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重新理解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正用意 ,并不是解释经验现象中价格变动的规律性 ,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并没有以劳动价值论来否认资本主义社会“按要素分配”的现实。在马克思看来 ,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者由这一类要素获得收入 ,首先靠的是这一类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质上是一个为人类发展而设置的评价体系 ,它在评价个人对社会的作用上将劳动看作唯一的标准 ,认为个别生产者对社会的真正贡献只能是他所投入的劳动。在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中 ,关于劳动是人类及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非劳动者依赖劳动者而生存的观点是最基本的思想 ,劳动价值论只是他的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经济理论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刘冠军 《齐鲁学刊》2006,1(1):83-90
从“科学理论”的视域来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中外理论界众多价值、价格学说中的一种,而且在我国是影响颇大的一种。在此之外,中外理论界还提出了各种“非劳动价值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生产费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应价值论、边际效应价值论、供求决定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建立在“劳动”这个人类本质活动基础上的价值论研究的结晶,它与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相比较,是更为深刻的理论,是在科学地区分和严格地定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价值形式、价值和价格、物化劳动和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等诸对范畴的基础上,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的有机统一的宏大理论体系;而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的学说,基本上都是在现象层面上对价值或价格的考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远没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那样深刻。  相似文献   

3.
陈乃圣  陈明 《东岳论丛》2002,23(1):11-13
“要素价值论”主张资本、土地等都是价值的源泉 ,这与事实不符 ,也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违背 ;西方庸俗经济学提出“要素价值论” ,是为了用它来否认资本主义的剥削。因而 ,不能用“要素价值论”来深化劳动价值论。深化劳动价值论必须坚持马克思的价值一元论 ;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正确认识 ,从而科学评价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及其创造价值问题 ;必须坚持理论的科学性与政策的功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非劳动生产要素影响商品的价值量和使用价值,但非劳动生产要素不是商品的价值源泉。能否认识这一点,关系到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5.
劳动价值理论应当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是就物质生产领域来研究劳动价值论的,一百多年来,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在总劳动者中已占少数,服务劳动、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应当把劳动价值论的视野扩大到这些领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应当不同于资本主义。不应当用劳动价值论来否定当前的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6.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一直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即“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实行这种制度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只有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整个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产品,在扣除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和用于其他各种必不可少的社会基金外,剩下的就是劳动者个人消费基金.由于这部分基金是由劳动创造的,而其他任何加入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等,并不创造价值.因此,对于个人消费基金,只能由社会按照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原则分配给劳动者用于个人消费.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得到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进一步发挥,后来又被社会主义经济学家概括为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按劳分配规律.  相似文献   

7.
跳出劳动价值论再看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出劳动价值论,就是跳出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理论的逻辑和结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创立的价值理论所以是"劳动"价值论,而不是"资本"价值论、"技术"价值论、"管理"价值论,或者是"生产要素"价值论,是因为马克思站在工人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资本等的立场上或生产要素的立场上。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并不意味着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跳出劳动价值论后,再看劳动价值论,其理论应该发展成为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新生产要素价值论。  相似文献   

