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在我国是一个老的学科,也可说是一个新的学科。说它“老”,是说建国前有的学者就开始运用传统史学的方法着手探讨研究近现代史料问题:建国后有的学校并且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的课程。说它“新”,是说长期以来有关这一学科的专著和论文还是很少,几乎没有这方面问题的深入讨论,在史学研究领域中普遍不够重视,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的科学体系远远没有建立。 目前,以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为内容的专书也有几部出版。这些专书尽管名称不一,或曰“资料概述”,或日“史料学”,但内容不外以下几种:一是介绍各种类型的史料(档案、书籍、回忆录等),一是介绍各时期的史料,一是史料整理方法。或者一种为主,或者两种、三种兼而有之。还有的把史料学的必备知识如年代,职官、地理、目录等视作史料学,甚至从事史料工作的同志也有的认为他的业务本身就是史料学研究。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到底什么是史料学?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的对象、任务  相似文献   

2.
傩戏是古代戏剧的"活化石",通过对傩戏的研究,可以揭示我国古代戏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该文主要采用的是仡佬族傩戏资料,虽然它不一定能够代表所有的傩戏,但至少是傩戏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揭示我国古代戏剧产生和发展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上海学”能成为一门学科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也有的在能与不能之间徘徊,思索。可见,这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对象学的角度来探探“上海学”的虚实,看看它是否能成为一门学科。随着科学学的发展,科学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格局。科学学是研究科学发展一般规律和基本特征的学问。具体来说,它研究的基本课题是:确定科学研究对象的准则,探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科学概念、术语、范畴体系的建立,描述科学的历史发展,论证科学系统,揭示科学规律和原则,阐明科学的功能和应用等。于是科学学也就逐渐脉生出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如对象学、方法学、术语学、历史编纂学、系统学、规律学、实践学等。对象学就是  相似文献   

4.
关索戏是流传于云南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的一种傩戏,它的演出形式与内容,与贵州地戏有许多相似之处。值得注意的是,关索戏在演出的整个通程中,有许多祭祀活动和习俗,它们对研究傩戏有着重要的价值。笔者曾对关索戏作过许多考察,这里拟对其祭祀活动和演出习俗作简要的介绍,以为人们研究傩戏与宗教和民俗的关系提供一些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自1631年李之藻翻译与出版《名理探》之后,西方的逻辑学开始传入中国,然而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西方逻辑并没有在中国真正扎下根来。当时实际上很少人阅读过和能理解《名理探》这部书,而且,这部书本身也没有对西方逻辑作全面的介绍。到清代初期,诸子学开始兴起,严格地说,它只为以后中国逻辑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一个基础,它既未受开始传入中同的西方逻辑(如《名理探》)的影响,也未真正从逻辑的角度来探索中国古代的名辩之学。  相似文献   

6.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创作史上的重大文献,研究它可以帮助人们全面、深入、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和哲学思想。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对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少人不了解这部手稿的来龙去脉、刊布情况和其所包含的主要理论问题,手稿中最具有特色的双重话语问题也未能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但这却是该手稿最值得研究之处。这些问题的分析、探究和解决,需要使用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借助最新的MEGA2资料来将历史与理论两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探发和彰显马克思文献的当代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大陆出现了一股傩戏研究热,召开了各种规模的傩戏学术讨论会,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傩戏面具展览,出版了傩戏及傩文化论文集,影响甚大,引起海内外学者对傩戏的瞩目。傩戏以其特有的面具艺术形式,展现了原始文化遗俗,引起诸多社会学科的重视,研究正在不断深入。根据对傩戏的表演形式的考察和研究,从傩戏不同发展阶段的艺术形态来说,傩戏音乐在傩戏的传承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傩戏音乐不仅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数千年来的音乐成就,而且对中国傩文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傩戏是由傩、傩仪(祭祀、各种法术、原始歌舞到)的不断发展形成。今天  相似文献   

8.
道真县的傩戏傩文化历史久远 ,流布广泛 ,文化内涵丰富 ,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虽然对之作过一些调查 ,但还远远不够 ,要对道真县的傩戏傩文化作出完整的描述和本质的把握 ,尚需深入田野作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9.
清代汉学家积极参与修谱活动,其族谱论继承前说而又有所发展。他们像宋、明儒家那样重视族谱的教化收族功能,但彰显了族谱的史学特征,更深入地讨论了宗法与谱法的关系。他们重视小宗谱法,倡导实事求是的修谱原则,反对攀附,并就族谱的繁简、分合等问题提出不同见解。他们的族谱论反映了汉学思维向谱牒学的渗透,有的汉学家且带有族谱史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傩戏、傩文化研究中,对“黄金四目”的狂夫“方相”,研究颇多。而对方相同时作舞的古“十二兽”,研究显得冷漠。也许由于方相的作用,而今的演变、史志中对它“黄金四目”、执戈扬盾、玄衣朱裳逐室驱疫的描述及记载较多,又较具体,而且它在称之为“活化石”的傩戏中,又有具体行踪可寻,所以,研究者只要依其特征,即可列出课题,开拓发掘。相比之下,“十二兽”的记载较少,在《后汉书》、《隋书》、《唐书》中,也只寥寥数语,交待不祥。由于“十二兽”现象的研究,也是研究我国傩仪、傩戏发生发展的重要课题,是研究傩戏学  相似文献   

