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市文学”的兴起已成为当代台湾文学最为重要的潮流之一 ,它意味文学重心从乡村向都市的转移。都市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变 ,是由文学创作与批评话语共同推动的。本文着重讨论台湾都市文学批评话语的诸种类型及其分岐 ,试图更切近地认识当代台湾文学思潮的脉动。  相似文献   

2.
日据时期的台湾社会,自30年代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变动的时期,由于当时台湾的民族解放运动受到世界性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深刻影响,台湾小说创作的主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作家走上了“左翼文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日俄关系开始升温,两国间的冷战状态已成为过去。然而,悬在日俄两国间的最大障碍──北方四岛问题一直是日俄关系徘徊不前的症结所在.直接影响着两国关系的发展。本文拟从分析冷战后的日俄关系入手,试对21世纪的日俄关系走势进行预测。一、日俄两国努力改善双边关系并取得积极进展冷战的结束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使国际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变化,世界各国在合作的基础上共建国际社会新秩序的时代。临近世纪之交,昔日的冷战“前沿”──东北亚地区在国际大形势的影响和驱动下,从“三足鼎立”到“列国并列”,进入了多…  相似文献   

4.
一、冷战后美台关系的演变1989年,东欧剧变、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后,美国依仗其“一超”地位,凭借军事、经济、科技的优势,以架构由其“领导”的“世界新秩序”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并由此来指导美台关系。从1989-1998年十年的情况来看,这一关系较之冷战时期,既保持了本质上的一致性,又具有新的变化与发展,即在保持冷战时期美台关系基本架构基础上,美国着力提高台湾“独立政治实体”的地位,以实现“以台制华”的目的;但又抑制台湾当局自我膨胀,以免影响其对华战略的实施。而台湾当局则企图借助美国“以台制华”政策,期望美国“修…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台湾第一才子”的台湾作家吕赫若,其小说世界的核心是表现“传统———现代”、“乡土———都市”、“台湾———日本”这三对关系,而他对“传统———乡土———台湾”的情感认同和理性批判,以及对“现代———都市———日本”的理性服膺和情感拒斥,则昭示出他在认同与背离之间痛苦挣扎的内心矛盾。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化建设花建,吴文娟80年代中期,曾有一位台湾学者在《皇冠》杂志上发表上海观感:“与台北相比,上海才是一个世界性大都市,一直到现在也是,可它确确实实又是一个封闭过40年的社会,那种破旧使人想起一部民国初年的故事片布景。”跨入90年代。...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台湾与祖国统一,周恩来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其提出的和平统一台湾的主张,为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战略构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为反对美国对台湾岛的控制和打击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提出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即用战争方式武力解放台湾)。1953年朝鲜停战后,随着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以及海峡两岸从原来严重的军事对抗转向冷战对峙状态,周恩来抓住时机,开始考虑在不放弃使用武力解放台湾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所谓“都市文学”,指的是反映都市生存情境及人在其中的生活状态的文学作品。这是以作品题材的地域范围加以界定的概念,也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与“乡村文学”相对而言的。长时间内,台湾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受到格外重视,然而随着都市的扩张和乡村的萎缩,特别是近10年来飞速发展的都市文化进程,无论是乡土题材,或是仍耽留于农村的作家,都越来越少。在乡土文学无可避免地式微的同时,都市文学逐步兴起;进入80年代后,更以其笼罩、辐射台湾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的广度和深度,磅礴于台湾文坛。正如台湾青年作家黄凡和林耀德所说:都市文学业已跃居80年代台湾文学主流。当然,在这一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中,无论是作品的具体内容或不同作家的情感特征,都有很大的区别。根据作家的情感、价值取向和美感经验特征,可以分出如下几个类型。  相似文献   

9.
关键  李泽淳 《理论界》2005,(4):203-204,141
上世纪90年代一批作家创作了一批都市小说。这批都市小说自出现到渐成气候,评论界的反映一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本文试图从这批都市小说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文本体现的人文思考、叙事技巧以及小说的局限等方面对其进行整体的评价。一、文学史价值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在鲁迅、老舍、茅盾、新感觉派和张爱玲等作家笔下,出现了一大批色彩斑斓的“都市文学”佳作。但是,建国后,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文学观念和文学队伍的构成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的小说占据了文坛很大…  相似文献   

