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回应。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启蒙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否定性回应。中国“五四”文学思潮和新时期文学思潮属于启蒙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包括“两结合”)本质上是新古典主义,而在“五四”以后和新时期也产生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2.
启蒙角色再定位──重读“寻根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启蒙角色再定位──重读“寻根文学”孟繁华新时期文学可以整体地看作是一个“启蒙的故事”。“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是政治启蒙;现代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是“人”的启蒙;而1985年兴起的“寻根文学”则是一场文化启蒙。强烈的英雄的悲壮、忧患。使命心态贯穿80...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情感与理性的矛盾构成了启蒙主义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一方面体现为情与理相互激荡、彼此促进的统一关系;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彼此冲突与干预的对立关系.二者之间或对立或统一,以及相互作用的矛盾方式,在中、西启蒙文学史上有着从浅入深,纷纭复杂的变化.但以往对启蒙主义的研究,或囿于理性--非理性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或将启蒙主义与理性主义等同,既影响了从理论上对启蒙主义深层结构的充分挖掘,更造成了对中国近现代以来启蒙主义文化思潮评判上的混乱.启蒙主义表现为一个持久的人性解放与人格追求、情感觉醒与理性探求的过程,它为人类精神的解放所提供的是一种借以发展的内在张力或动力系统,重新建构新世纪新的启蒙思想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写作中,启蒙化的“世界主义”观念及其与诉诸感官层面的都市“当下性”的互补和对立关系是一对引人注目的存在。启蒙话语中的现代性与向未来开放的、不可重复的时间意识联系在一起。对于个人而言,则要求把自己和时代、未来相关联。上海纨绔文人激进夸张的风格与此社会意识对他们的刺激有关。然而,他们虽然接受历史大叙事的指引,却又不自觉地被城市霓虹灯所魅惑吸引,在写作中出现了文化层面的先锋性和通商口岸物质现实的交锋,促成了以民族现代化为核心的启蒙现代性向关注个人体验的“美学”现代性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蒋承勇  马翔 《浙江社会科学》2012,(4):99-104,158
作为一种叙事方式,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东方想象”承载了异国情调的符码,其鲜明特征是:用东方主义的话语,讲述和编织以西方世界为视点的故事,将西方中心主义内化于东方式的话语表达机制中;在对“东方”的想象与改写中,作者习惯于用人类学家或种族志学者的视角去看待异质文化,流露出“欧化”知识精英的优越感.博氏的这种东方主义话语具体呈现为三种话语策略:历史虚构、镜式书写、启蒙范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反本质主义思潮的兴起,传统“宏大叙事”模式开始瓦解,语言的透明性和启蒙的合法性问题在当代西方文化中受到了普遍质疑。当代反本质主义在对语言表述机制的重新思考中,解构西方文化中客体知识的启蒙传统,倡导从客体语言表述到主体话语实践的回归,并试图建立一种主体权力关照的文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叙事,既回归了“五四”新文学的“人学”话语和国民性改造主题,又延续了传统革命叙事中的“阶级”“人民”话语并在“新时期’’路线话语中得以历史化展开。较之“五四…‘新时期”初期的启蒙叙事显示出一种特定历史意识和文化逻辑统摄下的选择倾向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产生于后现代时期,与后现代理论、后现代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它深受后现代理论话语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是典型的后现代现象.后现代理论深刻的批判性以及对多元性的坚决倡扬,使其具有了相当的进步性.但是,后现代理论的相对主义倾向以及对多元的极端化定义,又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现代主义的弊端.这种矛盾性,是后现代理论作为一种矛盾的、无序的后现代现象所不可避免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在后现代理论话语的影响下,得以不断批判和超越自身,不断拓展和完善其关于政治与文化的多元化理念和实践.但与此同时,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也受后现代理论话语矛盾性的制约.生成了新的反多元性话语,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被其自身所坚决批判的现代主义性.  相似文献   

9.
李胜 《理论界》2008,(1):106-107
埃斯科巴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看待发展问题,对传统的发展主义话语进行解构,戳穿了发展主义编造的四大神话:“第三世界与发展的神话”、“增长与资本的神话”、“食物与饥饿的神话”以及“农民、妇女与环境的神话”,并探讨了区别于发展主义的另类发展。但在发展观点、理论基础、文化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台湾陈水扁上台以来不断加快分裂的步伐,从暗地里“台独”走向公开“台独”,从文化“台独”走向宪制“台独”,最近又推行“公投”制造两岸紧张关系。“台独”分裂危机日益加剧,解决台湾问题已经十分紧迫。一定要认清陈水扁与台湾当局的“台独”本质。“台独”的本质是卖国主义。制止“台独”分裂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两岸统一的道路不会平坦,但终究是能走通的。台湾民众要以史为鉴,不要丧失和平统一的契机。美国不会无条件地当台湾的保护伞。被分裂势力牵着鼻子走,就会拖祖国统一大业的后腿,甚至会走上分裂祖国的危险道路。选择谁当台湾领导人,就要承担这种选择的后果。泛蓝胜出的可能性更大,我们乐观其成。  相似文献   

