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凯尔森和哈特对法律的概念有不同理解,凯尔森将规范作为法律的上位概念,而哈特则将规则作为法律的上位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规则分别是他们认识法律的基本概念。凯尔森通过规范的观念强调了法律作为一个独立的逻辑体系的存在,奠定了法律科学独立的基础;哈特则通过规则的观念强调了法律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法哲学在西方学术界重新恢复了活力。通过法律规范和法律规则的概念分析,对两位分析法学名家的理论可以有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9,(3):1-17
凯尔森认为,基础规范与效力递导原则是法律实存的结构要件,对法律规范的普遍服从能够催使合法性价值的生成,但合法性与正义不同,正义只能成为良法与恶法之间区分的标准。法律价值判断能够借助社会事实进行客观检验,但关于正义的判断却依赖于相互冲突的人类利益诉求,所以实证法律科学与法律哲学之间存在分野。文章通过阐释上述凯尔森立场中的基础性要素,指出其正义哲学理论中所坚持的规范伦理相对主义立场,与其自身所持的认知相对主义立场、基础规范理论及宽容原则存在着无法圆融之处,结果凯尔森成了一个带着伪装的伦理绝对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7):99-105
实践法学是与价值法学、规范法学相对应的一种法学形态。以民法为例,实践民法学是对民法的实践性全新的、多方面的概括,它从民法的历史起源、存在形式和发展方式上分析与界定民法学。实践民法学的法哲学理论基础从民法的社会性、民法的历史性、民法的语义性、民法的现实性等方面对民法进行阐述,它包括:历史法学论、利益法学论、自由法学论与法律语义说。实践民法学及其法哲学基础在确认民法、寻找民法、认识民法与民法推理等具体法律实践中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4.
英国《城乡规划法》百年变迁中的规划行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议会自1909年<住房及城乡规划诸法>颁布后,先后批准了20多部规划法.逐步形成了行政主导的规划体系,也即行政部门具有准"立法权"--编制规划,行政权--发展控制,准"司法权"--规划上诉.本文立足英国城乡规划的历史背景,讨论在法学思想的变迁下,规划权力的扩展与规范,进而研究英国规划干预与权力制约的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人类法律思维的宝贵结晶.要增强中国法学的科学性和理论的彻底性,就须积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中国化--使之与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有机结合,为构建和发展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的中国当代法哲学和法学理论提供理论支撑.因此,应该努力探寻马克思主叉法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条件、环境、方式、途径、步骤等重要课题,即厘清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历史功绩和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维度和实践依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及法学发展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法学的特点与研究的转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金钊 《求是学刊》2003,30(2):60-67
从实证法学的立场出发,本文粗略地论述了法学的三个特征法学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学科;是一门以对法律的理解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是一门带有很强教义学属性的学科.基于对法学这三个特点的认识,作者认为我国法学应进行研究范式的四个转向,即立法中心主义立场向司法中心主义的转向;研究内容从本体论向方法论的转向;研究的价值趋势由单一的阶级意志向价值多元的转向;研究方法的整体主义向个人主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法学既是文本学,也是规范学,故尔如何对待宪法文本也是一个如何对待规范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形成了形式主义宪法学和实质主义宪法学两种理论流派.它们分别关注文本与现实,其方法分别属于法学和社会学.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为此,各国发展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解决二者冲突的理论.在我国,需加强形式主义的、法学的宪法学理论研究,克服不以实定宪法概念而以现实需要为出发点的社会学思维定势,成就宪法学的法学性格,增进宪法规范的权威.  相似文献   

