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瑶瑶 《云梦学刊》2011,(1):161-162
值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北京师范大学伍铁平教授著《语言文字学学术批判和批评文集》和郑奇编著《较量》面世之际,“第二届全国学术批评与学风建设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学术报告厅举行。  相似文献   

2.
伍铁平通过系列论文实事求是地痛击语言学领域的腐败现象。著作重点批判了徐德江主持的《汉字文化》发表的有严重政治错误和种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批评了复旦大学申小龙的不良学风和曾经一贯紧跟徐德江的错误,批评了语言学者徐通锵和许嘉璐的一些错误,呼吁翻译学术著作和撰写学术著作要有科学的态度。作者用客观、公正、有理有据的学术评论特别是批评和批判,促进语言科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不争不“明”——读伍铁平《语言和文化评论集》周利娟伍铁平先生的《语言和文化评论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以下简称《评论集》)为学术界开展批评带了个好头。学术批评本来是件好事,它有利于学术的发展和繁荣,可是“文革”以后,很少有人发表学术批...  相似文献   

4.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伍铁平先生于2013年5月26日凌晨3时在北医三院不幸逝世的消息,我是当天下午4时25分自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先生处惊悉的。王宁教授是伍先生和我共同的朋友,当时她正在出差的途中,因为两天后即28日上午将举行伍先生的告别仪式,但包括师大文学院官网在内,均未发布消息,故王老师希望我先在学术批评网上发布伍先生去世的消息。于是,受王老师之托,我于2013年5月26日在学术批评网上写了一则《著名语言学家、批评家伍铁平教授逝世》的消息:  相似文献   

5.
艰难崛起的语言学批评——兼评“徐德江学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铁平对徐德江伪科学的批评 ,阐述“语言学批评”在中国的艰难崛起。分析了伍铁平关于语言学批评的价值、作用、对象、内容、条件等内容。分析了徐德江是怎样利用各种手段打击学术批评 ,拒绝学术批评 ,坚持错误方向的。同时 ,通过相关问题的分析指出加强做为语言学批评的基地学科的语言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不要歪曲我国语言文字界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要歪曲我国语言文字界的现状──对李敏生的答复的答复伍铁平李敏生(后面称李君)在《北方论丛》1994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副题是“兼答伍铁平先生”,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他的文章进行评论。安子介先生提出“21世纪应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对他热爱汉字...  相似文献   

7.
王宁  邹晓丽  王海棻 《学术界》2001,(1):117-123
本文从徐德江状告语言理论专家伍铁平教授"侵犯名誉权"一案出发,论证了什么是学术、学术领域、内行和外行,对什么是伪科学作了明确的界定,并主张从是否违背公理、违反常识和违背事实出发,来辨识正常的学术争鸣和学术造伪的区别.本文还以汉字学的伪科学为例,对伪科学产生的社会原因作了分析.文章指出揭发和批判伪科学,是学者的社会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学术繁荣需要学术批评,学术批评推动学术繁荣。或者说,真正的学术繁荣离不开健康的学术批评,健康的学术批评有利于学术繁荣,这已为古今中外学术史所一再证明。可是,这样一个常识,在今天还需要有大声疾呼。这不仅是因为时下从总体上说有关部门对于开展学术批评还重视不够、推动不力,而且还因为存在许多非学术因素的干扰以及学界中人对于学术批评的担忧、误解和非难。 最近在学术批评网上拜读了四川大学教授罗厚立(罗志田)先生的《打倒与建立:也说学术打假》以及杨玉圣先生的回应文章《学术打假、学术批评与学术建设-与罗厚立先生商…  相似文献   

9.
引言1995年 11月 18日 ,平地一声惊雷 :北京《汉字文化》杂志社副社长兼副主编徐德江先生一纸诉讼告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状告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理论教研室教授 ,著名语言学家伍铁平先生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杂志 1995年第 2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批评徐为“学术骗子”的说法 ,侵犯了徐德江的“名誉权” ,要求伍铁平及《外语教学》杂志编辑部的所属单位的法人代表———西安外国语学院二被告为其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 ,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损失费人民币 2 0万元。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于 1996年 1月 16日正式受理了这一…  相似文献   

10.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终于在2007年4月24日,正式同意聘任谢泳先生为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学术批评网2007年4月26日)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化批判姚文放(扬州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扬州225002)一现在有迹象表明,“文化批判”已经成为人文知识分子介入当代文化的一种思想利器,但是由于“批判”概念长期以来在中国片面化、狭隘化、极端化的使用,这一提法可能造成某种误解,甚至显得逆耳和刺目...  相似文献   