11.
肇始于新中国成立的十七年文学对女性文学研究者来说是一个相对独异的时期,它一方面担负着某种“无性化”的指责,另一方面则以众多的革命女性形象塑造继承了“五四”启蒙主义传统,使一种“新社会意识”真正走向广大农村。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试图在“革命”文化的背景上来考察“五四”启蒙主义与十七年文学中女性启蒙的关系,因为当革命话语抑制了知识分子的启蒙信念时,反而使性别问题更见突出。一女性成为革命作家的叙述中心并不是从十七年文学开始的,它在40年代的战争文学里已经有了明确的表露。钱理群在《“流亡者文学”的心理指归…  相似文献   

12.
"五四"启蒙主义话语的形态与思维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人在思想启蒙的实践中,以“医生”、“导师”的身份和姿态,确立了作为启蒙主体的话语权威形象;借助于决断性甚而不乏独断性因素的表述形式,他们对启蒙的意义进行了理性的阐释和激情的发挥,“五四”启蒙主义话语的思维特质也由此形成。本文着重讨论了“五四”启蒙主体在权力意向和便于为启蒙客体所理解的意图下为追求“明晰”的言说效果所作出的努力,同时也揭示了具有明显二分法思维特性的二元对立话语模式所处的历史语境以及它与启蒙主义传统的内在关联,从而对“五四”启蒙话语的理性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现代派(现代主义)文学及批评话语曾经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盛行一时,在1949年之后现代派被当作资产阶级文艺思潮而被噤声.但在这种情况下,茅盾、袁可嘉等批评家一直在努力传达出他们对现代主义的矛盾看法;稍后文革中的地下潜在写作者们亦通过创作表达了他们对现代主义的认同.这一时期中国关于现代主义的话语呈现出一种艰难的过渡性特征,并为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的重新崛起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和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14.
北村的世界     
本文在全面回顾与总结北村新时期小说转变的基础上,指出了北村的变化与选择,以及这种变化选择的走向。文章就“话语世界”与“意义世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由北村话语探索中个人化的语言碎片组合,到放弃“实验”趋向大众的转换;由现代主义立场而向“神”学立场的转换,指出了北村作为小说家的政命弱点。  相似文献   

15.
胡风的话语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世纪40年代的言说语境中,胡风有其独特的话语方式:欧化白话文。胡风的白话文欧化在词汇、文法和叙事三个层面上铺展,又在具体的文本中结合为一个整体。如果把胡风的欧化白话文放置到现代白话文生长过程中,可以看出它继承了“五四”的白话文写作和启蒙主义的精神,继承了鲁迅“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气质,同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这些直接构成了胡风欧化白话文的精神后援,欧化白话文的话语方式和言用者胡风的结合,就成了“胡风话语”。  相似文献   

16.
胡适对Pragmatism的翻译及其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红亮 《江淮论坛》2005,2(3):107-112
胡适对Pragmatism一词的译法有五种之多。他几乎不用“实用主义”、而用“实验主义”来翻译“Pragmatism”。他对“实验主义”翻译的偏向有其学理的、社会的、时代的、文化的理由。胡适对“Pragmatism”的翻译和宣传,不仅仅是一个字面上翻译的问题,而且是一个话语问题。一方面,这里显现的是一套科学主义的启蒙话语,体现了胡适与保守的传统主义者对科学知识话语权的争夺。另一方面,在科学主义话语的背后展现的是一套现代性的理路,是对“实验性的”、“自由主义式的”现代性观念的辩护,是对以革命性为主导的现代性观念的拒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文学中权威主义占有很大比重,无论是出于“新民”目的的开明专制,还是思想启蒙的个体至上,抑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它们都不同程度上延续了权威主义思想。虽然在某一特定时期,权威主义凭借其强力、意志、革命的话语力量促进了文学社会功能的实现,但权威主义有悖文学创作的自由精神,不仅阻碍了文学本体的归位,而且也偏离了启蒙主义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种统一的思想范式或流派 ,而是一种文化潮流以及知识态度和生活态度 ,是通过对现代主义、现代性的解构展现其基本脉络的。其实质就在于“重写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现代唯物主义 ,但它又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现代”中露出的“后现代主义”的端倪 ,并对其加以批判审视 ,因此后现代主义无法忽略、漠视马克思主义哲学 ,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不可超越的视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人和自然关系、东方和西方关系等一些重大问题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通性 ,二者在当代的相遇源于这样一个事实 ,即二者关注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但二者关注的重心又不相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是西方经济与政治霸权的消除 ,并力图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后现代主义关注的是西方文化霸权的“解码” ,并“沉溺与话语之中  相似文献   

19.
启蒙现实主义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重要形态 ,在我国“五四”文学中有显著呈示 ,这与“五四”启蒙文化思潮密切相关。“五四”新文学作家群体的创作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启蒙现实主义的特色 ,而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的鲁迅更是提供了此类创作的典型范式。这一重要文学思潮现象 ,值得认真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50 年的江西女性写作分为“建国十七年”和“新时期”两个时期。本文在话语这一象喻性的层面上, 以前后两个时期女性写作的不同特点, 揭示了女性表达自我的意义及其中隐含的性别关系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