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入新的世纪,群体心理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在概述集体效能理论背景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国外集体效能研究的现状。作为群体水平的一个重要特征,集体效能与集体的行为结果有密切的关系,对群体和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具有调节作用。集体效能大于个体效能的相加,它能够有效捕捉到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个体效能在本质上不同,个体对集体效能的知觉会受到团体领导和成员所持的个体效能信念、集体内部成员的合作行为以及群体的凝聚力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在个体之间。群体成员对群体是否能有效协调和整合其各种资源的评估是影响集体效能形成的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2.
根据社会运动的参加者及其行为,社会运动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等,可以将社会运动界定为:社会中相当数量的成员或广大人民群众,为了促使或抗拒社会变迁而采取的、具有行为复杂、进程难控和具体后果莫测特性的组织行为和集体行为  相似文献   

3.
灾后重建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参与、多重动力机制交织作用的动态过程。使用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家庭动力、社区动力和政府动力对灾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速度的影响,可以发现,家庭的个体特征对住房重建速度的解释力较弱,但本社区其他居民的住房重建速度则通过社会比较和规范压力的机制影响了家庭的住房重建速度。政府的经济干预能够加快住房重建速度,而行政干预则会延缓住房重建速度。研究结果表明,灾后重建行为不只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一种嵌入于群体社会规范和政府干预措施中的集体行为。  相似文献   

4.
浅议企业集体创新能力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阐述了企业集体创新理论的概念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影响企业形成集体创新能力的两个前提条件(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过程认为集体创新能力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指出在经济全球化下,外部环境处于劣势的小企业应把企业的集体创新能力作为形成小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研究地震发生时个体的行为反应特征和分类模式,并阐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灾时第一时间的行为反应有逃跑、躲避、寻求信息、木鸡、利他行为、保护财产和未反应等类型,地震后半小时的行为反应依次为联系家人行为、信息交流行为、采取措施、疏散、寻求归属和未反应。灾时第一时间的行为反应根据可控制程度和激发程度分为四大模式,影响行为反应模式选择的因素包括感知震动强度、感知风险、从众心理、地震经历、反应能力等。建议政府管理者针对不同的行为反应模式,锁定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通过加强灾前教育和演练、完善灾时救援和风险沟通方案,引导公众采取更科学有效的行为反应来降低地震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一、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应遵循的原则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攀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对个体行为有所规范,也要对集体行为有所规范,这些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原则: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难中民众的心理行为特征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分析,从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角度,分析了地震灾难中民众的心理行为特征。认为在地震灾难过程中,一些心理偏差,如框架效应、归因偏误等会影响灾区民众的心理过程。由于灾区的特殊条件,民众在群体行为方面还有可能产生谣言恐慌、聚众骚乱等不正常状况,务必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理解组织行为:一个行为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经济学家在理性约束的条件下分析组织行为,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学分支——行为组织经济学。现代行为组织经济学在西蒙、莱宾斯坦、卡尼曼和特维斯基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把有限理性具体化为多重动机、公平和互惠等社会偏好以及过度信心等认知偏差等问题,并构造了相关的模型和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必将给今后的组织理论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组织型犯罪的"组织行为"外延宽泛,能否将其所有具体样态纳入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实行行为,值得商榷。根据实行行为理论中的实质客观说,通过解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行为,作为其实行行为的"组织行为"应为领导、策划、指挥他人偷越国(边)境。在此基础上,组织他人迂回偷渡和合法出境后非法滞留的,宜非犯罪化;其犯罪既遂标准宜采取偷越成功说;同时,对《刑法》第318条第1款第3、4、5项等实践中常见的几种行为的罪数形态如何认定,也是司法实务中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乡村经济中的主导经济行为至少存在 4种类型、3种基本的动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 ,有 5种主要因素在改变着这些经济动机体系和行为模式。它们是 :乡 (镇 )政府、具有准政府性质的村集体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推动、示范和劝导作用 ;体制改革的推动或压力 ;文化移入的诱导或冲击 ;内部创新行为的出现 ;特定文化传承的激活。  相似文献   