11.
《石头记探佚》在证伪高续后四十回的基础上勾勒出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的可能面貌,使读者对八十回后原著的意义的理解的视界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周汝昌借助类比推理提出了“大对称”的周氏探佚学,其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易》学的基本观念阴阳。但阴阳是对比,周氏将对比向对称陈仓暗渡,是为了使探佚学达到量化和精确化,达到操作上的理想化状态。这就与索隐红学殊途同归。浦安迪也运用了“大对称”模式,王国华的《太极红楼梦》也在“对比”的意义上使用“对称”。以主体价值诠释去完成逻辑命题的做法是探佚学实行体系化、整体化的必经之路,但也是探佚学无法自我实现的明证  相似文献   

12.
(一) 两年多以前,我在贵阳的一次会议上曾说,每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氏族社会阶段,都产生过巫,有过巫歌、巫剧,也都有产生傩戏的可能性。但产生傩戏还应具备其它必要的条件。因之,能产生傩戏的民族毕竟是少数。当时我不过说说而已,对这种说法并没有多少把握,也没有多少研究。因为那时我只看过安顺的地戏。没料到去年初,在贵州铜仁地区工作的罗星跃、余开荧同志几次写信告诉  相似文献   

13.
关于“红学探佚学与结构论”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佚的精髓和本质是“遗形取神”和“得鱼忘筌”。探佚的成功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高续而对读者发生影响,现在的问题是普及探佚的成果。对“大对称”用形式逻辑的驳议方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作探佚研究需要悟性和智性共同运作,要靠艺术的感受力。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深刻的全球性哲学争论,涉及到“逻辑”与“悟性”、“科学理性”与“艺术感觉”之间的张力问题。所谓“旧稿新裁说”和“二书合成说”所揭示的《红楼梦》原著的“不完善”,在相当程度上是误读的产物,是缺乏艺术感悟的表现。探佚学追求在宽松的学术争鸣环境中自由地竞争读者和未来  相似文献   

14.
间接正犯是大陆法系刑法中的一个概念,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的国家已经将其立法化,但我国目前对间接正犯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立法上也未做任何规定。本文分为二个部分,结合案例分别从间接正犯的基本问题、间接正犯的类型二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五十年代起到现在,关于师生关系和地位的论点忽此忽彼,两类观点(教师主导论和学生主体论)相持不下,此伏彼起。时值今日,关于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仍然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的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有的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因而就有了"学生主体说"、"教师主体说"、"双主体说"、"师生复合主客体说"等等。这些观点往往脱离实际,并不能给教学实践以指导,反而造成了教学指导思想的混乱.本文论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师生关系问题应当说是教学论的一个中心问题,因为教学论就是研究如何教和如何学以及教与学相互关系问题的,师…  相似文献   

16.
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民族戏曲剧种研究领域,最令人兴奋的成就是通过大量的实际考察和研究,为我们找到了两个举世瞩目的傩戏剧种系统和藏戏剧种系统。一个傩戏剧种系统,就牵涉到侗族、土家族、苗族、壮族等十个左右的民族和二十多种傩戏。藏戏剧种系统虽然是一个民族的,但它却牵涉到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四个省区的许多藏戏剧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礼记质疑》是郭嵩焘最主要的礼学专著,历来学者对其褒贬不一。文章在对《礼记质疑》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后,不赞成对该书过分地贬斥,认为该书虽有不少疏失,但其中言之成理的意见亦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该书于治礼发表了一些较好的意见(观点)。  相似文献   

18.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没有一位作家能如钱钟书创制如此令人目不暇接的新譬奇喻;而在当代学术著作中,也未有一部能如钱著给予比喻现象以如此丰富而深入的理论说明和发现——即使是专门的文艺语言学、修辞学著作,甚至是径以“比喻研究”标目的著作。比喻自然是语言,尤其是文学语言运用中一个极基本的修辞手法;但对钱钟书而言,意义却并不限于此,在这里,比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并进而意味着一种“文学语言的擅长”(《七  相似文献   

19.
傩戏是一门古老的地方戏曲形式,也是一种祭祀方式,其依附于地方文化,便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傩戏风格。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傩戏的生存处境堪忧,这种古老而又极具鬼神意识的戏种,已经与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和现代社会的需求格格不入,但古老艺术形态留存千年,有着丰富的表演形式与文化内涵,对于民俗学的研究、文化艺术形态的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都极具传承价值,切实可行的传承途径措施的出台与实施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文学评论写作特点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据笔者考察,目前国内出版发表的写作学、文章学论著并未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有的根本不列专门章节讨论这个问题;有的讨论了这个问题,但论及的是评论写作的特点,而不是文学评论写作的特点;有的虽涉及到文学评论写作的特点,可是仍欠全面与深入。鉴于此,为了让文学评论的写作更符合其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