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维五考     
王维生平事迹的考订,前人做了不少工作。清人赵殿成积毕生精力,搜求钩稽,考订笺注,且“间与友朋会集,质疑访逸,研榷是非,采其合者载之”,(王右丞集笺注·笺注例略》,以下凡引此书,均只标卷数)成《王右丞集笺注》,並附有《年谱》1卷。今人陈贻焮等也对王维生平作了新的考订,颇有发明。然而,千虑一失,在所不免,如王维的生卒年,前人之考订,就误差9年左右,据笔者考定,王维当约生于武后如意元年,卒于唐肃宗  相似文献   

2.
《全唐诗》所收诗有的作者有误,有的诗题不妥,所收诗亦多有遗漏的情况。今就阅读所及略作辨补,若干诗之作年亦一并考订。此于唐代诗歌之研究或能有所裨益。一、作者辨误《宿香山阁》诗乃贺朝作《全唐诗》卷一一七录存贺朝诗8首,其中《宿香山阁》诗下注云:“一作贾彦璋诗。”《全唐诗》卷七七六贾彦璋名下亦录此诗,而不注一作贺朝诗。按,作贾彦璋诗恐误。考芮挺章《国秀集》已收有此诗,并已  相似文献   

3.
《王右丞集笺注》卷二十八所收录的《画学秘诀》和《石刻二则》本不是王维的作品,对此,《笺注》的作者赵殿成“顾其传世已久,姑且存之,别为一卷,以殿于(王维)诗文之后,俾爱奇之士,无叹其略焉”。赵氏为《王右丞集》作注功劳卓著;但把伪作编入王维文集的作法却不足为训。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使伪作平添一层新的保护色,变得更易迷惑人。设若有人在文章中称引  相似文献   

4.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元好问以诗闻名,然其词亦堪称金元之冠,有《遗山乐府》行世。民国以来,为《遗山乐府》作注的主要有两家:吴庠的《遗山乐府编年小笺注》以及缪钺的《遗山乐府编年小笺注》,两家之注,各具特色,其草创之功实不可没。笔者的《遗山乐府校注》在前人笺注的基础上,对遗山词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 王维籍里考辨关于王维的籍里,《旧唐书》本传云其为“太原祁人”,《唐才子传》云其为“太原人”,乃就其郡望而言。王维胞弟王缙,官至宰相,《新唐书》本传云其“本太原祁人”。王维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当无异议。至于王维实际籍里,即其家在何处尚存疑义。王维集中著名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题下自注:“时年十七。”该诗系作者重阳日在异乡思念家中诸兄弟而作,题中所云之“山东”,当其故乡,即其十七岁出游时弟妹们所居之处,王维少年时期当亦居住在那里的。  相似文献   

6.
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右丞年谱》(以下简称“赵谱”)、今人陈铁民先生《王维年谱》(以下简称“陈谱”)均将王维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系于开元九年(721),这是正确的。王维于开元九年进士及第,除见《旧唐书·文苑传》外,唐姚合《极玄集》亦有是说;王维及第后释褐为太乐丞,可见《新唐书·文艺传》。以上均有史料为证。然王维于开元九年由太乐丞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二谱却未提出有力的证据。为此,作补证如下。《旧唐书·刘子玄传》曰:  相似文献   

7.
王维转官吴越考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王维一生的宦历中,"转官吴越"是其一次重要的任职行为。王维此行始程于开元十八年秋天的长安,经洛阳、郑州,顺运河而下,抵京口,至会稽,达"穷边"台州,任职于黄岩。翌年春天,辞官告归,由江宁逆长江西上,于浔阳小作停留,然后再由夏口经汉水至襄阳,为孟浩然写真,并创作了著名的《汉江临眺》诗,旋北归长安。  相似文献   