10.
历经20多年的发展与变化,赵本山从“小品王”到娱乐文化产业大亨,这样的华丽转身不仅为赵本山自身的事业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成为当代文化不可小觑的一道景观。在大众传媒的推导之下,赵本山以其特有的民间乡土气质与新鲜的艺术样式不仅将乡间的笑声带到了都市的大舞台,而且因势利导迅速创建了“二人转”和“刘老根”等属于赵本山的独特文化品牌。赵本山的“三级跳”不仅使其社会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伴随着这种转变过程的还有其作品的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甚至包括整个社会的精神需求和审美倾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两岸加入WTO后,“三通”面临关键的转折点。对影响两岸“三通”的主要因素作客观分析,不难看出:巨大的经济利益是两岸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间接“三通”走向“小三通”的主要推动力,特殊的政治关系对于两岸经贸的制约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经济关系对政治关系具有一定的反制作用。客观的民意认同在两岸“三通”问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支持“三通”已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  相似文献   

12.
私立高等教育是台湾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是私立大学或私立的独立学院,实施本科以上教育,其次是私立专科学校,实施专科教育。由于台湾实行公私立大专院校并行、平等的发展战略,私立高等教育在以私人兴学为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政府”和民间办学相结合的格局,从历史上看,台湾私立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和整个台湾社会的变迁、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的,在促进台湾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近10年来,伴随着世界教育私营化潮流,岛内私立高等教育更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其地位也得到讲一考增强。  相似文献   

13.
“文化台独”是“台独”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政治台独”共生并为其服务。“文化台独”倡导台湾文化的“主体性”,鼓吹“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其终极目的就是企图从文化体系上把台湾文化从中国文化中剥离出去,进而为台湾脱离中国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台湾法研究中心、省法学会、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台湾法研究所于1988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福州联合召开“首次台湾法律问题研讨会”。研讨会着重探讨了台湾法的性质与地位、台湾吸引外资的法律制度、台湾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台湾刑事法律制度以及台湾少年司法制度等问题。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台湾法律的性质,与会代表们认为,台湾法律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而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从阶级本质上看,它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台湾当局所代表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意志和利益。从法律内容上看,台湾当局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仍然承袭旧中国“法统”一  相似文献   

15.
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兼论南京都市农业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都市农业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以满足都市居民多层次需求,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多功能农业。都市农业的大规模实践,主要集中在一些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农业发展受自然资源约束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如日本、荷兰、新加坡以及我国的台湾。借鉴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南京都市农业从目标定位、产业特色、功能分区、政府作用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6.
民进党在国民党执政时期就竭力宣扬要“彻底检讨现在国民教育内容中的‘大中国’思想,要调整关于中国历史与地理的内容教材”,主张“以台湾本土相关的内容材料取代教材中的中国历史和地理”,“以‘台湾立场’看台湾,以‘台湾观点’看台湾历史,要放弃‘大中国观点’”。  相似文献   

17.
十七、十八世纪对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她孕育了封建制度的衰亡与资本主义的曙光,是一个人类社会发生巨大转折的时代。中国与日本都是踏着这个时代的步伐,走出了各自社会转型的历史。然而,同属于东方文化的日本与中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却迥然相异,日本以明治维新的方式实现了国家富强,而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则渐次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者的差异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本质上看则反映出一种经过积淀的文化的差异。本文拟从都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二特征进行比较,试阐述曾有着一衣带水渊源关系的中日封建文化于十七、十八世纪所…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的《暂坐》贯穿了“新女性=现代都市”的想象图式,它以摆脱了家庭以及“不婚”的都市新女性“海若们”为描写对象,在客观上展现了她们试图通过创造出新的经济关系、人际关系来自我确定为主体的探索,但她们的一切努力其实受制于消费社会、男权社会,不具有革命性、解放性。从创作的根本追求上说,《暂坐》无意于追问新女性的出路问题,作家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的城市书写,新女性只不过是其文学想象的自然构成物和都市生活的表现体。  相似文献   

19.
一、西太平洋地区形势的特点 从地缘战略看,西太平洋地区是指从东北亚经琉球群岛、台湾到东南亚等广阔海陆区域,该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边缘,冷战后,纵观这一地区的形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张威 《兰州学刊》2008,4(2):151-153
冷战之争,是国家权力之争,是制度优越性之争,更是社会先进性之争。苏联在冷战中的结局并非是苏联在军事上为西方所败的结果。苏联民众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抗之后基于观念的变化而产生了对苏联党和政府的“信任危机”,进而导致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内在演变是苏联崩溃的根本原因。“强大国家”与“弱小社会”的巨大反差是冷战之于苏联解体的最好注脚。苏联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与现实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健全的、平衡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不仅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惨痛教训。更是我们思索冷战的终结为什么会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相联系——这一时代命题的出发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