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自然语言的“真”“假”在普通逻辑中是各具有几个不同涵义的重要概念,本文运用语言学与逻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去阐释它们在不同的使用场合所具有的逻辑意义。  相似文献   

2.
范畴类型逻辑基本思想中的“完整的”和“非完整的”表达式的概念,以及乔姆斯基(Chom-sky)所提出的“完整的功能复合体”(complete functional complex,简称 CFC)的概念,分别是范畴类型逻辑和转换生成语法在句法结构层面的重要理论基础。两者虽有一定相似性但又有不同之处,加上自然语言的句法语义不对称现象,造成自然语言逻辑分析中的一些由于方法论和概念冲突而引起的问题。为此,在语料的基础上分析上述问题,论证范畴类型逻辑作为一种形式化分析自然语言语义的手段的优势和有待改进之处,并举例说明语言学研究和逻辑学研究之间是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然语言的逻辑语义学是逻辑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产物,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语言,研究的方法涉及逻辑和计算的概念。近十来年,逻辑语义学的跨学科研究方兴未艾,其中有较大影响的要数范畴语法的三个现代版本的发展:范畴类型逻辑 CTL、组合范畴语法 CCG 和非连续兰贝克演算 DLC。CTL 是从逻辑的高度概括分析语言的形式工具的学说,CCG 是基于特定规则而关注语言事实分析需求的形式语法,DLC 是专门分析语言中非连续现象的形式理论。本述评阐述的就是范畴语法三个现代版本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4.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华新博士的《逻辑与自然语言理解》(吉林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1 2月出版 )一书 ,作为“九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体现了逻辑学与语言学交叉研究的新思路 ,为人们探究自然语言的逻辑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作者在如下几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第一 ,从现代汉语的实际情形出发 ,来探讨自然语言的理解问题。作者紧紧抓住“语境”、“言语行为”、“蕴含”、“断言”、“预设”等关键词 ,来具体分析汉语语句。作者结合大量义场、义素和语义分析的汉语实例 ,指出 :“基于义素分析的语义蕴含也不免受到民族语言的影响 ,…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产生的弗雷格逻辑拒斥人和心理因素,但即使在弗雷格时代,它也仅仅是逻辑学的一种流派,同时还有重视心理因素的直觉主义逻辑和其他逻辑理论的存在.在后弗雷格时代,逻辑学实现了对自然语言和人的回归,如乔姆斯基的唯理主义和心理主义语言学在语言分析中强调先天语言能力,重视心理因素.此时,心理逻辑将逻辑分析与心理分析结合在一起,重新考虑人的因素和心理因素对人类思维的影响.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逻辑学只有重新回归于人,才能在探索人类心智奥秘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方近二十年来在自然语言逻辑(或简称自然逻辑或语言逻辑)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出现了逻辑学与语言学逐渐融合的趋势,从而形成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的不同分支。新兴的符号不是一门既涉及语言也涉及逻辑的学科,它包括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三个方面。《语用学与自然逻辑》一书,正是为了介绍西方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语言思维的众多学科之中,语言学和逻辑学已经取得了十分惊人的成绩。在语言学和逻辑学的“交叉地带”,新兴起一门语言逻辑科学。这门边缘性的学科吸收了哲学、语言学、逻辑学、脑科学、文艺学、符号学、心理学、信息论、系统论以及数学等等学科对语言思维研究的成果,从而给语言思维研究带来了很多便利。本文将着重分析思维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语言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同构相应即深层同构关系,进而阐述语言逻辑研究的客观依据、理论基础和该学科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8.
重视名实关系在中国古代由来已久,《札记·祭法》载:“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周礼·天官·兽人》中也有“掌罟田兽,辨其名物”的说法。“正名百物”也好,“辨其名物”也好,目的都是为了确定名与实的关系。名,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相当于语词,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又相当于概念,它既是构成自然语言的基石,又是人们进行思维的要素,因而,中国古代逻辑以研究名为起点也就十分自然了。  相似文献   

9.
论语言学与逻辑学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学与逻辑学的结合有其历史的渊源。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起,人们或结合语言来研究逻辑,或从哲学、逻辑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18世纪以来,语言学与逻辑学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本世纪以来,这两门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语言学为逻辑学提供语言素材,逻辑学为语言学提供分析方法,并产生了交叉性的新学科─—逻辑语言学、语言逻辑学。中国的新老语言学家在语言学与逻辑学相结合的研究上也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可以断言,用现代语言学与现代逻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汉语,必然使汉语研究出现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人们曾从美学、语言学、文学等角度来欣赏唐诗。但不知是否有人从逻辑学角度欣赏过唐诗。当你从逻辑学角度来欣赏唐诗的时候,会有一种新异的感受,许多问题会油然而生:唐诗以及所有的诗词中,有没有逻辑思维形式或逻辑的因素?那些作为以自然语言为分析材料的形式逻辑,能否适用于对唐诗的分析?耐人寻味,而又难以简单说清。本  相似文献   