11.
员工是组织真实状况的经历者,他们的建议尤其是主动的、自发的、具有建设性的建言,对推动组织学习、快速应对环境变化、持续改进和创新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建言概念自1970年提出至今40余年间重要文献的综述,以建言行为研究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为主线,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兴起、发展和创新三个阶段,并从概念的内涵、测量、影响因素和结果等方面系统地评述了建言行为在三个不同阶段的贡献与可发展之处,理清了建言行为发展的过程和脉络,最后提出当前组织行为研究在该领域中应聚焦的四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集体劳动争议行为正当性判断标准的理论探讨,总结我国集体劳动争议行为在正当性判断方面的缺陷,即工会作为争议行为的法定主体与劳动者的自发行动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的法定手段与劳动者自发的破坏行为之间的矛盾;根据我国的法律环境与实践经验,笔者最后提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行为正当性判断在主体、目的、手段、程序等四个方面的一般标准的认定,意在指出符合哪些标准的集体劳动争议行为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教师集体效能感与学校效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教师集体效能感干预了有效学校的关键特征,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改革不可或缺的动力;它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行为,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教师集体效能感对于学校效能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从动态的角度揭示有效学校特性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作用过程.因此,探讨教师集体效能感与学校效能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亲组织行为,管家行为是指个体愿意克制自身利益追求以保护他人长远福利的行为。同代理行为不同,管家行为与利他行为、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这些构念有所区别且对组织影响也不相同。在前因方面,管家行为的产生既受到个体特征、心理认知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又受到领导因素、组织情境和文化情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后果方面,管家行为对组织绩效、创新能力、员工的创造力等具有积极影响。未来,组织中的管家行为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1)明晰管家行为的内涵与测量;(2)精细管家行为的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3)探究管家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4)构建管家行为产生的多层次模型;(5)推进管家行为后果的实证研究;(6)从员工—组织关系着手深入管家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15.
行政行为伦理妥协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面对价值选择空间时囿于某种压力做出了暂时选择较低层次行政价值的行为,它的危害表现在否定行政人员的德性、破坏正常的组织制度、营造消极的组织文化、降低公共行政的合法性。行政行为伦理妥协产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存在的行政伦理困境,上级和组织的制约,行政人员缺乏伦理决策技巧。我们应该通过塑造超越性身份认同,构建道德化的行政制度,实施系统有效的救济手段,提高行政人员伦理决策技巧以及培育公共信仰、营造道德氛围等手段来压缩行政行为伦理妥协存在的空间以致最终根除它。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和解决与政治之间存在一条相互关联的因果链条。环境破坏的发生不仅来自于某些私人行为,更主要地来自于某些集体与公共行为,集体与公共行为对环境问题的漠视和蓄意倾向导致现代环境危机的出现;环境问题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与暴力冲突,带来严重的政治威胁与后果,这种影响同时发生在国际领域和国内范围;作为公共性问题的环境问题,必须诉诸公共权力,政治博弈中合法的强制力与环境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都是在环境问题解决中不可缺少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17.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幼儿园教师在小组合作环节中的支架行为尤为重要。为此,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以安阳市幼儿园教学技能比赛的获奖作品为例,选取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环节,从支架教学理论角度出发,分析教师支架行为的类型。研究发现:在小组合作环节中,幼儿园教师的支架行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间接支架行为”和“直接支架行为”。在“间接支架行为”中,又可分为“激发兴趣”、“建立自信”和“积极反馈”三种具体行为;在“直接支架行为中”,又可分为“解释任务”、“启发思考”、“提供策略”和“直接示范”四种具体支架行为。  相似文献   

18.
在微观层次上研究战略过程,将组织结构和组织成员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已经证明是具有社会性.结构化理论认为,组织中的主体与组织的结构之间具有二重性的关系,结构为主体之间的作用提供媒介,而作用的结果又产生新的结构.采用结构化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对组织成员在战略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描述中层管理者的行为与各种规则、惯例以及组织的规章制度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战略的执行行为和战略修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提高绩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企业应用组织行为理论来进行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组织行为理论是在研究员工的各种需要、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且研究上述诸因素与组织目标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研究改进生产环境,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协调人际的关系,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探索如何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规范企业组织行为的方式,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合理运用组织行为学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绩效,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集体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发生集体行为的可能。集体行为有两种:一种是有组织的自觉行为,如清明节组织扫祭烈士陵墓,组织集体植树造林,等等。一种是非组织的自发性行为,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从众的心理现象。这种参加人数较多、无组织、非制度化的行为,往往采用非常规方式,最主要特征是突发性,参与者失个性化和行为过程的不可控性,会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同的不可控性,会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高等学校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地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又处在形成阶段,对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