12.
华东理工大学倪乐雄教授最近就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铭铭教授抄袭事件发表了很好的评论。倪教授的评论文章最初发布在2002年1月5日的学术批评网,题为《“抄袭的一代”?》。后据说因该文将在某报刊出,网上发布不到一天又应作者要求暂时删除了。1月7日,中华读书网在“每周学术”专栏中刊出了此文,标题略有变动———《我们这一代学者是“抄袭”的一代?》(系转发自学术批评网)。两天后,1月9日傍晚,世纪中国网站的“世纪周刊”也在“第一时间”醒目地登出,文章标题改为《我们是“抄袭的一代”?》。笔者对倪教授的不少评论…  相似文献   

13.
文化批评与社会进步——读卢风《人类的家园——现代文化矛盾的哲学反思》吴根友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文化批评,现代社会亦不例外。表征现代社会的文化——现代文化(又称资本主义文化),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受到了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批判。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的...  相似文献   

14.
伍铁平是我国当代著名理论语言学家,模糊语言学、比较词源学的开创者.在语言学界较早举起学术批评大旗,围绕"学术"和"学风"这两个影响学术发展的要害问题,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界的伪科学和不正之风进行了大胆揭露与批评.其学术批评活动,对净化语言文字学学术环境,维护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促进语言学科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士林 《河北学刊》2004,24(2):20-26
在理性精神的再生产过程中,尽管充满思辨色彩的先验批判不是最直接的,但作为一种原理却无疑是最根本的。如果这个深层结构中的诸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其他一切的经验批判在根基上就不会变得真正牢固起来。针对目前学术界对先验批判的一些疑问和批评,表文从先验批判的概念问题、先验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的关系、先验批判话题本身的意义、先验批判作为学术批评的合法性、先验批判与道德批判的关系、先验批判与意志独断论、先验批判与思想生产的关系以及先验批判的实践意义等八个方面阐释了作者的一些基本观点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先验批判的回应与阐释(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士林 《河北学刊》2004,24(1):18-23
在理性精神的再生产过程中,尽管充满思辨色彩的先验批判不是最直接的,但作为一种原理却无疑是最根本的。如果这个深层结构中的诸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其他一切的经验批判在根基上就不会变得真正牢固起来。针对目前学术界对先验批判的一些疑问和批评,本文从先验批判的概念问题、先验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的关系、先验批判话题本身的意义、先验批判作为学术批评的合法性、先验批判与道德批判的关系、先验批判与意志独断论、先验批判与思想生产的关系以及先验批判的实践意义等八个方面阐释了作者的一些基本观点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报刊批评方法是马克思批判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新闻业界的宝贵财富。本文通过原著展现马克思的报刊批评观点、方法和风格,以推进当代媒介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术注释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简称CAJ-CD规范)出台后,社会科学信息情报界和编辑界好评如潮,赞扬声不绝于耳。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纷纷采用这一标准。高校文科校报研究会据此翻版,制定了《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要求所有文科学报采取这一规范,一时间该规范横扫大江南北,将所有大学文科学报定于一尊。除了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有若干批评文章外,学术界几乎鸦雀无声,忍受着这一抹煞各学科特点和个性、形式极为烦琐、使用非常不便的规范。为了中国人文学术、至少是笔…  相似文献   

19.
关于悖论实质的几个问题──答马佩、黄展骥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马佩教授在其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悖论研究的文章[1][2][3]中,对笔者在悖论的根源与实质问题上的某些学术观点提出了批评,这是我非常欢迎并珍视的。在认真研读马先生文章的基础上,谨撰写此文以作答辩。同时,由于香港学者黄展骥教授所提出的一些问题亦有密切关联,谨在此一并作复。请马先生、黄先生和学界同仁继续批评指正。(一)由于我国特定的学术背景和理论范式,在国内悖论研究中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悖论的“矛盾归属”问题,即悖论究竟是逻辑矛盾还是辩证矛盾?抑或独立于两种矛盾之外的第三种矛盾?对此,笔者曾在1984年…  相似文献   

20.
广州高等院校在整风胜利、教学和科学研究改革取得初步成绩的基础上,分别深入开展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工作。如中山大学早在八月下旬即已展开群众性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活动,中文系师生出版了批判王季思、陈寂和右派分子董每戡等人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专辑共十二辑(油印本),其中不少文章经过整理后,分别在本校学报和其他报刊杂志发表;历史系师生也分别重点批判了陈寅恪教授、岑仲勉教授、梁方仲教授和刘节教授等人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共写出文章近百篇。近两个月来该两系师生在东莞参加建立人民公社工作和接受劳动锻炼,还积级组织力量,—边劳动,—边继续进行批判工作。华南师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