8.
蒋海益 《江汉论坛》2002,3(7):39-4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着重对生产要素职能(功能),尤其是资本职能(功能)进行价值分析。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作为唯一要素决定价值;在现代生产过程中已是多种要素功能互补共同决定价值。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绝不是“价值一元论”。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重新诠释为“功能价值”分析,既符合马克思的本意,也将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是劳动者的经济观,是他们争取解放和自由发展的理论基础;劳动力所有权是近现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是争取和维护其利益、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的法权保证。明确这一点,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得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得以深入的根本。一、劳动者是经济主体,不是“生产要素”或“资源”所有非劳动者统治阶级,都把劳动、劳动力、劳动者视为实现其利益的手段,而他们对劳动者的统治和利益才是经济的主体与目的。统治者的利益,不仅要占有不是他们劳动所生产的剩余产品,还在于对整个经济过程和劳动者意识、行为的控制。这一点,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劳动财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使用价值或财富是劳动和生产资料共同创造的,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大误解.其本来的观点是: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是劳动一个要素创造的;劳动制造出来的生产资料不是财富的源泉;非劳动要素所有者能够参与分配,仅仅在于非劳动生产要素--价值资本、生产资料、社会资本是价值形成与使用价值创造的条件.劳动是财富唯一创造者的真理,是一切财富(有所有权的静态财富即财产)由全体劳动人民所占有的伦理性基础,或要求把资产者的利益限制在引致投资所必要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商品二重性”学说找到了“商品交换”这把分析劳动价值的“金钥匙”,以“劳动二重性”学说探寻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并通过对劳动价值与劳动时间关系的分析,实现了价值的“人学转换”,更是通过对市场机制下价值创造的机理分析,揭示了社会生产中资本盗取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破除资本逻辑下不平等的社会生产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劳动与“劳动正义”提供了“利器”。化解社会生产中的不平等劳动需要打破资本宰制的不平等生产关系,以实现“人的解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塑劳动价值目标,引领劳动价值自觉,坚持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制度,使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劳动价值论,集中凸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把自己的平等观作为深层的价值判据。《资本论》说:“价值表现的秘密,即一切劳动由于而且只是由于都是一般人类劳动而具有的等同性和同等意义,只有在人类平等概念已经成为国民的牢固的成见的时候,才能揭示出来”。这是对劳动价值论以“国民”的平等观念为根本依据的明确肯定。正是以这种平等观念为依托,马克思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劳动价值论;假如没有劳动者的这种牢固的平等成见,那么,既使劳动价值论被提出了,人们也是不可能接受它的。由此可以推想,假设没有劳动者的平等成见,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便无由立足,其中包括,依托于劳动价值论的剩余价值论便会失去自己的理论前件。这就意味着,劳动者的平等观念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由以建立的第一块价值观基石。《国际歌》的歌辞,实际也对此作了形象的说明:“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这就是劳动者的平等观,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社会劳动价值论是钱伯海教授提出的劳动价值论的“新见解”。其所提出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从社会看,产品价值只分解为收入”、“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等观点需要澄清。对社会劳动价值论主要观点的辨析: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别,从根本上否定了劳动价值论;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为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何消失了,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张鹏侠 《北方论丛》2007,(4):130-13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来自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劳动价值论亟待突破困境,从经典劳动价值论发展为现代劳动价值论.但以住的理论研究尚未找到进入现代劳动价值论殿堂的钥匙.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没有突破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认识.揭开劳动者的微观劳动机制,是重建马克思劳动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经典劳动价值论向现代劳动价值论发展的枢纽.  相似文献   

15.
张鹏侠 《北方论丛》2007,(4):130-13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来自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劳动价值论亟待突破困境,从经典劳动价值论发展为现代劳动价值论。但以住的理论研究尚未找到进入现代劳动价值论殿堂的钥匙。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没有突破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认识。揭开劳动者的微观劳动机制,是重建马克思劳动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经典劳动价值论向现代劳动价值论发展的纽。  相似文献   

16.
西方经济学把价值混同于使用价值,从货币出发去理解价值,把生产要素当作价值的源泉,形成了要素价值论。就价值的源泉而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更科学和客观的。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和资本仅仅成了生产要素,这不仅消解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导致西方经济学内部对资本定义的莫衰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避免了要素价值论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一)如何看待收入分配的依据王爱君认为,非劳动要素不创造价值。按要素所有权分配是生产要素分属不同所有者条件下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提出和赞同的正确理论。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而不是由政权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不是劳动价值论,不能通过歪曲劳动价值论,否认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本质差别。董全瑞认为,按劳分配可能是一种接近按贡献大小进行的功能性收入分配,但按劳分配所需要的条件很苛刻,尤其是不能有效解决搭便车问题,这就在实践中演化为平均主义。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分配可接受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新探方华劳动价值论的新命题价值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是对人们的社会必需、有效劳动作出的一种社会评价。劳动价值论是把这种社会评价标准归于人类社会劳动的价值论,其实质是把价值的源泉、本质、实体等都归于人类劳动。诚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价...  相似文献   

19.
<正>《广东社会科学》1988年第4期发表《试论劳动功能价值实体》一文,副题《新型劳动价值论初探》(以下简称《试论》),内容新颖。该文在肯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价值实体是人类劳动这一本质问题后,对价值实体是“劳动时间”的观点提出疑议,提出了“劳动功能价值实体”的新论点。这篇文章提出的这一新论点,对于多层次、多侧面地认识劳动价值理论,丰富劳动价值论的思想内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是有启发的。但是,作者王志华对马克思的“劳动时间论”有误解,许多观点如不加以澄清,会使读者对马克思的理论产生误解。为此,本人就以下问题与作者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20.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不仅仅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十四章的重要结论,而且是整个《资本论》,乃至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结论。现将《资本论》的一些论述完整也呈现出来,按照马克思的思路,得出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只在是劳动资料和劳动的外部条件属于私人的地方才存在。但是私有制的性质,却依这些私人是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而有所不同。”他详细分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私有制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过程。 首先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这种私有制的特点是“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具有“私有权”。“生产者是自己劳动条件的所有者,靠自己的劳动使自己变富。”劳动者,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劳动产品的所有者。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是劳动者个人所有制。至于劳动产品是作为生产资料重新进入生产过程,还是作为消费资料供自己享用,完全是劳动者自己的事情。但是要占有别人的产品,就必须让渡自己的产品。这是通行的是商品所有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