8.
吉林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吉林大学法律系教授张光博著《法论》一书,不久前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在讲授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反馈总结,汲取广泛意见后撰写而成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讨和论述法的现象,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融汇贯通于法学领域之中。首先,坚持一定经济关系决定法律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搬动或推倒这块基石,就会偏斜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无论探讨它的本质、特征和作用,或者论述它本身形态的变化和发展过程,都不能偏离这条基本原理。《法论》从立论的根据到论据的展开,从阐明法的一般概念到具体对法的规范的剖析,从对法的静态分析到对法制的动态论述,都贯穿了这条原理。比较辩证地论述了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其所具有的能动作用。其次,认为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坚持法的阶级性。国家和法都是基于同一条件而产生,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对孪生现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法则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是马克思主义在法学领域中,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同资产阶级任何流派的法学根本分歧之点。《法论》在前言中规定的写作原则明确指出,“应正确解决法与国家的关系”。这是它能够坚持法的本  相似文献   

9.
法治、大国意识与中国法学的路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晖 《学习与探索》2006,(4):100-104
本世纪以来,法学得到中国诸多文科学者的空前关注。这是中国学人“大国意识”的自觉反映。中国要进入世界交往秩序中的大国行列,就必须在国际法律的制定中表达自己更多的主张,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当代中国法学,寻求法学世界结构中的自我。中国法学的路向是多元发展和重点突破。中国法学的多元发展已是一个基本事实,而中国法学的重点突破则在于规范法学的努力,即寻求“法律的内部知识”——法律概念、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法律规范的实践指向和法律方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西方法学流派的逻辑起点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西方三大经典法学流派,我们发现不同的法学流派都有自己的核心问题意识与逻辑起点。自然法学以价值为逻辑起点,规范法学以规范为逻辑起点,社科法学以社会事实为逻辑起点。这看似常识化的命题,既展示了不同法学流派的魅力所在,也隐含了这些流派的内在局限。在我国法学流派渐趋成型的当前,深入理解三大法学流派逻辑起点的两面性有助于在西方法学思潮研究中确立科学的研究态度,并以此为基础建构适合中国的法学流派。  相似文献   

11.
法律的基础是什么,这需要从其历史基础、社会关系基础以及道德与宗教基础三个维度来考察。实证主义法学派是把法律视为政治工具,自然法理论则把法律视为道德工具。而历史法学派则把法律看做群体记忆的表示,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特质。实证主义法学理论与自然主义法学理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最近几十年中开始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然而,自然法学者与实证主义最终在对法律规则的解释上还是分离的。实证主义与法律自然主义之间的争论所缺失的是对法律历史维度规范性意义的认识,这种冲突可以在历史具体情形中得以解决。历史在其动态意义上与政治和道德、意志和理性一起成为法律的基础。必须援引历史才能对法律产生一种适当的理解。将历史法学加入到流行的政治法学派和道德法学派中去,以一种新千年的眼光来看待处在危机中的西方法律传统,以及西方法律传统与其他法律传统的融合。上述三大学派的融合,即或许可称做整体性法学。  相似文献   

12.
法治话语是以塑造法治认同为目标的法学表达。将“法律渊源”这一法学术语作为法治话语,一方面是建构中国特色法治话语体系的时代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化解司法裁判必须援引法外规范这一可能诱发法治话语危机的现实诉求“。法律渊源”作为法治话语具有丰富的法理意涵,其既预设了语用视角的内部性,又预示了裁判规范来源的开放性,还预决了“所指”的制度事实属性“。法律渊源”作为法治话语具有多维功能,其不仅能为法律获取经验提供理论构造,为“据法裁判”观念提供证立依据,还能塑造法治运行的现实结构。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 90年代的法学思潮 ,集中表现在对法的理解上 ,伴随着前苏联改革及其解体后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展开和演进。总体上说 ,俄罗斯法学界在对待法的问题上 ,主要有三种思潮 :自然法 (道德 )的、社会学的和规范主义的。前期注重法的内容 ,忽视法的形式 ,夸大国家权力的消极方面 ,强调法与法律的区别 ;通过法与国家关系的探讨和实践总结 ,后期兼顾法的内容与形式 ,正视国家作用的观点成为主流。文章拟从 90年代前期和后期俄罗斯法学研究的不同侧重来揭示这一时期的法学思潮。  相似文献   

