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湟源境内各大宗教及民间信仰和谐通融,宗教文化生态丰富多样。文章通过历史文献的研究和田野调查概述了湟源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角度上说,中国古代宗教史研究大体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专门性的宗教学研究;二是历史学工作者对各种宗教源流的梳理;三是从民间信仰的角度探索宗教的善恶美丑.应该说,这种分类法未必能涵盖宗教研究的所有内涵.客观而言,上述三种对宗教的研究路径似乎并非尽善尽美,但各有千秋.因此,将"专"与"通"结合起来,将是今后中国宗教研究相当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突破学科条块分割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3.
《土族民间信仰解读——地方性信仰与仪式的宗教人类学研究》一书,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之上,依托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从信仰与仪式、文化内涵、社会功能、祭祀圈与信仰圈、民间信仰与社会控制等不同角度对民间信仰问题进行了深度审视,从而超越了一般民间信仰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5月,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深民间宗教史研究专家濮文起先生主编的《新编中国民间宗教辞典》,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还在1996年,濮文起先生便曾在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过一部《中国民间秘密宗教辞典》,约计40万字。到2006年,当10年版权到期之际,濮文起先生又对该书进行重新修订,十年磨一剑,终于在今年得以面世。修订后的辞典计218万余字,是目前学术界出版的中国民间宗教方面卷帙最为浩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陈垣教授是我国近代著名史学家,为中国史学研究奋斗一生,尤以研究宗教史著称。进而着重论述陈垣宗教史研究的特点是:遵照宗教史“恒与历朝史事有关”的原则,建立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宗教史学流派;宗教史研究为历史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发掘宗教和文化发展及与当时重大政治事件相关的史实。而最值得珍视的特点,则是陈垣的宗教史论著,在一定意义上是烙有时代任务的民族斗争史专著。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新疆宗教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新疆宗教基本形势的判断、宗教极端主义与新疆社会稳定、新疆宗教史及专题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王育济 《文史哲》2006,(1):22-18
关注民间文化与民间信仰,重视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为山东大学的学术传统之一。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义和团民间资料调查,长达四十余年,三百多名师生的足迹遍及冀鲁豫数省,获得了民间宗教与义和团的起源等方面的资料百几十万字。2000年结集出版的《山东大学义和团调查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有关天津地区宗教史研究,并未引起学界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能不令人因以为憾。令人欣慰的是,由李新建、濮文起主编的《天津宗教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版),填补了这个学术空白,该书对天津地区历史上的各种宗教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学术解读,为人们开启了一扇深入、全面认识天津地区宗教发展历程及其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的宗教文化窗口,并据此告知人们宗教也是地方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该书洋洋65万字,共分六章,按时间顺序,先后阐述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白莲教、在理教等民间宗教教派和关帝、观音、  相似文献   

9.
“新疆宗教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组于2011年5月和2012年5月分别在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等地就新疆宗教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田野调查.文章即是田野调查的问卷调查及初步分析,旨在对新疆宗教管理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如意宝卷》解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重要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文起 《文史哲》2006,(1):47-52
天地门教是清代民间宗教中的著名教派,自清初创立以来,一直在乡村社会流传,对下层民众的信仰生活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意宝卷》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天地门教也曾以“宝卷”形式宣讲自己的教义思想,而且对于深化清代民间宗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外国旅行家、传教士、学者,纷纷进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少数民族古朴神奇的宗教文化.新时期国外学者的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调查研究,更显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是成果频出的国际显学.本文评述近代以来国外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认为外国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值得中国民族宗教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孙江 《文史哲》2006,(1):12-13
民间信仰作为中国社会研究的重要视角,以其对和谐社会建设所具有的重大促进意义,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担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以来,从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关系入手,首先对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内外学者撰写的本组笔谈,就是一部分相关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三教关系折射出中国学术发展史的许多重大关联。《中国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一书抓住儒佛道三教的"人学"核心,从三教的人学教化理论、三教关系的人学融合理论、三教的完人理想、三教人学的当代意义等方面,对三教关系历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人学"纲领统一下三教关系史上许多疑难问题得到了恰当、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论两汉民间的巫与巫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新 《文史哲》2001,(3):119-126
两汉时代是中国古代宗教的萌生阶段 ,民间社会充满着浓厚的神鬼气氛 ,巫与巫术盛行。巫蛊术、祝诅术、降神术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 ,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汉代的巫并没有转化成相对独立的宗教僧侣集团 ,而是一分为二 ,或成为朝中辅佐君王与天沟通的工具 ,或成为民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东汉时代 ,巫的功能进一步下移 ,成为纯民间的一个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5.
刘艺 《西域研究》2004,(1):78-85
我国的宗教吸取了巫风民俗中的许多内容 ,镜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我们对镜这一具体器物在萨满教中的各种特殊用法进行详细考察 ,或许能为萨满教性质的界定及我国早期思想信仰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秀雪 《阴山学刊》2010,23(2):60-65
从《马氏文通》开始,中国汉语语法研究就走上了与西方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梳理和总结汉语结构语法研究、功能语法研究和认知语法研究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我们能够更加明晰当代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的关系,更好地把握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05,18(6):26-32
在五四文学革命大潮中,新诗取得了赫赫业绩,但也一定程度地丢掉了以民族化、大众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崛起诗坛的臧克家,继承古诗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习五四新诗的长处,汲取新诗效法西方的经验教训,从创作到理论,全面建构新诗的中国特色;把鲜活的人民口语提炼成诗语;大致押韵,大体整齐,形成新诗的"外在韵律";追求形象化,着力推敲,千锤百炼,托物寄意,借事传情,以丰厚的生活积累、正确的思想、燃烧的感情和严谨的态度创造典型的意象与意境,尤其注重塑造"典型的人生的形象",建构起新诗的"内在韵律".这些成就,使臧诗成为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臧克家就是中国特色新诗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  相似文献   

18.
张华 《文史哲》2006,5(6):75-82
现代性与文学性,应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两重基本尺度。近些年来,现代性视野已经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具体研究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整体上看,还不够深入,还缺乏深邃精警的成果。要获得更大的突破,尚需加强对中国现代性历程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诸如现代性与民族性、现代性与阶级性、现代性与革命性之间关系的探讨。在“文学性”的研究方面,亦仍存在不足,迄今为止,尚没有出现一部真正属于“文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在具体的作家作品研究方面,也还缺乏更为充分的“文学性”观照,某些既有现代意识又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评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应进一步努力的是既要从宏阔的人类历史进程出发,强化现代性的研究视野,又要立足于文学本身,坚守文学性的尺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不断深入,做强民间智库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目前中国民间智库整体实力不够强,与官方智库相比居于弱势,政府对其认可度也不高。中国民间智库的发展首先应理顺同政府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求与政府的沟通、合作路径,提高政府的理解和认可度,促进智库研究成果转化政府的公共政策,进而实现民间智库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