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回鹘人生活在古代东西文化交汇的西域,并受各种文化的交互影响。回鹘人早期使用古代突厥文字,鄂尔浑回鹘汗国建立后改用粟特文,并在粟特文的基础上创制了回鹘文。  相似文献   

2.
回鹘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游牧民族,也是活跃在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少数民族之一。研究回鹘的城市历史,有助于对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文章根据目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对回鹘城市史主要是漠北回鹘汗国、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和喀喇汗王朝这几个政权的城市、都城,进行一番简述。在此基础上,对回鹘城市史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以期对回鹘城市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摩尼教是古代回鹘人信奉的主要宗教之一,对回鹘历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吐鲁番及敦煌等地出土的回鹘文文献中,有千余件写本都是属于摩尼教内容的,其中有不少都是诗歌。回鹘文摩尼教诗歌以赞美诗为主,既有译作,也有回鹘人的创作,均押首韵,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寓教于诗,艺术性高,其以音乐美、节奏感和哲理性的审美特点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回鹘文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回鹘是一个以善于兼容外来文明而著称的民族,不论其宗教信仰还是文学创作,都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他们先后信奉过萨满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祆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差不多涵盖了古代亚欧大陆曾经流行过的所有国际性宗教。这些宗教的流行,对古代回鹘文学影响甚巨,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为数众多而丰富的古代回鹘文宗教经典与文学作品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回鹘是敦煌历史上比较重要而富有影响的古代民族之一。他们在这里有过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历史活动,并在这里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化遗产,举其要者主要有敦煌石窟出土的古代回鹘语文献、回鹘文木活字、回鹘人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开凿的佛教石窟和游人香客于石窟壁面上题写的回鹘文题记。这些对研究古代回鹘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证明,辉煌灿烂的古代敦煌文化是包括回鹘人在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6.
注释是阐释文献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整理研究文献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文献阅读、文献整理和文献研究的基础工作。回鹘文献的注释是突厥语族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鹘文献研究刊布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回鹘文献的一些特点,主要从注释的定义、注释与解释、注释的内容、注释的程序以及注释的原则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回鹘文献的注释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注释在回鹘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杨富学 《南都学坛》2004,24(1):80-84
9至15世纪是古代回鹘诗歌创作最为繁荣的阶段,艺术成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既有汉文作品,也有回鹘文作品,而以后者最能代表古典回鹘诗歌的突出成就。回鹘诗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宗教的影响,除少量汉文作品外,几乎没有传世文献,均为出土物。其诗主要押首韵,有时在押首韵的同时又押尾韵,这是古典回鹘诗歌的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回鹘文文献为基础,结合古代突厥语和现代突厥语言研究的成果,提出:回鹘文文献语言的词重音 还保留着古代突厥语(鄂尔浑—叶尼塞碑铭语言)的传统,即重音处于词的第一音节,但重音的位置已经发生了变 化,正处在由词首向词尾转移的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关于古代回鹘历法 ,史书少有记载 ,幸赖敦煌、吐鲁番回鹘文写本的发现与解读 ,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通过这些文献 ,我们可以看出 ,古代回鹘人曾使用过多种历法 ,既有来自中原的生肖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建除满历法及年号纪年法 ,又有来自波斯的七曜历和来自于阗的于阗历 ,更有古回鹘人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五行与十二生肖相配的纪年方法 ,后者对藏族时轮历的形成可能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回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民族,我国古代的史书对其颇有记载.其中关于回鹘起源到744年建立漠北回鹘汗国,直至844年汗国崩溃的记载,又以两唐书中《回纥传》《回鹘传》较为详尽.然对比这两书记载,则发现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而发现于今蒙古国的几块回鹘汗国时期的碑文却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本文通过材料比对分析,对梅禄官职、后突厥乌苏米施可汗之死、骨力裴罗的去世时间、三姓葛逻禄的西徙时间等重新作了考订.  相似文献   

11.
回鹘文为我国维吾尔族在公元9~15世纪左右信仰佛教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用这种文字创作、翻译了大量的佛教文献,形成了长达五六百年之久的回鹘佛教文化。回鹘文《金光明经》自发现以来,一直是世界突厥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其研究丰富了我们对回鹘佛教文化、回鹘语文的知识。本文为对此回鹘文佛经第八品的拉丁字母转写、汉译文和注释。  相似文献   

12.
囿于史料和研究视角所限,从世界史视角对回鹘的分析研究尚不充分。吴于廑先生的"世界历史上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三次大冲击理论"对考察回鹘的历史作用颇有启发。一是回鹘与其他游牧或农耕民族的商贸和朝贡活动具有世界性影响;二是回鹘装饰风格或母题具有世界性的多种渊源;三是回鹘十二兽历法对伊斯兰历史学家产生重要影响;四是回鹘对丝绸之路的贡献也具有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8世纪,回鹘汗国灭亡后,一部分回鹘人被迫西迁。在迁徙到新的居住地后,回鹘的生产方式、文化得以不断的整合,在经济上由畜牧为主整合为以农耕为主,在文化上通过语言文字、宗教、饮食居所等方面的整合走向合成式文明,这为新的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借词是语言、文化接触的产物。然而,借词的研究价值不限于两种语言文化的研究,对借入和借出语言的历史研究也有特殊的意义。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汉语借词的音译情况给我们传递了元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截然不同的声韵母信息。  相似文献   

15.
回鹘西迁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鹘西迁新考薛宗正摘要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流行着回鹘分三支西迁的说法,这与鹿特勤为西迁共主的史书记载明显矛盾。本文认为,所谓三支,实指同一支西迁回鹘前后投倚部族的不同与迁徙地的变化。“庞特勤”应正名为“勒特勤”,(Migligtegin).此人率领西...  相似文献   

16.
试论古代回鹘人的“树木”崇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认为,“狼“图腾文化是古代北方草原游牧地区众多部落或部落联盟共有的;而”树木”崇拜则是古代回鹘人最早的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17.
漠北回鹘的摩尼教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漠北回鹘改宗摩尼教是其历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摩尼教早在公元 76 3年以前就已经传入回鹘民间 ,并得到官方认可 ,开始公开传播。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回鹘改宗摩尼教的社会条件在此之前尚未成熟。其后 ,回鹘为了依靠粟特商人发展商业经济 ,故赋予粟特人所崇之摩尼教以崇高的地位。摩尼教在漠北回鹘国教地位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在回鹘立足后 ,曾借回鹘之势盛行于唐地。摩尼教对回鹘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元代回鹘藏传佛教文献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代回鹘佛教文化依旧兴盛,但由于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具有浓厚的藏密色彩。现今所刊布的文献大多出自吐鲁番地区,且多收藏在国外,因此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卓有成绩,国内研究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19.
原本口头性很强的佛经文献传入中原后,慢慢变得“文雅”,经中原传入回鹘社会,这些书面性很强的佛经文献在回鹘口头传统的消融力下又向自然、质朴的口头程式特征回归.文章通过回鹘文本与汉文底本的《金光明经·舍身饲虎品》的口头程式特征进行对比,来探讨汉地佛教传入回鹘社会后的变化,展示古代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上,回鹘文明对中国西北的敦煌和东北地区的辽文化都有着既深且巨的影响.从出自北京易县西南八佛洼、北京东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榆林窟第39窟的几幅罗汉画像可以看出,回鹘应是它们之间共同的纽带.以这些画像为依据,本文探讨了罗汉群像的演变及罗汉-观音混合群像的发展变化,从而揭示出这些艺术品约曾受到回鹘文明的影响这一史实,认为回鹘对辽代艺术的影响层面很可能远远大于以前的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