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藏区时由于严格执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赢得了藏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藏族的普通群众和很多开明的上层人士从人力、物力及道义上采取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从充任翻译、向导,搭起红军胜利的桥梁;成立地方武装,维护秩序、平定叛乱、配合红军作战;支援粮食、发展经济,解决红军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藏民参军,为红军补充优秀兵力;救护伤员、保护红军;运送物资、铺路搭桥等其他支援红军的活动等6个方面对藏区群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贡献作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长征中曾分别经过川、滇、青、甘的藏族地区,国民党反动派害怕藏族群众接近红军,采取了欺骗和高压政策,规定:凡帮助红军给红军带路、当翻译或卖粮食给红军者,均处死刑。因此,藏族群众听说红军来了,便躲藏起来,给红军的行动造成极大的困难。但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都在我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的模范行动面前被粉碎了。在进入草地之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就特别指示各级指战员,要教育红军战士尊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说明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在经过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时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这些会议改变了红军错误的政治路线、解决了红军的团结统一问题,从而使红军从失败走向了胜利。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编者根据《红色记忆——藏族群众支援红军长征历史资料》《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1935年4月—1936年8月)》《长征行》、人民网的《沙窝会议》及《毛尔盖会议前后》、南方新闻网《毛尔盖会议》、中国网《长征途中决定红军战略走向的历次会议》等文献资料编辑整理了此文。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说明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间红军长征经过了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这是环境最恶劣,战斗最激烈的地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编者根据《红色记忆——藏族群众支援红军长征历史资料》《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1935年4月—1936年8月)》《中国战典(下卷)》等文献资料编辑整理了此文。  相似文献   

5.
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先后途经今四川阿坝和甘孜、云南迪庆、青海果洛、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红军顺利经过社会政治制度复杂,经济落后,存在很深民族隔阂,环境条件险恶的藏区,是由于红军不畏艰难困苦,战胜了围追堵截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而红军对藏区开展的一系列宣传活动,消除了藏族民众的隔阂与恐惧情绪,得到他们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是红军顺利经过藏区,最终取得长征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长征过藏区文物遗存,是红军和藏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危难之际,同心一致,共同谱写出中国革命胜利篇章的历史见证。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述析红军对藏区的宣传活动,发掘蕴积文物背后历史深处的民族团结洪流。  相似文献   

6.
我们甘孜藏族自治州从建立到现在,已经十二个年头了;而从红军长征路过这个地区帮助我俩建立博巴政府算起,则是二十六年了。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由于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甘孜藏族人民不仅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当家作主的权利,并且用我们自己的手管理了民族内部事务,从而使我们在党的民族政策和三面红旗照耀下,走上了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道路。现  相似文献   

7.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是红军长征时期战斗历程中重要一段,而少数民族革命歌曲是红军经过的历史掠影,反映了其间发生的事件与战斗,以及民族关系。本文以红军长征时期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歌曲为中心,分析了长征时期四川少数民族革命歌曲的内容和作用,指出,它是党和红军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斗争实践的真实写照,可以用来宣传群众,打击敌人,可以起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组织人民战斗的作用;它还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值得珍惜的重要红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牢记历史共创明天汪荣华毛主席曾经亲切地问刘伯承将军:"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服,你怎么一下子就说服了小叶丹呢?"1935年中国红军长征途中,刘伯承将军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最近,刘将军的夫人汪荣华同志撰文回忆此事时,...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说明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间红军长征经过了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红军在藏区停留的时间长达—年以上,驻扎的地区包括云南、四川、西康、青海和甘肃等5省藏区。在这—年多时间里,红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役、召开了很多重要的会议,同时也在藏区开展了大量重要活动。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编者根据《红色记忆——藏族群众支援红军长征历史资料》《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1935年4月—1936年8月)》《红军长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近现代)大事记》(西北卷)、《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1840—1949)》《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有"七地八次"会师》等文献资料编辑整理了此文。  相似文献   

10.
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领袖气质不是一天形成的,在红军长征之前,他一直为红军反"围剿"战争建言献策,并频频取得胜利。在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一路北上的日子里,红军面临的危险难以言说,毛泽东同志用自己海纳百川的胸襟,一边指挥战斗,一边用诗人的豪情万丈书写下了不朽的长征诗篇。这些诗词展现了毛泽东作为领袖在长征途中发挥的核心领导作用,同时也让我们从中窥探到他领袖气质的成因。正是由于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经过红军长征艰难困苦的打磨后,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领袖气质。而长征精神,更是泽被后世,影响远大。  相似文献   

