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Nida关于翻译是语义属性的经典定义为基础,讨论了各种语义类型在翻译中的不同作用。翻译过程实际上是语义的筛选过程。常规的翻译是从词汇、语法等静态的语言义向语用修辞动态的言语义过渡的筛选过程。因语言之间存在概念范围、句法组合、篇章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全方位等值的翻译很难实现,真实的翻译标准是趋同。  相似文献   

2.
阐述大连理工大学建校 5 0周年校庆标志设计及环境设计策划实施的主要创作思想、创意的整体过程 ,以及创意成果的筛选和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依据自己在图书引进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图书引进过程对市场进行分析、对引进对象进行筛选等策略,并介绍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确保引进图书获得成功的一些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4.
风险资本合同不同普通的融资合同。风险资本家三方面的作用———合同、筛选和监督———是相互关联的。在筛选的过程中 ,风险资本家可以通过监督和筛选来增加项目或企业的价值。在合约阶段 ,风险资本家通过权力分配以促进监督和最小化可以确定的风险因素的影响 ,也通过股权的分配为风险资本家提供激励 ,使其从事增加企业价值的支持性活动  相似文献   

5.
从优选论看音译的制约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译是将外来语调整优化为符合本族语习惯的完善的语音组合和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了一系列音译制约条件。优选论这个理论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调解各方面因素的问题解决模式,以制约条件排序作为筛选机制,规范着源语的音译,对所有可能的候选项筛选,获得优选语言形式,促使音译词这一异质文化因子适合目的语规范及文化习惯,从而更好地进入目的语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6.
战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主导逻辑对环境提供的超量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 ,为战略过程提供有用信息 ;规则基于公司环境、使命及实力基础上的战略 ,对公司业务等进行筛选 ,可以指导战略对环境能动反应。环境、主导逻辑、公司、战略及规则构成封闭战略循环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合酿造山葡萄酒的优良酵母,从山葡萄果皮表面及破碎后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筛选,通过富集培养、稀释涂布和划线纯化,获得酵母菌株6株,通过WL(Wallerstein Laboratory Nutrient Agar)琼脂培养基培养,初步鉴定有3株为酵母属(Saccharomyces)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相似文献   

8.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过程是美术教师对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关注、研究与运用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滋养的过程。以水浒文化美术校本课程设计为例,从课程载体选择依据和课程活动内容筛选、目标设定、实施方略等方面探索较为合理的美术校本课程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功能语篇的视角下,以英国《每日电讯报》和美国《纽约时报》对"日本释放中国船长"的新闻报道为例,通过概念功能及人际功能的分析,揭示了两种媒体通过物质过程的筛选、词汇的选择以及筛选和加工相关信息等潜在的意识形态取向左右人们的心理,混淆视听,对当时的社会舆论或多或少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Gram-Schmidt过程运用到logistical回归模型当中,提出Schmidt-logistical回归方法,该方法在自变量集合中选择对模型解释性最强的信息,删除对因变量无显著解释作用的信息以及重复解释的信息,并把挑选出来的解释变量集合变换成若干直交变量。这样,一方面实现了logistical回归中的变量筛选;同时,Gram-Schmidt正交化过程的信息分解结构清晰,使得回归模型的解释更加容易。将该方法应用于股票投资风格分析中,有效地进行了变量筛选,实现了股票成长/价值属性的快速判断。  相似文献   

