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清时期,国际市场对中国茶,糖,瓷器,生丝、丝棉织品、生铁等商品的强烈需求,国内商品生产发展和商品市场的扩大,直接刺激福建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这一时期,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生产在福建手工业中有较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外向型”特征。一、面向海外市场的生产明朝末年,闽北茶区废贡茶制度,革除官场,民间制茶业始兴。清朝康熙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船员将茶叶和饮茶方法传入英国,武夷茶由此打开欧洲市场“……由是商贾云集,穷崖僻径,人迹络绎,哄然成市。”至“雍正六年,厦门正口始设,贩夷洋船准载土产茶叶,碗、伞等货……贩往南洋各地。”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增加,促进武夷山制茶业的蓬勃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山东的山陕商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 《东岳论丛》2003,24(2):102-105
在商品流通空前活跃的明清时期 ,崛起于西北的山陕商人 ,迅速将势力渗透到山东城乡。鲁西一带由于运河交通的便利 ,成为山陕商人的密集之地 ,鲁西南、鲁西北及鲁中地区也多有山陕商人的足迹 ;他们或设坊开店 ,或长途转贩 ,或建立会馆 ,或设立票庄 ,经营广泛 ,财力雄厚 ,乃至垄断了某些地方的食盐、粮食、棉布、典当、钱庄等行业。山陕商人的经营活动 ,有力地促进了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西北城市的“商帮”,是以地域乡土关系结成的商业团体。由于下述两方面的原因:一、明清西北城市手工业发展程度远逊于内地,所须手工业产品多贩自内地;二、由于经济不够发达而缺少手握重金的富商大贾。所以,明清两代,在西北各城经商货贩内地产品者主要是内地商贾。他们远离家乡在西北经商,多以乡土地域关系相联系,对西北各城市来说,故又称“客帮”。《清稗类钞》说: “客商携贷远行者,咸以同乡或同业之关系,结成团体,俗称客帮,有京帮、津帮、陕帮、江东  相似文献   

4.
一、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明清福建的官营手工业,主要有制盐、造船、矿冶、印染等行业。 明朝继承前代成法,以官营形式控制福建制盐业。洪武初,明朝在福建设立直属管理盐务的最高机构户部的“福建都转运盐使司”,作为管理全省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的各地地域商人 ,在江南刻书印书 ,贩纸贩书 ,收藏书画彝器 ,繁荣了江南文化 ,推动了江南工艺品市场的发育成长。商人作为文化投资者的角色应予重视。商人建戏馆 ,请戏班 ,捧名角 ,赞助戏曲演出 ,推介戏曲流派 ,使得江南戏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各地商人建造了数百所寓有地方建筑特色的会馆 ,崇拜寓意各异的地方神灵 ,从事各种民俗活动 ,资助各种宗教文化设施 ,在江南营造了浓厚的地域文化 ,丰富了大众文化的内容。各地商人长袖善舞 ,与江南达官名士觥筹交错 ,以厚资博高名 ,各有所好 ,相互利用 ,谱写了近世士商关系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明清福建商业发展后来居上,几埒三吴.无论从经商人员、商品种类的多门而出,还是从市镇、墟场的勃起兴盛及对外贸易港埠的繁荣迷离上都无不向人们展示了商业经济的巨大声威,从山区到平原,从手工业到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更让人们谛听到了新时代的足音.然而,举步维艰、中断与夭折的命运之神总是时刻发生作用.本文期望通过对明清福建商人与社会环境的考察来寻求这种发展、中断与夭折的部分内因,并以此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7.
冀中定县农村手工业的经营方式,为中国近代手工业生产的变化提供了重要例证。其中绝大多数是以全部自家劳动或以自家劳动为主兼雇临时工的家庭手工业,也有少量农家合作经营的家庭手工业、走街串巷式的流动手工业和商人雇主制的家庭手工业,还有手工作坊经营;在社会分工方面,既保留了传统方式,也产生了进步因素,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手工业生产横向的多元并存和纵向的进步演化。值得注意的是,农民最重要的手工业——土布业所采取的经营方式仍是传统的家庭制,没有采取高阳等织布区的商人雇主制,这是颇为费解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明清起,广西就流行一句民谚:“无东不成市”,意谓没有广东商人的入桂,广西就成不了买卖和市场。据笔者考究,明清时期广西重要城镇基本的经济行业即苏杭什杂行、土产收购行、手工业作坊、典当行、水面行、交通运输行,确实多为沿西江孔道源源入桂的广东商人所缔造。那么,这种情形,在广西的地理布局上有何体现呢?它对广西城镇经济在地理上的网络布局结构有何重要影响呢?这里拟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的佛山商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曾经活跃着各种商人集团,诸如山西商人、徽州商人、洞庭商人、福建海商和广州行商等。这些著名的商人集团,早已为治史者所熟知。然而,与上述商人生长、存在的同时,另一支重要的商人力量也在形成发展,这就是佛山商人。佛山商人以其众多的人数,成功的经营,广阔的活动范围,为明清社会经脐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可是,由于过去受史料的限制,对这个商人集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笔者在收集整理佛山家族谱、乡志、碑刻等材料的基础上,拟对佛山商人集团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状况,作一比较详细的考察和估价。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的中国手工业技术有较大的进步,其一,它表现在红茶、白糖、生丝、瓷器等手工业产品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其二,它表现于基础工业冶金技术的进步;其三,它表现于手工业中机械使用的水平;其四,它表现于手工业分工的细化与设备的大型化。实际上,中国的手工业技术在西方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期,仍然不亚于西欧,只是在蒸汽机的发明之后,西欧国家的工业才明显地超越中国。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的特殊政策 ,率先成为全国经济发展中心地之一 ,以致有“东西南北中 ,发财到广东”新民谚的形成。广东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广东商人功不可没。广东商人驰骋于国内外市场是有历史渊源的。最近 ,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黄启臣教授、庞新平博士的《明清广东商人》一书就是对粤商“久经商场”的注解。唐宋以前 ,广东一直被中原人士视为南蛮烟瘴之地。宋代以来 ,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 ,广东社会有了较大发展。明清广东商品经济的发展更是后来居上 ,赶上和超过了内地的水平。与此应运而生的广东商人群…  相似文献   

