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学生"伴随着民工潮出现的一个学生群体."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失亲情,生活学习上亲人照顾不周,致使他们不但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而且成绩普遍较差、行为习惯不良、辍学现象普遍.关注留守学生,关爱留守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作为一位在农村中学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探索出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八字诀".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谋生,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学习一般或较差,道德品质也较差,在"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档案,创设一个"亲情"班集体,让每一位留守学生体会到父母般的爱,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要有恒心和信心,学校、家庭、社会一起来努力,才能使他们能真正沐浴到"花季"的阳光,感受到"雨季"的滋润,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从留守儿童到乡村“混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在现代化进程与乡村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何去何从,又将往何处发展,是我们必须警醒的一个重要问题.来自湘北红镇的调查显示,相当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乡村社会的持续转型当中.有发展成为乡村"混混"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农村青少年为主形成的乡村"混混"的生态逻辑也在进一步为村庄的价值系统所接纳.后者的演变反映了乡土秩序的畸变,前者的演变则显现了乡土秩序在畸变的同时,还对农村留守儿童展现出一种不正常的负向吸纳.两者的相互关联已经突破了原有的青少年社会化的问题与解释范畴,相反,回归乡村社会的内部视角,或许能寻找到对这一现象的更好解释.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加快,农村务工的人数在逐年增长,继"空巢老人"之后,"留守儿童"成为又一大社会问题,这种现象打破了孩子对父母应有的依恋关系,加上对儿童的疏于管教和祖辈的溺爱,留守儿童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在健康持续发展上面临着困境。本文基于依恋理论,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的困境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帮助儿童解决发展困境,促进其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5.
刘瑞 《职业》2014,(20):132-132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外出打工的增加,留守学生越来越多。留守学生的特殊性引发了当今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这些留守学生中存在什么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以及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健康成长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系列复杂问题,本文对此进行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1068份抽样调查数据,旨在客观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的群体状态及特征、家庭困境及影响,并引导人们深度思考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对策思路.调研表明,从群体特征看,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规模大、比重高、分布广"、"性别、民族构成失调"、"父母双方外出比例大、时间长"、"留守兄弟姐妹多"、"隔代监护成为主要类型"等方面的发展状态;从家庭困境看,农村留守儿童仍面临着"亲子互动缺失"、"家庭教育缺位"、"身心呵护缺陷"的"三缺"问题,并产生深度的影响.提出坚持"民生为本"理念、完善"硬件软件"环境、增强"代际发展"能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五大发展对策与思路,以供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的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由周宗奎、段成荣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留守儿童即其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均外出打工,需要祖辈及亲属照料的儿童群体。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监督和辅导。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留守儿童的情感和健康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常表现出柔弱无助、自卑封闭、盲目反抗等,而这些问题又以小学阶段尤为明显。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教育环境下所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出现的“空心化”情况越来越严重.父母与子女不能在一起使子女成为“留守”学生。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就是要构建教师与“留守”学生的和谐关系,即是解决教师与“留守”学生之间的学习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做好职业学校留守学生的关爱与教育工作,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职业院校留守学生的特点,重点探索做好这部分学生关爱与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源于农村青壮年离开本土,外出务工,把年幼的子女留在家里,让父母或亲朋好友看管,这些无父母教育管理的儿童就被称为"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了党和政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重点,稍有不慎就会为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隐患。只有探索出一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的新路,才能让农村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现今社会随着农民工大批入城,留守儿童人群也越来越大,还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而作为留守儿童,由于其年龄相对较小又处于教育时期,所以如何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平,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入手,分析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以及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并且提出几点帮助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33岁的陕西商南县人陈某刑满释放不久,因手头拮据盯上了大山里的留守老人,3天先后对6位老人下毒手,半个月里共杀害7位老人,偷走老人家中钱物.4月6日晚他又来到一对留守老人家,接受完款待后准备对老人下毒手时,被民警当场抓捕.(《华商报》4月11日) 当犯罪嫌疑人招供说杀了7个人的时候,在场的乡镇干部"心里咯噔一下","不知道他在哪里害了人,我们还没发现!"惨案表明留守老人在一些地方成了被遗忘的群体.随着数以亿计的年轻人背井离乡进城务工,农村留下的主要是"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城务工人数增多,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题,而且关乎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督教在农村地区的迅速传播,农村留守青少年成为基督教传播的对象,信仰人数多、占比高,且呈增长趋势。留守青少年信仰基督教具有受到留守家庭熏陶与默许、同伴相互吸引入教、积极参加聚会活动但并不了解基督教的特点,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不足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解决留守青少年的信教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多方协作,家庭需要给予留守青少年更多的情感关爱和正向引导;学校应该更加重视留守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培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政府需要打击违法传教活动,为留守青少年建设各类闲暇活动室。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06,(6):40-41
"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吧!你们不要我了吗?"一个"留守儿童"这样呼唤.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农村家中,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就在农民工生存状况一次次地拷问社会时,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交由其祖父母看管照顾,便出现了人们一直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由于这些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受到严重破坏,使得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不可避免的落在了学校教育的肩头。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不懈地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留守儿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孙慧芳 《职业》2017,(9):44-45
班级是技校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技校的育人目标、措施和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级和学生的具体行动上.目前技校学生以"留守"子女居多,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自信心不足,但又喜欢张扬,且由于个体水平参差不齐,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班级管理难度比较大.根据技校学生的特点,传统的家长式、保姆式班级管理方法难见实效,尤其是在高中、中技生起点的高级工班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引进具有企业特色的现代化管理导向理念,把企业特色文化和班级管理相融合,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管理的氛围,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促使班级管理变得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也有研究证明: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普通儿童并无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普通儿童。所以目前我们应该适时的把目光转向"流动儿童"。这些随打工的父母生活在城市,城市的不认可,和其自身对农村的不认同,给身处其中的城市"流动儿童"成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皆在通过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比较,证明流动儿童的问题其实更加严重,同时分析他们所处的环境对其的影响,从而唤起人们对"流动儿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的研究大多探讨的是如何从学校和社会方面给予这些“困境学生”以帮助,很少有人把关注的视野投向留守儿童家庭本身。本文从留守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关系入手。以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留守儿童家庭关系结构为基础。试图从各种不同性质的关系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教育因素,从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施加道德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进程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本文关注并分析了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日常生活、道德品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对策建议,旨在为留守儿童创造出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促使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