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当代诠释学美学的观点,探讨中国诗学以诗作为意义之理解与解释,所隐含之隐喻的诠释学与美学的问题,尤其诗学中有关隐喻的认知、理解与解释的作用。本文首先讨论诗与诠释的美学问题,探讨孔子所谓的"言诗"和孟子所谓的"说诗"所隐含的有关以诗作为意义之理解与解释之隐喻的诠释学与美学的问题。其次,探讨诗的诠释学美学的意义,指出当代哲学美学除了一方面重新对美与艺术的概念提出定义的解释外,另一方面则以所提出的艺术或美学理论作为解释意义的方法,亦即以美学为方法,作为解释存在意义的理论基础。不过,本文的主旨并不在于套用西方美学的研究成果来解释中国传统的经典或文献意义,而是从当代美学尤其是诠释学的角度,从中国传统文献所遗留之文字片段,来理解中国以诗作为艺术存在的解释意义的方式以及其中所隐含的美学问题的向度。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英汉语言中共有的修辞手段,在语言文化的历时或共时上其渗透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形式,而且还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本模式.隐喻需要创新,否则就会平淡无奇,不能给人以美感.每个民族都在用隐喻,丰富美化着自己的语言,他们在隐喻的审美方面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又存在着文化差异.了解隐喻的美需要了解文化,这样才能真正体味隐喻的美.  相似文献   

3.
4.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存在于人类思维中。人类的话语中充满了隐喻。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话语进行解读,隐喻话语建构的特点体现为:主体认知性、修辞性和社会性。隐喻话语解读的特点体现为:动态开放性、审美互动性和意象塑造性。  相似文献   

5.
葛洪内丹养生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洪虽以道教外丹学名世,但其内丹养生学也在道教发展史上居有承先启后的地位,惜乎过去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对葛洪道教内丹学形成的由来及其成因,对其内丹功法诸如宝精、行气、导引等内容一一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丹道世界的诗歌媒体”和“文人笔下的内丹诗词”两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内丹养生诗词的风貌与特点,指出内丹养生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类型,它既是道士阐述内丹理论,总结修道经验的媒介,又是文人抒发胸臆,表现生活情趣的工具,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份值得我们珍视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7.
文化模式中愤怒隐喻的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的研究对象是表愤怒的情感隐喻.这两种语言都遵循同样的原则:都是以描述由这种情感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来表达这种情感.但是在选择具体由哪种隐喻来表达情感又有不同,这是由这个国家的文化模式所决定的.因此,隐喻既建立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又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道纯从内丹哲学的视野出发,将老学与易学切换成内丹之道,确立起其内丹思想的两大基石,在此基础上李道纯将儒释思想融摄到内丹学理中去,开创了内丹学史上三教融合的新风,在丹法内容上,李道纯汇集了南北二宗丹法的特点,成为"中派"的实际开创者.  相似文献   

9.
视觉模态隐喻在卡明斯视觉诗的意义构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源语与目的语的翻译转换过程中,视觉模态隐喻的翻译是视觉诗翻译的重申之重。“形美”的翻译凸显充当了由原作到译作意义构建媒介,它们实现了以形传神的翻译模式。因此,对视觉模态隐喻的翻译应采取“形美”的翻译凸显策略。  相似文献   

10.
功能语言学认为,人际语法隐喻是表达人际意义的一种手段。社论语篇中含有丰富的人际意义,因此解读社论语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并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语篇的观点和态度。本文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社论语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现象,并指出它们在社论语篇中存在的原因及其对人际意义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唐代诗人任华的三篇诗歌———《寄李白》、《寄杜拾遗》、《怀素上人草书歌》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出任华的审美思想:一、景仰壮阔浩博的大美境界;二、欣赏狂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三、崇尚充满激情和豪气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同时也附带揭示出任华的性格特点:耿直、磊落、傲岸、豪达。  相似文献   

12.
诗歌翻译除了要传递原译的信息,还要让读者领略到语言的美感。因此,原诗的语用信息效果和美学效果应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语用翻译与美学理念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翻译实践中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诗歌翻译的标准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梦的观念和认识 ,经历了由“混沌梦”(梦与现实互渗 )、“预示梦”(梦是神鬼的启示 )到“理性梦”(梦既不神秘也不奇怪 ,是可以认识的 )、“科学梦”(对梦进行科学探索、科学解释 )的发展过程。失去神秘性的梦具有作为观照对象的审美特征。“梦”作为一个抽象性的概念成为喻体 ,凝聚着丰富的强烈的审美意识。梦与现实的异与似是其设喻的基础。在以梦为喻的表达中 ,梦既能存留其基本的审美特征 ,也“随物赋形” ,具有多样的“性状”。以梦为喻是出于审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诗的语言是文学语言中最美的,而诗歌的优美和内涵往往依靠隐喻得以实现.隐喻在诗歌中发挥着修饰功能、陌生化功能、认知功能等.本文意从隐喻在英语诗歌中所发挥的功能入手, 探究如何理解和把握英语诗歌,展现它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自然美和艺术美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是黑格尔美学体系的重心之一.通过对黑格尔关于自然美和艺术美及其二者之间关系的有关论述的分析,我们认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精神内核在于他对人的心灵(精神)及心灵(精神)的无限和自由的极度高扬,在于他对心灵(精神)的自由创造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6.
诗歌翻译的审美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翻译过程中有五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译诗实现原诗的审美饱和度:首先是两个文本兴发方式的差异;其次,近譬式与远譬式取材方式的不同;其三,译者客观性的"之谓"式表述方式和主观性的"谓之"式表述会影响原诗和译诗之间的审美距离;其四,对诗歌器用审美结构的调整也会造成原诗和译诗在审美旨趣上的差异;最后,"明辨"式或"忘言"式的诗歌语言表征会对诗言与诗意之间的审美距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袁枚是清中叶最有影响的诗人 ,当日名重一代。学界对其诗歌创作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袁枚诗歌的美学特征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隐喻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般认为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在诗歌中表现得最为丰富.因此诗歌被称为"隐喻式的语言",而诗歌中的隐喻的翻译直接影响到译诗的表现力.主要论述诗歌隐喻翻译中意的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它具有丰富多彩的美学价值,能给读者以多方面的美的享受和熏陶。文章分别从抒情、意境、音乐、含蓄四个角度探讨《诗经》恋歌中蕴含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