8.
张随为唐代诗人,《全唐诗》入于“爵里世次俱无考”之列;《全唐文》列于五代之后、释道之前,亦为世次未详。当代学者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世次推算,认为是“代宗、德宗时人”。本文据《全唐诗》所录二诗,又据《文苑英华》所录一诗,订诗考史,加以系年,考证出张随所作省试诗确切年份;又对《全唐文》、《文苑英华》所录之文略作考订。本文据张随省试年份,推算其生年当在代宗大历初。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赠孙绮新及第》七言绝句首句:“长乐遥听上苑钟。”清人冯浩笺注曰:“《元和郡县志》:长乐坡在万年县东北一十五里。《长安志》:长乐驿在长乐坡下。”(《玉谿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下册,第712页)以“长乐”为长乐坡、长乐驿,恐非是。 按《史记·淮阴侯列传》:“吕后使武士缚信(注:韩信),斩之长乐钟室。”张守节《史记正义》注曰:“长乐宫悬钟之室。”《三辅黄图》亦载汉都长安有长乐宫,本秦代之兴乐宫。汉高祖始居栎阳,七年,长乐宫成,遂徙居长安。并言钟室在长乐宫中(见《增订汉魏丛书》本《三辅黄图》卷六《杂载》)。 “长乐钟”一典,颇为后世文学家所习用。如陈·徐陵《玉台新咏序》:“厌长乐之疏钟。”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收集唐语资料,翻检史书之余,兼亦浏览《全唐诗》一遍。取舍之间,常为“一作”苦,遂又自不量力,试作校证。参读岑仲勉先生《读全唐诗札记》(《史语集刊》九本,得益良多。仿岑先生之作,偶有所获,亦笔录成文,积久得二百余事。今摘引三十则,撮录证语,就教于同志。其大要,不过以史证诗,以诗证诗,旁未及逮。区区之作,唯期得为《全唐诗》整理工程添半砖片瓦。校引诗例,均取自中华书局《全唐诗》平装本。引例之后,概注页码,以备复检。史书引文,均取之中华书局标点平装本分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为中心,考察道教神仙传记的文史价值.认为其史学价值在于可以考订史实,补正相关人物生平;文学价值在于辑录大量东晋诗歌,其内容亦多为后世作家所征引,以作笺注之资;其对后世小说在叙事结构、情节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都学坛》2017,(5):41-46
宋本王维集,主要有蜀刻本《王摩诘文集》与建昌本《王右丞文集》两种,前者刻印于北宋中晚期之际,后者则板梓于南宋。建昌本又称麻沙本,其原刻为日本静嘉堂文库所收藏。建昌本之影抄本《王右丞文集》与蜀刻本《王摩诘文集》,现均藏于国家图书馆。这两种宋本王维集,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从现存最早之宋刊本王维集而言,宋蜀刻本较之建昌本更具有版本学价值。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自从元刊《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以建昌本(1)(系统)为底本并问世后,明清两朝的各种王维集本,亦无不如此,其中,最具有典型性者,即为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赵注不仅将只有十卷诗文的王维集随意扩展为二十五卷,而且还因未见到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而使其笺注留下了许多方面的遗憾。所以,以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为底本,对王维集进行一次全现整理,也就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界对王维《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与《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二诗中"严少尹"的身份有严挺之和严武二说,二诗系年亦有开元二十一年与乾元元年之说;对《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诗中"严尹弟"则一致认为是严武,诗作于上元元年。经笔者考订,认为"严少尹"与"严尹弟"俱为严武,三诗俱为王维与严武交游工作,前二诗作于乾元元年,后一诗作于上元二年。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七律的定型与成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学术界普遍认为,七律定型于沈、宋而成熟于王维。本文作者对《全唐诗》所收初盛唐诗人作品进行格律上的细致审核,发现上述观点与创作实践不符,沈、宋“七律”多有失粘之处,难取“定型”之功;王维“七律”亦大量失粘,且内容多为应制或应酬之作,难享“成熟”之誉。文章在详尽考察初盛唐诸诗人作品运用格律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即:七律定型于李峤而成熟于杜甫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鹊楼》诗所题之鹳鹊楼,在山西蒲州(现在永济县旧蒲州镇)。按县志:这座鹳鹊楼系“周宇文护造”。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记载:“河中鹳鹊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河中”即河中府,唐代曾改蒲州为河中府。《大清一统志》中说:“山西蒲州府:鹳雀楼在府城西南城上”。又引旧志:  相似文献   

16.
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是唐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史称“开元盛世”。当时经济繁荣,天下富足,在地方州县的仓库和京城的国库里,粮食、布帛和货物堆积如山;全国安定太平,匪盗几乎绝迹;人口大增,物价便宜。唐初人口1000多万,到天宝13年增至5200多万,而且物价稳定,长安和洛阳的米价每石不到200钱;疆域广大,国威远扬。正如诗人王维在《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所赞叹的“九天阊阖开宫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枚明朝崇祯年间的古币。全身布满红斑绿锈,直径4.1厘米,钱上面的主题内容是反映我国历史上一则伟大的传说——历山耕田。 历山,在山西永济蒲州东南六十里,今称东、西历山。《水经注》载;“历山谓之历观,舜所耕处也。”《史记·五帝纪》曰:“舜耕历山。”《括地志》称:“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亦名历山。”汉时,成帝幸汾河登历山,扬雄赋曰:“登历观而遥望兮,幸虞氏之所耕。”“舜耕历山”中的舜即我国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舜定都山西的蒲  相似文献   

18.
王维生平事迹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生平事迹,两《唐书》本传只说了个大概,加上其他各书所记,互相矛盾的姑且不说,拿来比照着他的诗歌(这里不涉及其散文部分)进行研究,多数是对不起号的。所以专门为王维集子作笺注的清人赵殿成慨叹说,王维的诗大都不能系年,因为没有时地可资稽考。王维诗两属甚至三属以及“有问题”的作品,赵氏编成一卷(第十五),竟有好几十首之多.有些明显的是王昌龄、孟浩然、卢象的作品,这好辨别。有些说是孙逖、王涯、张仲  相似文献   

19.
《江上别流人》一诗,孙望先生的《全唐诗补逸》题作王维诗,并注曰:“见《永乐大典》卷3006。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按此诗又见于《全府诗》卷159孟浩然集中,题下无注,故不属逸诗。然此诗作者究竟是王维,还是孟浩然呢? 考《孟浩然集》版本,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所录的本子今已不见,现存最早的版本为黄丕烈题识,藏于北京图书馆的宋蜀刻本,该本卷三收此诗,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孟集卷一亦收此首。此外,如四部丛刊景明刊本、四部备要校刊明刻本均收此诗,异文甚少,亦无注明曾收入他集。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九白居易有《游悟真寺》(一百三十韵 )诗。宋敏求《长安志》载云 :“在蓝田县东南二十里王顺山。”清《乾隆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崇法寺”条所载略同。民国宋伯鲁《续修陕西通志稿》卷一百三十一载云 :“在县东三十里王顺山巅 ,茂林幽篁 ,风景秀绝 ,甲于一县。”四者所载 ,均不详创建。朱金城先生之《白居易集校笺》 ,注引《长安志》 ,亦未深考。按 ,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二《隋终南山悟真寺释净业传》云 :“开皇中年高 ,步于蓝田之覆车山 ,班荆采薇 ,有终焉之志。诸清信士敬揖戒舟 ,为筑山房 ,竭诚奉养 ,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