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时下主要有两种观点:一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我们中国早就有了,先秦以前的思想家、哲学家对此就有过精确而深刻的论述;二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决不能因为它们的某些似是而非的特征而将它们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呼应现代“反科学”倾向,主张重新认识科学的价值,反对唯科学主义和滥用科学技术;在现代“反科学”思想家认为科学技术是为人的和属人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强调科学技术及其对象的人性化、人道化;在科学方法问题上,后现代主义反对科学方法的惟一性、客观性,坚持科学方法的多元性、相对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破碎美是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它把语言当作游戏玩弄,主张"零度写作",消解意义;它以破碎的艺术去对抗破碎的世界,以期待将这个世界重新聚合,使人们破碎的心灵重又恢复完整。  相似文献   

4.
走向一种为了共同福祉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现代主义相比,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更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以及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现代主义把主体自我视为意义和价值的唯一源泉,后现代主义则以群体为先;现代主义是以竞争和支配的模式为基础,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却是合作;现代主义认为社会为个人而存在,后现代主义者则关心每一个体的幸福;现代主义主张事物之间的机械性关联,后现代主义则强调一切生物间的有机联系;现代主义常常自我鼓吹,否弃传统,后现代主义却能够尊重传统智慧.  相似文献   

5.
詹姆逊是西方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家之一,他介入后现代批评的标志是论文<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的发表.他认为,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晚期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作为反映社会结构的后现代主义文化也应运而生,它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产物,也是晚期资本主义的主导文化.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其他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来说,加拿大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琳达·哈琴(Linda Hutcheon)对于后现代理论发展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她将后现代主义诗学作为一个可以系统进行阐述的灵活概念。针对当时后现代主义讨论中理论与实践的状况,哈琴同哈桑一样,认为要讨论后现代主义诗学首先有必要将后现代主义理论化。因为她认为艺术和艺术理论都应当是后现代主义诗学的组成部分,而她自己所要建构的诗学也正是将后现代主义置于理论与艺术的交叉地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发展观是人们反思工业现代化带来的生态危机、人际危机以及心态危机的结果,其目的在于修正这些危机,重塑一种全方位的和谐共存关系,实现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和谐共存是后现代主义发展观的价值基础,可持续发展是后现代主义发展观的价值核心。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理念,后现代主义发展观对我们宪政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它凸显了以发展权为代表的新兴人权;对传统社会价值体系提出了新挑战;挑战了传统观念中关于国际领域宪政文化交流及借鉴的认识等等。  相似文献   

8.
梯姆·奥布莱恩的《如何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是一部具有典型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不确定性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本文从悖论式的矛盾、非连续性、虚构与真实的模糊性三方面分析该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以及本质的不同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后现代主义的分析、研究和批判 ,应该是一种辩证的否定 ,对后现代主义中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应该作具体的批判、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美学、伦理学、哲学的话语对象,但是它还未成为严肃的系统的分析对象,尤其是还未成为严肃的社会学分析对象。本文作者的目的,就是本着严肃的态度对后现代主义进行系统的社会学描述。作者认为,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社会类型,而是一种文化范式。后现代主义表征的是一种非常特异的文化的意义状况。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结构特征是消解差异,因此后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在文化领域消除分化和差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精神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化精神的集中概括 ,它具体体现为当代西方文化的非中心性、平面性、商品性、复制性、大众性等特征。立足于对当代西方文化的这种价值判断 ,后现代理论家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消极性的文化 ,是体现后现代文化精神的主要文化形式。这种观点影响了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本文批判了认为中国产生了后现代主义、中国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化这两种错误的观点 ,并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对赛博空间、鲍德里亚的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进行了共时的比较研究,认为赛博空间的出现把后现代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所描绘的世界进一步现实化了,在可比性的基点上,探讨了鲍德里亚哲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赛博空间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与"跨文类写作"现象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类写作现象在内涵理解上存在分歧,主要包括三种观点:文类"陪衬"观、文备众体观、复数归类观.在批判和反思这三种内涵分歧基础上,通过文类与后现代主义两者之间逻辑的和历史的互动关系演绎,我们认为:跨文类写作是后现代主义的文本策略,是后现代主义所选取的文学理论主张之一,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品质在文学创作上的理想反映.  相似文献   

14.
试论罗蒂的种族中心主义观念及其后果张国清当前,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讨论在国内外学术界正方兴未艾。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所表现的是西方传统文化,尤其是西方现代文化走向衰落的象征,而不是其复兴的征兆。对此,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哲学家如德里达、海德格尔和福柯等人...  相似文献   

15.
浅论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独特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社会文化运动或文化思潮。在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问题上 ,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彻底决裂 ,另一种观点是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 ,还有一种观点是既强调二者的断裂 ,也说明二者的连续性。前两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两者的独特关系在于它们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断裂是建立在联系的基础上的 ,只不过这种联系相对于断裂来讲 ,后者更为突出而已。  相似文献   

16.
对赛博空间、鲍德里亚的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进行了共时的比较研究,认为赛博空间的出现把后现代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所描绘的世界进一步现实化了,在可比性的基点上,探讨了鲍德里亚哲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赛博空间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历史性、政治性以及多元化等特征使得它必须冲出形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桎梏,才能实现其对一统化和有限的封闭的知识的质疑与颠覆。要达到这一目的,加拿大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哈琴认为"语境化"(contextualizing)是非常有效的重要手段。哈琴从两个层次上定义后现代主义中的"语境化"。一是将艺术与理论置放于表达行为之内;二是将二者置放于这一行为隐含的更广泛的历史、社会和政治(以及互文)语境中。  相似文献   

18.
典型”作为“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为文本”过程的表现,中国当代文学中,典型人物的非中心化“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解构的表现;典型事件向他者视角的演变,在于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消解;典型环境演变成为“平面化的‘他者’在场”,源于后现代主义对深度的消解。与此同时,典型作为他者的文化形态也出现了“泛精英、大众、反精英”形式,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拆解,能够发现“精英-大众-反精英”的过程也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文”的不同层次表现。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既是历史上最复杂的文化思潮,也是特定的历史状况,它同时具有激进、建设和庸俗三种形态.后现代主义反对追求"普识性真理", 认为这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关注意义和公平;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继续与重写,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辩证的统一.它促进了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完整把握,促进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和研究倾向的积极化.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及产生的影响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国内外学界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却存在着诸多分歧。杰姆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后现代主义”所作的细致考察虽有偏颇,但却有其自身特色和价值。他不仅从概念上将“后现代主义”指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而且从细节上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断裂和连续性作了具体分析,从而表明了他对后现代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