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不同类型读者的心理;分析了读者阅读心理其目的是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增加心理思维,使图书馆业务工作富有心理科学逻辑,从而充分适应现代化的要求。研究了读者群的阅读心理,从教师读者群体及大学生读者群体的三个阶段,即新生阶段的期刊阅读倾向及服务对策,大学二、三年级阶段的期刊阅读倾向及服务对策,毕业生阶段的期刊阅读倾向及服务对策进行分析。结论认为研究读者心理是做好读者工作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大学生不良心理现象表现 1.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心理。具有此种心理的大学生表现为对学校环境的变迁、学习条件与方法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语言隔阂等难以适应,感到陌生、茫然,生活、学习无从下手。产生此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太依赖于以前的环境和学习生活方式。 2.与自我有关的不适应心理。这是一种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矛盾的不适应,在发展过程中自我统一性的确立相当混乱,表现为个性发展太“理想化”,不能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心理训练效果,能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是当前教师培训实施中的焦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存在角色定位不当、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等心理不适问题,可以通过正确自我认知引导、职业素养示范培养、专业心理训练等一系列的职业心理训练,得以预防和解决。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满载憧憬跨入大学,初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于陌生的环境,必然会产生环境适应不良的思乡心理、角色扮演的困惑心理,优势地位丧失的失落心理,异性交往中的恋爱心理等等。影响学习与生活,通过积极疏导和调适,可以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5.
学业不良大学生心理析因与转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业不良是指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某些因素导致学业迟滞.影响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成就动机、学习兴趣、自控能力、解释风格心理复原力水平等;解决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的对策有明确成就动机、创设学习需求、培养积极品质、提升自我效能感与构建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大学新生的不良心理倾向 ,主要就空虚心理、失落心理、虚荣心理和自卑心理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 ,从学生管理的角度 ,探讨大学新生心理调适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产生考试焦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生理缺陷、学习基础差、环境不适应、学习条件差、动机过于强烈和对自身缺乏了解等.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考试态度和学习动机,将会极大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而有效地排解考试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就业正逐步走向市场化.就业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适应市场需要.在校的大学生应该很好地明确学业与就业的关系,了解就业对学业的要求和标准,针对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心理,如焦虑、自卑、依赖等心理,提出了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9.
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是汶川大地震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广大灾区群众的心理需求、建设震后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具有多层次目标、分阶段进行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从目标上讲有消除恐惧、应对压力、增强自信、获得力量等;从阶段上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分为情绪恢复、环境适应、人格升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从策略上讲应加强健康人格的塑造,加强情绪调节技术和应对灾害技能的学习,加强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等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阅读心理初探杜维彦阅读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读者对图书资料、科技信息的需求、感觉、思维等一系列智力操作活动。高校学生的阅读既活跃又生动,对大学生的阅读心理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提高阅读效益,引导大学生的阅读动机,纠正不良的阅读心理。一、高校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1.
由于城乡文化差异,农民工由农村到城市,会经历一个城市文化适应过程,其实质是一种文化迁徙或文化交往过程.它受文化适应原理和文化维模原理的制约,遵循文化进化规律和优势扩散原理,因此,农民工要想适应城市,就应当改变其农村文化心理中不适应城市文化的部分,而这种转变会受到其原有农村文化心理的牢固程度、变动的频次、对原有农村心理的轻视乃至鄙弃、恐惧心理、自卑心理和高傲心理等影响.基于此,农民工应当采取整合策略、主动改变策略、学习策略、消极心理消除策略等.  相似文献   

12.
目前初中学生的思想、学习、人际、生理等方面问题绝大多数是因为挫折引起的 ,为使其形成良好的心态 ,去适应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教师应探讨初中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及其原因 ,寻找帮助初中学生矫正挫折心理的方法和提高抗挫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信仰是人的本质需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使信仰产生异化的根本原因,我们不能忽视信仰异化的内在心理机制.从集体无意识、末日情结、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等精神现象入手,剖析信仰异化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进展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适应是指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与行为过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适应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教学模式、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等五个维度,学习适应测评工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学生自身与教育管理部门两方面采取应对措施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国家免费师范生的学习适应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大学生就业难固然有多方面的问题,但其所持的不良择业心理是影响其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良择业心理主要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等10种,而社会因素、就业机制不完善因素、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合理因素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等是产生这些不良心理误区的主要原因。因此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和教育、重视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部门的建设等来调整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心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是否适应将直接影响到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精神以及学习潜能的发挥,并最终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得失与成败。研究考察了17所中学的1986名初中生的心理适应性状况。结果发现:初中生对新课程实施的心理适应性整体上呈良性态势,表现在学习态度、师生关系以及参与意识等方面都比较积极。但不可否认的是学业压力依然存在,旧的评价体系严重桎梏着学生的发展。初中生的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年级以及性别差异,即办学条件好的学校的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高于办学条件一般的中学;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明显高于初二年级;女生的心理适应水平高于男生。新课程的实施,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学校、家长的大力配合,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构成了人类的文明史。心理学对求真和崇善的研究比较重视,而对于审美的问题则关心不够。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其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四个阶段:审美心理的初步萌芽期、审美心理的初步形成期、审美心理的逐渐成熟期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期。国外关于审美认知发展阶段的两种理论及其对青少年审美认知的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审美认知发展的三个倾向是:从具体到抽象,从题材到形式,从形式刺激到形式表现。  相似文献   

18.
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扰源、排解心理困扰的方式及求询意向,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有自卑感、期望值过高引起的失落心理、生活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良以及想家等;大学新生排解心理困扰的方式主要有与朋友谈心或给朋友写信、自我开导、体育活动、向父母倾诉以及听音乐等;在求询意向方面,多数被调查新生表示,在面临心理困扰时乐于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他们所喜欢的心理咨询形式主要是面谈型、电话型和信函型.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狭隘心理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狭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气量小,心胸狭隘。狭隘心理是许多不良个性的根源,嫉妒、猜疑、孤僻、神经质等不良表现都源于狭隘心理。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心理素质脆弱的现象,究其根源也是心眼小——心胸狭隘。他们只听得好而听不得坏,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接受失败,稍遇挫折、坎坷和不如意,就出现过激行为,导致对自己、对他人的伤害,给家庭、社会带来损失。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狭隘心理,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交往,成为其身心发展的障碍。心胸狭隘之人由于气量小,在学习和交往中极易出现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20.
以随机抽取的国内7个城市25所高校的68名高校专职心理教师为对象,以Maslach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Meyer和Allen的离职意向问卷为工具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高校专职心理教师的离职倾向相当严重;性别、婚姻状况和参加工作年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其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有影响;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等全部三个因子均对离职倾向有显著回归效应,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两个因子对离开组织倾向也具有显著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