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燕怡、龙民怡的民俗散文集《五溪风俗揽胜》,用文学和美学的手段传达出他们在五溪20多年田野工作的实地观察和体验,全方位地展现了具体传播情境中丰富而多彩的五溪风俗。没有理论总结,没有概念界定,没有人类学术语,然而读者却可以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人类学的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从贫困文化的消极面去解读其意义,倾向于认为贫困文化是阻碍贫困群体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格尔茨的"地方性知识"为我们理解贫困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格尔茨的地方性知识视角来看,贫困文化是贫困群体在特定的生存情境下形成的生存方式和意识形态,只有客观全面地解读贫困文化对贫困群体的意义,才有利于我们改造贫困文化,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3.
人文学科遭遇表述危机之际,民族志写作问题成为倍受学界关注的话题,而对其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打量尤显关键。由于格尔茨的理论奠基与写作实践为我们今天重新思考民族志写作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路径。试将格尔茨的解释人类学理论和践行策略作为个案进行分析,力图对民族志写作的奠基性理论加以思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引入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疆文化的几点认识,强调学术研究规范性和学科本土化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化对话是在文化发展的既定格局中展开的。文化发展状态的不同,导致文化对话的强势弱势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种全球性知识———同情性的全球性知识与领导性的全球性知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文化对话状态,依赖于多方面条件的改变、人类长期的努力。惟有如此,建立在文化间平等对话基础上的全球性知识体系才可能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类学的本土化及其学科地位的奠定需要人类学者的不懈追求 ,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学人更应继往开来 ,上下求索  相似文献   

7.
宗教人类学是人类学产生之初就已出现的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早期宗教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主要局限于未开化民族的原始宗教。而在二战前后,宗教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发生了两种转向:一种是由研究未开化民族的原始宗教逐渐转向研究非西方社会的文明国家的宗教;另一种是向西方本土社会的回归,即开始研究西方本土社会的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8.
文章评述了新近出版的王铭铭人类学著作──《消逝的繁荣》,认为它在“异地”与“本土”研究上有突破和收获,但其间仍然存在着“述而不著”的问题,这问题是人类学的“传统”,更是一种流行的“现实”,值得学界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是什么"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话题,也是人类学家致力于回答的问题,而发现"文化的规则"是人类学家解决"人是什么"的钥匙,是人类学最重要的主题。但发现"文化的规则"需要有更加具体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人类学创造了从个别的民族、单一的村落研究入手的方法。即从个别的民族、单一的村落研究到区域的整合研究,其实就是由点到线到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地方性知识是指各民族的民间传统知识,其使用范围要受到地域的限制。通常的科学研究虽然也会接触到地方性知识,但是很少将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文化人类学及其当代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则不然,它不仅高度关注各民族的各种地方性知识,而且致力于发掘、整理和利用地方性知识去开展生态维护。这样的研究取向容易引起世人的误解与责难,也因此造成了地方性知识保护与利用的困难。为此,文章列举我国各民族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性知识事例,说明它们在生态维护中的特殊价值,借以重申生态人类学关注地方性知识的深层考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梳理和介绍当代人类学界对消费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结合中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现实与笔者的实际调查,对当前民族地区消费文化研究的田野调查实践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对灾难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人类学作为社会科学将灾难中交汇的环境、生物和社会文化三个因素纳入思考的范畴,并在研究中形成了"考古与历史"、"政治生态学"、"社会文化与行为"和"应用与实践"几种范式。这些范式之间相互关联,吸取了其他学科的灾难研究经验,以人类学整体观的视野和微观的民族志田野方法对灾难研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家对地方性知识概念的界定及其研究内容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人类学学科研究的热点。从知识观的研究视角出发,这些学术争议揭示出人们对地方性知识本质的探讨。地方性知识是一种特定的知识,也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对此首先应该要看到它批判科学至上主义和知识一元观的初衷以及提倡知识多元和多源的努力,而后才是谈论其走向社会实践的建设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伴随医学人类学在我国的建立,中医文化人类学应运而生。文化人类学的阐释性研究,为中医发展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疗效的综合评价。作为医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与中医文化学的交叉学科,中医文化人类学历经30年的发展,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领域基本明晰,为这门新兴学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年来,中医文化研究迎来历史性的机遇,成为学科拓展的契机,中医文化人类学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的独特思路可以导向地域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地域文化史应加强动态生活的呈现,毅然告别传统的脱离生活结构的习俗史,迈向生活领域;人类学的整体视野提醒人们特别关注地域社会内部各种不同类型的社群世界,向笼统的中国社会或地域社会概念提出挑战;人类学赋予社会结构中的任何劳动者以一席之地,要求地域文化观察重视作为民间文化持有者的普通百姓;人类学中习见的口头艺术形式,常常以文献与口头两种形态存留下来,成为地域文化研究的独特素材。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立足学科本位的地域文化史研究,才不至于在对他学科的借鉴中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16.
美感研究要改变旧有的范式,可以艺术人类学作为立场,通过对社会结构、文化形式、日常生活等的分析去探究人,通过对社会、心理背景和传统习俗等的研究把握人的审美生成和发展可能。把跨文化比较落到实处;以区域性的美学研究个案,勾勒可能性较大的地缘性审美发生、发展的脉络。进而挖掘各种文化区域中的生成机制、复杂的表现方式等,并以之作为解决当下美学研究困惑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美感研究要改变旧有的范式,可以艺术人类学作为立场,通过对社会结构、文化形式、日常生活等的分析去探究人,通过对社会、心理背景和传统习俗等的研究把握人的审美生成和发展可能。把跨文化比较落到实处;以区域性的美学研究个案,勾勒可能性较大的地缘性审美发生、发展的脉络。进而挖掘各种文化区域中的生成机制、复杂的表现方式等,并以之作为解决当下美学研究困惑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乡村研究这一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历史人类学抑或田野历史学作为正在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趋向,既是历史学与人类学学科相互融合与渗透的结果,又有力地推动着这两大学科的发展。我们需要在学科本位意识与学科融合趋势的张力中,推动文献与田野研究方法相融合、历史与现实解读视野相结合的历史人类学的发展。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融合,注重对乡村社会历史与现实的深度理解,实现当代中国乡村研究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张江华教授在访谈中从自己的个人学术经历出发,谈到了他对广西地方社会的长时段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广西人类学研究与西南人类学研究的关系,触及了西南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有关中国区域社会中地方性社会知识如何呈现等人类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近期召开的女性人类学暨摩梭母系文化研讨会的两个中心议题的学术研讨及新进展作一介绍及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