11.
当代话语分析从认知和语言哲学的角度对话语的构建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以经验为理据认为话语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记忆起着关键作用。话语的语义与信息内容是心理层次表征的体现,运用命题对心理层次划分可以反映话语的结构,话语的理解与运用要凭借常规关系。20世纪以来,哲学出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使哲学研究发生了"语言的转向"。语言哲学试图通过分析自然语言的逻辑结构,达到揭示思想结构,进而理解认知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语言交流的逻辑旨在处理日常的自然语言现象 ,进而提供日常表达和理解的逻辑理论 ,它是现代的逻辑、语法和修辞相结合的产物 ,是伴随着现代的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语言交流逻辑的核心是要解决表达和理解的问题 ,它至少涉及形式和描述两个研究层面 ;语言交流的逻辑是一个意义重要而又广泛的研究课题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 ,语言交流逻辑在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过程中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3.
广义量词理论是一阶逻辑的扩展。该理论已经成为逻辑学和语言学中重要的推理工具之一。广义量词是对来自于一阶逻辑中两个标准量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推广。对一阶逻辑进行扩展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为了解释亚氏三段论形式以外的大量的有效推理;其二是为了提升一阶逻辑的表达力,使得计算机能够更好地处理自然语言。文章阐述了广义量词理论来自于哪里,是如何得来的。现代谓词逻辑首先通过固定一阶逻辑中的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真值定义,然后把它们的真值定义推广到〈1〉类型的广义量词,之后把〈1〉类型的广义量词的真值定义推广到任意的广义量词。这样就可以把任意的广义量词添加到一阶逻辑中,从而得到表达力更强的逻辑———广义量词理论。  相似文献   

14.
清华学人、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周礼全先生从 195 0年开始研究语言逻辑 ,1989年起指导作者对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塞尔的语用逻辑进行研究。文章介绍周礼全先生对语言逻辑的重要贡献 ,并给出模态的语用逻辑系统 MF,以期与作者先期发表的《命题的语用逻辑》、《量化的语用逻辑》共同形成对语用逻辑形式化研究的全面描述。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和逻辑学角度进行语言研究的思想贯穿语言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了语言学中的逻辑流派。但在语言研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主要观点有所不同。对语言学中逻辑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能从一个侧面勾勒出语言学理论演变的大体轮廓。  相似文献   

16.
心理咨询中当事人的语言逻辑仍然经历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和其他非当事人一样具有逻辑性的特征。但是当事人的逻辑前提具有主观虚拟性;表象语言指号与深层心理意义不一致;语境在其独特心理背景下表现为虚构的特征;当事模态逻辑具有专一角度特征;非陈述句逻辑的预设是其深层心理意义的信息。认识当事人语言逻辑的特殊性可以从语言的技术路线上更多地揭示当事人的心理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17.
自弗雷格的《概念文字》发表以来,现代逻辑已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其中逻辑和哲学的交叠和互动关系构成了现代逻辑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方面逻辑和哲学彼此独立,另一方面两者又相互补充,相互取予。哲学哺育逻辑,逻辑反哺哲学。20世纪许多哲学分支的进步和发展与现代逻辑所提供的严格的分析技术是密不可分的。逻辑几乎影响了整个语言哲学的风格,也为形而上学、元伦理学和心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逻辑提供了各种形而上学理论发展的基本框架,有时甚至在哲学中扮演着中立仲裁者角色。逻辑的百年事实上是逻辑与哲学互动性发展和交叠式共生的百年,而这种深刻和复杂的关系只有在一个广阔的逻辑哲学和哲学逻辑的背景下,透过语言的层面才能被充分理解和揭示。  相似文献   

18.
论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原本是符号学的分类法,由于符号学是比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更基本的学科平台,符号学的三分法对20世纪西方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并特别阐明语用学转向对理论语言学、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用逻辑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区分了两种逻辑观:语言的逻辑观和智能体逻辑观,前者把逻辑看作一种关于论证(argument)的理论,而论证是一种语言结构,逻辑研究论证的结构特性;后者把逻辑看作一种关于推理(reasoning)的理论,一种关于思考者做了什么以及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的理论。实用逻辑是一种关于实践的智能体做了什么以及反思了什么的理论,它将大大地突破演绎逻辑的范围,去研究许多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