们共产党的目的是在于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战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达到共产主义的社会;他们目前的政治主张是在于引导无产阶级帮助民主主义革命,和国内民主革命党派(如国民党之类)合作,共同推翻军阀的政治。这个宣言出世以后,引起了各方面许多反响,这些反响,据我的见闻所及,大概可以分为两派。一为反动派,他们持反对的态度,说中国产业幼稚,刻下不应提倡社会革命,使中国紊乱不堪。一为社会主义派,他们赞成共产党的宗旨,却非难共产党目前的政治主张。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论中国,属子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木文通过马克思“发现”中国、马克思论古代中国和论近代中国三个方面,概论性的阐述了马克思论中国的历史过程和基本内容。为读者提供了认识马克思对中国论述的基本观点和材料。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创立、丰富和发展他的学说时,在投身于社会活动时,他的主要注意力是放在欧洲,特别是放在英、法、德等国家上。但同时,也瞩目全世界,其中包括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附属国。中国是他关注的国家之一。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到马克思逝世这三十多年中,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论及中国,尤其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论述较多。马克思对中国问题的论述,当时的中国人是一无所知的。即使象严复这样较早地接触西方思想的人物,在他的译著  相似文献   

5.
世界正越来越陷入到现代性的二律背反中:一方面,现代性的出现得益于西方的宗教传统和理性传统;另一方面,现代性的出现又得益于主体对于西方宗教和理性传统一体化力量的摆脱以及主体的不断越权、越界,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现代性问题。当前中国诸多看似"无底线"的问题,也主要是现代性问题。除非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否则这些问题既不能被正确理解更无法被有效解决。为此,本文对西方试图通过重建各种一体化力量特别是试图以"主体间性原则"取代"主体性原则"来克服现代性问题的尝试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分析,并对马克思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尝试予以了特别的关注。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的主体原则既然主要是利益的,从经济中寻找一体化力量才是可能的和现实的。尽管也诉诸一体化力量,但马克思认为,除非保障个人所有制,现代性问题根本不能解决。但同时马克思也认为,不消灭过去的个人私有制,现代性问题同样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重建个人所有制。长期以来,学界对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谈得很多,但只要不把资本批判上升到现代性批判,这种批判便如同科技批判一样似是而非,且对中国当前的现代化运动犯时代性错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晚年设想是对他世界历史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其实质是为东方落后国家发展开辟一条有别于西方社会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此种意义上,马克思晚年设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勾联,马克思晚年设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参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晚年设想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中国失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揭示了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一般原因和社会原因,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现代机器大工业所特有的经济周期是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的一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是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社会原因。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既有马克思分析的一般原因,又有中国的特殊国情。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独特发展道路的探索及方法论前提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欧洲革命趋于沉寂,而东方的民族解放运动则风起云涌,革命中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些都不能不引起马克思的关注。1853年马克思以极大的热情研究和思考了东方社会问题。传记材料表明:短短的四一五月,他就阅读了麦克库洛赫、克列姆、贝尔尼埃等人的作品和许多关于印度和中国的历史和经济的著作,并作了摘录。这是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初步探索,主要成果体现在为纽约《每日论坛》撰写的一组关于印度、中国的论文及与恩格斯的几封通信上。为了揭开东方社会之谜,马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文化,那就是人类历史文化整体发展的视点以及唯物史观,他把中国文化置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来考察。马克思中国文化观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西方人的中国文化观,而他对东方文化的认识则是他的中国文化观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石。马克思认为中国文化是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互结合为基础的闭关自守的文化,但它是人类文化活的化石,有着一种坚韧的优秀品格;并指出要想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历史性的进步,就必须打破封闭自守的状态,对社会进行彻底改革,使中国融入世界历史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50-60年代初.马克思写了19篇关于中国的论文和时事评述,并在《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等论著和书信中多处论及了中国问题。其中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从而正确地认识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起点的基础,防止“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说:“古代人一致重视农业……只有依靠农业.古代民族底的部落才能维持下去。”①因此.“构成经济秩序基础的都是地产和农业。”②“封建主义的基础是农业。”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农业是社会生…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东方社会是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亚细亚社会形态,其经济、政治均有其特殊性。就其政治制度而言,马克思用“东方专制主义”以概之,近代中国政治制度也属于这种性质,它具有中央集权与皇帝专制相结合;有一套完备的专制机构和官僚队伍;以国有土地为基础,采取租税合一的剥削方式,农民为主要剥削对象等特点。这种政治制度的产生,与自然环境,与农业和手工业的特殊结合有密切关系,并致使政治上改朝换代不断更替,经济结构却很少发生变化,似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总是处于平衡状态之中,使社会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状态。直至鸦片战争才打破这种平衡,导致社会经济结构逐渐解体。由于近代中国所处的国内外历史环境,中国前途可能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不同国家、民族发展的具体道路的关系问题,以及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理论启迪,并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只有以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为指导,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把人类解放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用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审视中国当代现代化进程中正在发生的价值观念的转型,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人们精神和思想上带来的新变化,诸如独立人格普遍形成、人的关系走向自由平等、人的自主活动能力增强等,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和负效应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获得的尚不是真正的自由,而且,市场经济还可能导致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泛滥.因此,我们在完成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性转换的同时,应警惕和批判市场经济带来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克思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即存在论)的研究经历了三种范式: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生存论本体论。范式的转换体现了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创新。本体论(即存在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绵延的无尽之学,未来随着学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哲学界会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即存在论)问题有更新的突破,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也会有更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早期有那么多科技成就的中国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著名的"李约瑟之谜"可尝试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寻求破解。根据《资本论》的剩余价值理论,个别资本家通过科技创新获取超额剩余价值,而资本家整体则通过科技进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具有促进科技进步的内在机制。但马克思同时指出这一机制本身存在致命缺陷,会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经济危机频发。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克服这一问题,且有资本主义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便是有力证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后发起步的中国必须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依靠国家的集体力量,才能全面实现科技赶超。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主要思想遗产来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解答的时代课题。马克思的思想遗产主要分两类:一种是有具体内容指向的,如包括劳动史观、结构史观、长时段史观在内的对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融资本主义生理学和病理学为一体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以自由人联合体和共产主义为指向的对人类解放的科学思考;另一种则是马克思对问题和事物特有的分析方式、研究方法、探索精神、内在追求,如真理性与价值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双重统一,问题导向、跨学科性研究和综合性视角,以及反思意识、批判精神和辩证法。正因如此,建设和发展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问题导向、整体性视野和辩证思维是基本要求,科学性和人民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统一是基本原则,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批判借鉴是基本方式,在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创新是基本路径,注重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分析、不断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提出,英国对中国的工业品出口由于种种原因将十分困难,鸦片贸易是一种比奴隶贸易更严重的祸害。英国的鸦片贸易和大炮将中国人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使他们产生了革命斗争的热情;它将打破中国闭关自守的状态,使中国实现同外部世界的联系,从而促进中国旧制度的灭亡;中国的社会发展在同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种全球化趋势最早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全球化思想包括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社会主义中国不应该回避,而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发展,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为主旨的东方社会理论,其实质是马克思思考东方社会现代化道路问题的理论成果。东方社会理论把社会主义看作是能够同时解决东方社会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使东方社会走上现代化的现实性力量。其在社会发展的思维方式上破除了历史的单线进化论,体现出反对西方中心论的基本论点和理论特色。在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现代化实践中,毛泽东和邓小平从真理的趋同上实现了两者的前后呼应,并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作出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