14.
聂智琪 《浙江学刊》2008,33(3):19-23
以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为核心的社会选择理论对民主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作为政治学家的威廉·赖克试图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赖克的工作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运用社会选择理论的分析工具提炼出投票规则的两大缺陷--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继而在实证与规范两个层面提出了他独特的民主理论民主政治的非均衡特质与反对平民主义的自由主义民主观.赖克的民主理论提出以后,在学界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及至目前,对赖克的回应可分为实证与规范两个角度.前者主要质疑赖克理论的经验相关性,后者则批判赖克对民主的理解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法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法学教育改革的前提之一是法学教育研究的发展和创新.只有通过研究弄清楚法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法学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法学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合格的法学人才等这些根本问题,法学教育改革才具备了前提和基础,否则如果对这些问题缺乏基本思考和研究,中国的法学教育改革仍将处于盲目状态.本文对中国法学教育研究的状况进行综述,指出其成就及不足,并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的工作和经验为例,探讨从事法学教育研究的方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所谓"围绕规范"--续谈方法论意义上的规范宪法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来梵  郑磊 《浙江学刊》2005,3(4):138-144
在解说性的传统方法仍占主导地位的当下我国宪法学界,方法多元化的现象也已次第呈现,"规范宪法学"或可视为其中一端.它不是完全突兀的个人构想,而是秉承了"规范(性)法学"的深厚传统以及有关"规范宪法"学说的理想;它主张适度地返回规范主义,但又不至于完全退到法律实证主义的立场;它以宪法解释学为核心的方法定位,但又涵盖更多的方法论上的视角和手段;它以三种的姿态力图"围绕规范形成思想",但又不断躬身自问"围绕"什么样的"规范"这一超"法教义学"的终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法定权利和义务是一个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从理论上看,它是法学的最基本范畴,是法的核心内容,是法本质的展开和法特征的显露,它象一条红线,贯穿于法学和法律规范之中。从实践方面看,法定权利和义务的产生、完善和发展,以及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即人们法定权利义务意识,是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法制实践的产物,又是推动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法制发展的动力。当前我国人民正在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和加强法制,这就要求全民族树立起强烈的权利义务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但是,建国以来,我国法学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即以阶…  相似文献   

18.
对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问题,我国法学界开展了热烈的辩论,形成两派截然对立的意见:一派认为必须在坚持法“是统治阶级意志”、“是阶级斗争或统治工具”等所谓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下发展,否则就是否定或反对马克思主义。这是主流派。另一派则认为这不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而是五十年代初期由苏联引进的“斯大林——维辛斯基”法学,我团法学的发展要突破这一传统法学的束缚,恢复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本来面目,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这是非主流派。正当两派激战得难解难分之际,郁忠民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法学并不客观存在,所以,它就不存在发展的问题。”(见郁  相似文献   

19.
论政治法与法政治学——从政治与法律关系的契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与法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法律的实在化、世俗化是法律政治化的进程。政治不仅以立法过程产生法律,而且是法律的权力基础,并在法律适用中发挥影响。政治的法治化是政治领域建立秩序并有效约束权力的关键,但是政治中也保留不受法律规制的领地。政治的法治化形成政治法这一部门法。交叉研究是西方法学与政治学的研究传统,批判法学是法学、政治学研究结合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我国学者也提出法政治学范式。本文通过廓清政治与法律的关系,冀图明确法政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20.
所有权法理论是近现代私法法原理和法规范的基石。笔者曾在《近代所有权论及其法典化》一文中,对近代所有权论及其与近代大陆法系民法典法规范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但关于大陆法系所有权理论,在法本质论上未能给以形而上的认识,仅偏重论述近代所有权论成就了近代民法典的法规范。本文考察大陆法系国家所有权理论的渊源,探求大陆法系所有权理论法观念上的归宿。法国所有权理论以自然法作为其合理性的基础,在理论渊源上导源于罗马法,否定了封建所有制。德国所有权理论在认识论上归结于萨维尼的意思论,温德沙伊德以历史法学的认识论探求到了近代所有权理论。日本虽曾经历了吸收近代所有权理论的过程,但在法观念上并未达到自然法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