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扬和批评是一门艺术,运用表扬和批评时要注意要多用表扬,少用批评;表扬和批评一定要及时,实事求是;表扬和批评要针对学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 ,离不开表扬与批评。表扬与批评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门艺术。恰如其分的表扬与批评 ,能使学生树立信心 ,增强斗志 ,消除自卑心理 ,改正不良行为 ;能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之中 ,从而使其能健康成长。反之 ,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 ,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从而增强教师的教育难度。表扬与批评是一门艺术 ,如何恰当地运用 ,这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表扬要诚恳 ,批评要实事求是表扬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种神奇的强大的驱动力。但作为教师 ,怎样才能使表扬发挥这种神奇的作用呢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应发自内…  相似文献   

3.
表扬与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经常使用的两种基本方法。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表扬,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往往引起学生反感。教师批评学生很容易,但真正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批评并非易事。要使表扬与批评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合理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走出表扬与批评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崔冬梅 《新天地》2011,(6):31-31
由于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过程难免学生会出现一些或好或坏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中的一切行动,发现好的苗头和不良的现象及时给予表扬或批评,或利用课终小结给予恰如其分的评点,使学生明辨是非,形成健康的心理认识。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方法,表扬与批评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两种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两者都不能偏颇,只注重某一个方面都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对学生恰当的表扬与批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教育方法;掌握表扬与批评的度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体现,是教师素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学校应以表扬奖励为主,以批评惩罚为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往往不能正确运用批评这个“常规武器”,致使工作出现被动局面。本文只就如何正确进行对学生的批评问题做点探讨。 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的方针,同时也应掌握批评的方法。在表扬、疏导大量工作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批评教育,可促进学生提高认识,翻然醒悟,引起震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必然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产生递反抵触心理,其错误反而继续发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教学中,表扬和批评是不可缺少的。表扬得当,可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肯定与尊重;批评,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与期望。教师在教学中过程运用好了表扬与批评这两件法宝,教学工作才会有事半倍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批评与表扬的程度具有五个层次,并对批评与表扬的语言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被批评或被表扬者情感态度/反应、及产生的不同作用进行对比,并通过工作中具体的事例来加以体现,表达对批评与表扬的感悟,提出管理中批评、表扬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罗森塔尔效应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学生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在阐述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罗森塔尔效应的含义及复杂的产生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正确地运用表扬与批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批评是老师用来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比起表扬来,批评这一教育手段运用的难度要大多了。因为批评时如果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批评的方式欠妥或分寸掌握不当,非但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反会事与愿违,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学生与老师的对立情绪。这就要求批评必须讲究艺术性。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了解一点孔子的批评艺术,或许可以得到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交际中,想要赞扬或批评某人某事,往往不是直奔主题,单一地"扬"或"抑",而是以"扬"抑"并举的形式来达到"扬"或"抑"一个方面的交际目的.汉语交际中的"扬"抑"策略分为四类(1)欲扬先抑,欲抑先扬;(2)似扬实抑,似抑实扬;(3)以扬为抑,以抑为扬;(4)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汉民族偏爱运用"扬"抑"策略的文化归因汉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决定了他们对这种表达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收集了一些书面语篇(学术书评)作为语料,运用面子理论,分析赞扬与批评策略在男女书评中使用频率的异同,以求从不同的角度发掘性别与礼貌、性别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对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评价有一个变化过程:192 7年“4·12”政变之前,瞿秋白对孙中山评价较高,褒多贬少;后期则评价较低,贬多褒少。这一变化主要因为蒋介石借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金字招牌”推行反共反革命政策,以及瞿秋白一度犯了“左”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情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情”作为词作生发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词情表现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情”与其他创作因素关系的考察。上述三方面,从主体上展开了词情之论,使古典词情论在多维面上得到了拓展、充实与深化。  相似文献   

15.
论宋玉及其作品的接受在六朝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六朝是关于宋玉研究的重要时期,自晋至陈,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步走高,论者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一个由批评到揄扬的流变过程,并最终在刘勰的大力肯定下奠定了辞赋宗师的地位。随着文人对宋玉的推崇,其形象首次由楚襄王的文学侍从转变为绝世才子,而他所开创的经典文学意象在六朝文人笔下,也客观存在着一个由晋代悲秋到向梁陈女性题材创作集中的现象。导致这种流变产生的深层原因应是文学自觉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庾信批评开始于南北朝时期,此后代不乏出,形成了体系,此一体系又因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或批评者大体体现为宇文逌的肇始、隋唐学者文人对庾信的毁与誉、两宋庾信批评的平静状态、金代的庾信批评、明代双向度的庾信批评、清代庾信批评的阶段性,以及现、当代庾信批评对古代的“重复”几个段落。历代庾信批评明显地展示出两条纵线平行前进的图案。即自宇文逌之后,对庾信批评基本是沿着隋唐开始的毁与誉两条线上平行推进。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是传统文化的政治伦理性人格标准及“文如其人”的文学批评模式所致;第二,与中国古代传统重实尚用的文学价值观有密切关系;第三,与中国古代传统以艺术直感体认为主的文学批评方法,以及因此导致的文学批评之笼统性、模糊性特征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论《珊瑚钩诗话》的文学批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钩诗话》承北宋元礻右诸公论诗余绪 ,在对江西诗派理论进行阐发、修正和补充的过程中 ,浸含了多方面的思想文化内容 ,对现实的关注、道义的激扬与个人性情胸臆的自由喷发融为一体 ,文学批评与针砭时势相结合 ,激荡着深沉的爱国之情。在宋诗话中 ,它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学批评著作  相似文献   

18.
曾景祥诗词审美价值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景祥诗词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热情赞美和不懈的追求,对丑恶行径的无情鞭达;作品通过精心取景、细致敷色和别具匠心的安排,呈现出一种“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19.
李金发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创作直接开启了新诗象征主义诗歌的新传统。因为他的"新",在"来者不拒"的"五四"时代,他的诗歌受到了相当多批评者的赞颂,因为他的古怪晦涩,更是遭到了无数人的批判指责。本文试图通过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的梳理,为导致的诗歌特殊性,继而导致受批评的多样化这样一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除了左翼文化人士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之外,还有自由主义作家立足于"文化工作"立场的多种言说方式,无论是沉思默想人类远景的哲理之作、借他山之石针砭本土政治阴暗面的愤激之作,还是歌赞"躬行实践"的沉挚文字,都体现出他们固守文化岗位、慢慢求进步的坚忍。对于这种散文书写方式的梳理,有利于认清现代散文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