12.
试论明清之际商人的伦理道德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明清之际商人的伦理道德精神高建立十六世纪,中国商人已进入一个非常活跃的时代。由于晚明以来资本主义的萌芽,工场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使得商业发展成为当时一个十分显著的社会现象,再加之王朝的更迭,社会的变迁,传统四民观发生了更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13.
晚清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是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手工业等诸多方面的起点.作为晚清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手工业有着诸多的变动因子,但最为主要的当属商品化的发展、商路的变动、商人的助推和政府的倡导,以及特殊的军事需求等.这些变动因子相互作用,既阻碍了彼此的变动,但同时又促进了湖南乃至整个中国近代民族手工业及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明清两代,宁夏农业、牧业、手工业、矿业等各经济部门有着历史性进步,其间商业贸易最赖集市的交换与流散。遍及宁夏各地的各类商品市场贸易,在宁夏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明清旧志为主,追述了明清时期宁夏集市贸易的独特色彩。  相似文献   

15.
吴俊  寇焱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5):169-175
清代漆器的制作与生产较之元明时期更为繁盛,以官办手工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已逐渐为民营手工业所取代。从百姓日常之用度、朝廷御贡之品玩以及外销于欧洲诸国的贸易品来看,漆器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但与同时期的大宗商品如瓷、丝、茶、粮、盐等相比,漆器业往往又容易让人忽略,其贩运路途之长而广、经营手段之繁而杂,多是由江右商人进行统筹与协调,最终保障了各地漆器的商品流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亚商胡的活动除两京外,更多地活跃于丝路沿线一带,有的甚至到了南方等地,而商胡冒贡使之名而来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人在经商兴贩的过程中,有的就长期定居下来,成为中央及地方各政权管理和倚重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论明清时期官窑与民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瓷器制造从商周时期开始及至唐代,一直属于民间手工业;五代时期,封建官府设置官窑垄断其中的精品生产为其服务,瓷器制造开始出现官民窑之分。明代中叶,随着烧造加派的增加和官窑自身弊端的日益突出,御瓷生产不得不以“官搭民烧”的形式依赖民窑。清代中期之后,官窑逐渐萎缩并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瓷器制造从民间手工业萌发,历经官民窑之分,最后终于以官衰民兴的形式完成了它的历史回归。  相似文献   

18.
负贩团最初由晚清时期日本来华商人为销售日货而创建。日本负贩团在中国的迅速崛起引发国人对于利权外溢的担忧。为挽回利权,有志之士呼吁尽快仿照日本建立国货负贩团,招募贫民负贩销售国货,以便同时达到救济贫民的目的。在此影响下,清末时期的上海率先诞生了国货负贩团。负贩团济贫事业在近代取得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突破地域限制扩展至全国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参与其中两个方面。负贩团济贫活动的内容具体包括招收救济对象、解决贫民负贩无本问题、贫民教育培训活动、负贩活动的组织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地域商人集团的产生和发展,是明清经济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明清之际著名的商人集团就有徽州商人、山西商人、陕西商人、闽粤商人、山东商人、龙游商人、武安商人、宁绍商人、湖州商人、抚州商人、洞庭商人等。这些商人集团活动范围广,几乎无运弗届;经营业务多,可以说无所不包。他们不仅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  相似文献   

20.
8世纪中叶至 15世纪末,阿拉伯帝国的商业繁荣对农村经济、城市手工业和封建统治者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农村的商品生产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的自然经济,但地主商人化和商人地主化又缓和了商业资本与地权的根本对立;城市手工业商品生产有所扩大,但在官营手工业的排挤和商人、包税人的压榨下,生存艰难;封建统治者也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使地主、商人、官僚形成“三位一体”的政治经济关系,所以,虽然阿拉伯帝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封建的自然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却未能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巩固了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