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与南京当代教育科学研究所不久前联合举办了江苏省首届“教育美学与教学改革研讨会”,省内一些著名教育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并就教育美学这一门新兴学科的普及应用,以及与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关系等作了交流。现将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以飨关心这方面问题的读者。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与南京当代教育科学研究所不久前联合举办了江苏省首届“教育美学与教学改革研讨会”,省内一些著名教育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并就教育美学这一门新兴学科的普及应用,以及与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关系等作了交流。现将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以飨关心这方面问题的读者。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与南京当代教育科学研究所不久前联合举办了江苏省首届“教育美学与教学改革研讨会”,省内一些著名教育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并就教育美学这一门新兴学科的普及应用,以及与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关系等作了交流。现将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以飨关心这方面问题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与南京当代教育科学研究所不久前联合举办了江苏省首届"教育美学与教学改革研讨会",省内一些著名教育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并就教育美学这一门新兴学科的普及应用,以及与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关系等作了交流.现将部分专家的发言摘要整理,以飨关心这方面问题的读者.  相似文献   

5.
教材的改革与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以江苏省现有教材状况为例,阐述了在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如何进行教材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美学素质教育的特点,确立了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并通过介绍建筑美学多媒体课件研究与制作的技术路线、制作要点和课件特点,总结了建筑美学课件研究对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化情境中,人文教育忽视了生命的美学化和人性化品质,这侵蚀和危害着现代教育以及市场化社会。人文教育不等同于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在本质上是美学化的生命品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主要是综合能力培养。人文教育的美学化品质与人文知识和技能应该一体化,但人文课程因流于表面化、形式化而无法保证其培养的生命品质。  相似文献   

8.
工科大学开展“科技美学”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科技美学”的产生 ,“科技美学”与美育的关系以及在工科大学中开设“科技美学”课程的必要性。“科技美学”课程的内容必须为专业技术服务 ,实现专业技术与美学一体化 ,卓越的科学家大多具有高度的艺术修养 ,这就是才能与艺术之间的奇妙的内在联系。通过开展“科技美学”教育 ,培养工科大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将美渗透于专业技之中。“科技美学”课程的开设是教育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先生曾经为学校美育下过一个定义,他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一定义较客观地揭示了美育与美学、美育与教育的关系,从而为考察学校美育的特征提供了两条互相联系的线索:就是说,美  相似文献   

10.
切合教育实际的理论力作——《美学通论》评介孙世军在冷静沉思中走向生活,切合社会和教育实际,发挥美之独特功能,进而检验、升华美学观点,构建个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系,这是社会对美学研究的期待和美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李戎、周均平同志在其新著《美...  相似文献   

11.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根据师范性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规定 ,其教学改革必须主动适应目前“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结合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修课的历史与现状 ,反思不足 ,提出了教学改革实验措施。并就如何教学生由学懂、学会、学悦过渡到教懂、教会、教悦别人这一教学难点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美学实用化教育的范畴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人懂得美,培养审美鉴赏力和情操。它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要有美的实践——通过艺术的课堂,进行一种身心教育。高校美学教育必须由学术走向实用,而美学的实用化教育领域很多:德育、素质教育、管理学教育、课堂教学,甚至人的智商、情商开发以及做事方法都与美学教育相关联。高校美学的实用化教育可以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艺术教育和美学知识普及等途径来实现。通过以上途径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美学教育体系,提高美学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推动我国高校美学实用化教育的发展;并能拓宽美学的研究领域,有效地推动当代应用美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审美教育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美学的研究,越来越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从宏观到微观,从客体到主体,从审美观照到审美创造,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随着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审美教育问题已为更多的人所关注,逐渐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好的徵兆,值得庆幸.但是,应该说,与其它美学问题的研究相比,人们对审美教育问题的研究还显太少,且很不深入.这与我们这个具有优良的审美教育传统和丰富的审美教育经验的文明古国极不相称,也与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相距甚远.四化建设不能离开审美教育,科学的美学也不能缺少审美教育,现代化教育更不能没有审美教育.因此,对审美教育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  相似文献   

14.
成长在现代性语境中的席勒美学 ,其形成享用了启蒙时代的滋养。在那样一个渴望自由、追求个性发展的年代里 ,席勒的美学同样打上了自由的底色。 1 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使席勒的思考发生了变化 ,他最终选定了美学 ,希冀用审美教育的手段使分裂的人性复归和谐。当席勒凭借美学实现其自由理想时 ,审美却在达到道德自由的手段与人性完善自由的目的间摇摆 ,他的美学思想呈现出矛盾性。这一方面与席勒的个人气质有关 ,又与现代美学自身的特点有关。席勒对法国大革命的美学反思 ,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现代性意义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目标 ,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 ,因此 ,教学改革要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标紧密结合 ,在素质教育前提下进行教学改革 ,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客观更理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怀特海的教育美学思想导源于以审美经验为基础的过程哲学理论,这一理论主张将审美经验和美学原则渗透于教育过程。怀特海的教育美学思想的内核,包含过程论和活动论的统一、知识与智慧的统一,提倡以受教育者的感性生活为轴心,拓展审美直觉的功能和追求自由和谐的境界,让受教育者在生命的活动过程中体悟和认知美的意义,从而获得知识与智慧,在精神自由中获得创造力和分享美。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阿凡提这一艺术形象的产生,与新疆维吾尔文化、历史的渊源,所具有的思想认识价值、教育作用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康德美学的意义在于以一套"隹现象学方法”,实现了对传统美学的颠覆.而这一颠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康德美学从三个层面反叛了传统美学的认识论倾向.这就是既反叛了传统美学把美与真相等同的美学立场,又反叛了传统美学把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相等同的美学立场,进而反叛了传统美学把美学与科学相等同的美学立场.从现象学的角度对康德美学作出的这一最新解读,把近代的康德美学置于了一个广阔的现代文化背景,从而凸现了康德美学的现代意义,突破了康德美学研究的现有格局和传统理解,为我们与康德美学开展新的学术对话提供了希望和入口.  相似文献   

19.
第四轮整体教改实验方案南莫小学教改实验组一、课题的提出从1984年起,我校开办县内第一个农村教改实验班,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回顾实验的过程,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关于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教学 ,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 ,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 :“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 ,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 ?源自美的挖掘与创造。那么 ,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 ,凭借教材 ,挖掘美学的因素 ,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创造美的意境 ,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 ,是时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亦是语文学科进行审美渗透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此进行探讨。一、凭借课文 ,挖掘美。没有美育的教育 ,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