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制定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特殊政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童教育是妇女解放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发展是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和素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对国家重视和加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女童教育工作政策和措施的历史与现实回顾,指出制定实施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特殊政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回族女童教育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对回族女童教育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的资料比较丰富,视角广泛,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教育现状、问题成因和应对措施等方面;但研究的理论深度还有待加强,理论分析框架亟待系统化;虽有实证研究,但仅限于一些描述性统计,对潜在的教育矛盾和制约因素的分析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艰难与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观念、家庭教育、应试教育、自然环境、教育投入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发展十分缓慢。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要转变观念,完善女童教育的保障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女童教育模式,加强对女童教育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经济落后不是所有女童失学的主要原因。学校应该提高教育质量,对女童进行特色教育。女童教育不仅对普及义务教育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具有更广泛和深刻的社会效能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首先要考虑的是平等原则,即所有人都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西部贫困地区的女童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就目前来讲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女童的入学机会,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女童的入学机会.但是现实不容乐观,西部地区女童在适龄儿童入学率指标、辍学率指标等方面显示出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存在三个作用机制,即外部作用机制,内部作用机制和历史作用机制.这三个机制都以一种恶性循环的方式存在,因此要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女童教育公平问题就要从打破恶性循环的方向上人手.  相似文献   

6.
分层与流动:回族女童教育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元月,笔者曾在宁夏同心县一个偏僻的山村——予望镇张家树村进行了“回族女童教育”的专题调查。在为期一周的调查过程中,笔者获得了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也同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近年来从未中断过联系。在近几年的追踪调查中,基本上了解了当地女童教育发展的新情况,通过综合分析,笔者在本文中以分层与流动的社会学视角建构了回族女童教育的动力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透视宁夏同心县回族女童学校教育总体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此可以看出回族传统文化、社会性别观念与性别角色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回族女童英语习得受环境、学习动机、性别等因素的制约。针对回族女童进行英语教育,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从学校实际出发,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优化山区英语学习的条件和教育环境,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境,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教材选择、教法设计、评估体系上充分体现女童在言语功能、形象记忆、语言理解方面的优势;不受固定的教材、教法约束,进一步对山区女童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普及贫困地区女童初等教育是我国为实现,1990年在泰国宗滴恩世界全民大会上承诺的三大教育平等战略目标的难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从国际公约的要求看,我国贫困地区女童初等教育巩固率仍然很低,而影响我国贫困地区女童初等教育巩固率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教育内部的原因有:缺乏学前有效准备;教学内容脱离当地生产、生活实际;缺少合格师资,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办学条件差,影响教育质量;小学学校分布不尽合理等,这将是今后我国政府面对的难题及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女童教育是青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 ,尽管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 ,但是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殊性所致 ,至今女童教育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就此予以分析 ,提出新时期女童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强调要与时俱进 ,适时有效地开展民族地区女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省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为例,论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改革发展的意义及作用,分析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改革发展的难点及困惑,探讨推进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改革发展的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武陵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外流并不是简单的劳动力转移,因为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是劳动力具有同质性。本文试图将传统的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结合起来,具体分析武陵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深层次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是马列主义民族平等原则、毛泽东思想民族观和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成绩巨大,经验丰富。在新世纪之初,我们要继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但中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把农村劳动力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建立健全劳务转移就业的组织体系,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扶贫力度,从而实现中国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15.
贫困是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现象之一。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大部分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深入研究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探索有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途径,直接关系到我国多民族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新农村建设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因此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现状和现实意义的分析,建议通过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形成教育产业多种投资模式和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等途径来解决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图缓解阻碍城乡和谐发展的矛盾,但城乡差距似乎日益严重,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日趋凸现。这些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缺乏制度公正、政策滞后以及政府行为不规范等有关。要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必须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从根本上确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制度和公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种主要途径,并就开发过程中的政策保证作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山东地区农村社会分层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方法 ,对山东东部一个村庄近年来农村社会分层的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农村社会单一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已经分化 ,出现了七个不同的社会阶层 ;阶层分化呈现出浅层性、动态性和双向性的特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乡镇企业的带动、非农产业比较利益的诱导、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是促使和推动农村的社会分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甘肃农村贫困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甘肃各市(州)按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高低相对地划分为经济较发达、欠发达和贫困地区,依据农村住户调查的详细资料和三类经济区农民年人均收入分布,分析计算出三类经济区的农村贫困线和贫困人口.结果表明:甘肃确定的农村贫困线太低,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近2/3的人被排斥在贫困线之外;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太高,占全省农民人口的近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