11.
双重性——巴赫金狂欢诗学的基本哲学立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狂欢诗学理念下,双重性既是同一事物相反两极属性的对照共生,又是具有不同属性事物之间的正反对照共存。它与德国古典哲学中对立统一思想的区别在于:对立统一观是一种预设的抽象的观念形态,双重性思想则是对西方实存的鲜活的文化形态的具体体验和把握。巴赫金对狂欢节的非官方色彩的甄别,对民间诙谐文化的价值判断,对狂欢节的世界感受的阐释,对广场语言的辨识,对狂欢化文艺作品诸要素的分析,无不闪耀着双重性思想的光辉。双重性在巴赫金狂欢诗学中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本身的模糊性是造成语义模糊的重要原因之一。同音异义词引起语义模糊,重音、语调、停顿等导致歧义现象,都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共性。两种语言中导致模糊现象的语音成素也存在差异性:汉语的轻音承担着与英语的重音大致相同的辩义功能;英语的语调变化集中在调核,汉语的声调变化却以字调为基础而主要体现在调尾;除改变句意和句法结构之外,汉语句子中停顿的变化还能改变词性和词义。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华人社区流行的华人信仰,其源头就是历史上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民间信仰.在新加坡和马来亚地区早期华人社会组织机构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民间信仰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也广泛根植于新马早期华人的社会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4.
门中敬 《东方论坛》2009,(1):115-120
在西方学界,早期的宽容理论一般被认为建立于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但这种见解乃是基于对斯多葛学派所发展的自然平等观念而言的,对于宪法意义上的宽容理念的挖掘并没有历史的逻辑性,因为有前现代的政治社会的存在。况且,这种观念还容易混淆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和法学领域的宽容的内涵,而最为显著的则是容易忽略政体宽容问题。通过对宪法意义上宽容理念的古希腊政治哲学思想史的考察发现,宪法意义上的宽容理念早在古希腊政治城邦时期就已经萌芽,并见诸于对“最佳政体”的哲学沉思和对自由与平等的古典诠释之中,在历经希腊化时代对专制和不宽容的反思之后,通过斯多葛学派的自然平等原则建立起宽容的早期理论,为近代“宽容的天赋权利论”奠定了思想谱系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民众意识、乡土意识之研究是中国社会史研究中一块方兴未艾的领域。经过长期田野访查 ,以搜集到的近 2 0 0种祁太秧歌剧本为蓝本 ,对清代和民国时期晋中地区社会的民众意识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与地方社会民间活动的增多 ,推动了祁太秧歌在清代和民国时期走向繁荣 ,如剧目大量涌现 ,演出班社的组建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化。秧歌剧本中的婆媳形象是具有乡土象征意义的角色 ,她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乡土意识最深入、最基本的伦理纠葛表现 ;在经济发达、商业行为频繁的晋中社会 ,商人家庭更容易上演妻子的婚外恋故事 ,乡土意识中虽没有明显的“抑商”情节 ,但仅仅对财富的占有并不能使商人成为乡土社会中的“精英” ;清代、民国时期 ,烟赌二毒成为晋中社会的恶瘤 ,秧歌戏中的乡民对烟赌表达出深切的痛恨 ;晋中社会仍保存着“士农工商”的职业划分意识 ,但更多地表现出传统精英文化在乡土社会的沦丧。由此可见 ,秧歌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形式 ,对于分析民众意识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对秧歌的研究 ,体现着中国社会史研究向本土化迈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先秦礼教对男女性别关系的规定包含若干和谐思想,主要表现在男女言行的和谐、男女受教育内容的和谐、夫妻关系的和谐、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和谐和尊老养老中的和谐等。出现这些和谐思想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社会、家庭秩序的稳定与和谐是先秦礼教的根本宗旨。从先秦礼教中蕴含的性别和谐因素的本质看,和谐是对立事物存在的一种有序状态,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当代海峡两岸术语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海峡两岸术语差异可分为词形差异和词义差异。词形差异主要表现在新旧有别、缩略与否、命名方式不同以及对外来借词的处理方式不同。词义差异主要是由于一部分科技术语和体育术语,在两岸分别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引申义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次分析论述了淮河流域在我国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 (含春秋战国 )及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认为 :旧石器时代 ,淮河流域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 ;新石器时代 ,该流域是重要的文化交汇区 ,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夏商周时期 ,淮河流域国族的向背直接关乎王朝的安危 ;春秋战国时期 ,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加速 ,各大流派思想于此滋生并相互激荡。秦汉时期 ,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才辈出 ,文化发达。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从文化来分析 ,先秦秦汉时期 ,淮河流域在全国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8—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DEA模型测算中国绿色农业产出和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并分析其省际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已经初具绿色转型的趋势,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均上升;中国绿色农业技术效率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仍然低下。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地区效率依次递减;全国省域间效率绝对差距没有缩小趋势,但相对差距明显缩小。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各地区内省域间绝对差距均没有缩小趋势,但东部、中部地区各地区内省域间相对差距存在缩小趋势,而西部、东北地区没有缩小趋势。全国2/3的省份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低下但处于增长态势;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宁夏、新疆陷入效率低下且呈下降态势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两种文化"冲突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但在中西语境下却有着不同的意义特征。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因为"科学主义"的崛起,而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主义";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一种对等意义上的冲突,而中国尚缺乏这种平等对话的基础;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形成了两类明显对立的身份群体,而在中国似乎并没有出现;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因为科学明显高于人文,而在中国仍是人文具有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