11.
朱晓舟 《中国藏学》2016,(3):105-111
中国工农红军20世纪30年代长征通过康区时,面对汉藏隔阂、国民政府的"反宣传"、严酷的自然环境等困难,积极开展了"扩红"宣传工作。红军通过建构"认同"以获取藏族民众的支持,通过谈判、合作、俘获、感化等方式争取土司头人与寺院喇嘛,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康区社会的各方势力,推动了红军顺利通过康区。同时,由于康区的社会生产力限制、红军人数众多等原因,藏族民众为了红军的顺利北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相似文献   

12.
阿坝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总面积八万三千多平方公里。首府驻马尔康,全州有72万多人,藏族占42.2%。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就在这个州内。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边沿,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山河壮丽,物产丰饶。州内出产玉米、小  相似文献   

13.
在我脑海里第一个留下深刻印象的少数民族就是藏族,而这印象来自于电影《金沙江畔》。那时我刚上小学。20多年过去了,我有幸认识了影片的编剧,苗族老红军陈靖将军。陈老是1934年参加红军的,在贺龙同志领导的红二方面军,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过北京军区特种兵政治部主任、空军部队昆明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以长征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和《金沙江畔》(后由本人改编为电影),并于1958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开始了他的业余作家的生涯。陈老用手中的笔,以自己亲身的经历,热情讴歌工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时经过苗、瑶、壮、彝、藏、羌、回等十余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的地区,在滇、川、康、青、甘藏区转战达一年半以上。红军经过这些藏区时,对藏族上层人士开展了细致入微的统战工作,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为后来新中国巩固对民族地区的管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顺利解放西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90年8月25日,雄伟壮观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在四川省松潘县元宝山顶落成。红军长征纪念碑缘何选在此地?选点四川在红军长征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红军在这里经过的时间长,活动的范围广,面临的环境艰险,进行的斗争卓绝,创造的业绩多,付出的牺牲也大。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在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四川建立一座纪念红军长征的“总碑”。  相似文献   

16.
红军在长征时期所开展的体育活动,不仅在增强红军战士体质、强化红军战士意志、丰富红军战士生活当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彰显出了我国革命先烈在艰苦环境中坚强、乐观的精神。本文对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长征时期所开展的体育活动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对红军长征时期体育活动的开展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忆红军长征在少数民族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政委肖华同志,曾随毛泽东同志率领的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长征中的多次主要战役,参加了至今传为佳话的红军争取彝族首领小叶丹,借道大凉山北上的工作。本文《忆红军长征在少数民族地区》,是肖华同志应我刊约请而作。作者在文内忆述了党在早期和长征时,对民族工作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红军在长征中,身体力行,模范执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遵守群众纪律,维护少数民族利益,解救人民群众的危难、疾苦,赢得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文章还忆述了少数民族人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热情支援红军,甚至不惜用生命帮助红军;红军走后,人民群众奋起斗争,以燎原烈火之势,英勇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等史实。红军在长征中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学习红军长征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发扬红军与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战斗的优良传统,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草地见闻     
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草地,不仅在二十七年前就与红军长征一起载入了史册,并且现在以崭新的面貌吸引着人们。不久前,我访问了这块地方。当时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草地上牧草繁茂,百花盛开,肥壮的畜群犹如黑白的珍珠,滚动其间,真是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命人惊叹  相似文献   

19.
王川 《中国藏学》2016,(3):112-116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的两年中(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经过了苗、瑶、壮、侗、土家、布依、回、彝、羌、藏族等十多个民族.其中,在四川民族地区停留、修整时间较长.1936年6月14日,由总指挥贺龙(1896-1969)等人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进入康区.该部红军从西康西南部巴塘县向白玉县进发,15日抵达,30日离开,总计在白玉县停留、修整了15天,基本走遍了白玉县全境.红军顺利通过白玉全境,在时间上属于长征的后期,文献记载较少,但是他们执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与宗教政策、群众路线,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与拥护,扩大了革命思想在当地的影响.在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委、县府大力发掘文化资源以推动县域旅游业的发展、“红军长征在甘孜80周年”之际,回顾这一段历史,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已经过去80多年,长征精神作为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新时期研究红军精神,如何让红军精神与时俱进,从红军精神中吸取养分,激励我们继续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下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