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域文化艺术的宝库──《中国新疆古代艺术》图册述评王欣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穆舜英、祁小山、张平主持编写的《中国新疆古代艺术》一书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付样面世。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从艺术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审视新疆古代文物的著作。《中国新疆古代艺术》将精选的4...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的西域是一个很大的地理范畴,包括现今的新疆和部分中亚地区。西域音乐艺术家,即是指古代这一地区的音乐艺术家。今天,要研究作为古代中国艺术一部分的西域艺术,以及它在我国艺术中的地位,就不能不涉及当时出生在中亚,活跃在中国音乐艺坛的那些音乐艺术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们,特别是当我们在振兴中华艺术,借鉴前人的艺术成就,发展社会主义中国艺术的时候,就更不能忘记他们。西域的音乐艺术,是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在各种风格、流派的并存中,在这些风格、流派的艺术家的竞技中,兴隆、繁盛和发展起来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在  相似文献   

3.
<正>《西域研究》已经走过百期的历程,不仅仅对西域研究贡献至巨,而且对于我这里所谈的丝绸之路的研究,也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是国内丝绸之路研究的一个重镇。2007年,我曾应邀给祁小山、王博编《丝绸之路·新疆古代文化》(新疆人民岀版社2008年版)写了一篇《丝绸之路与古代新疆》,从四个方面论述古代新疆(西域)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以及丝绸之路对于新疆地区的重要意义,即1.古代新疆是丝绸之路干线的必经之地;2.古  相似文献   

4.
《新疆社科论坛》2009,(3):F0003-F0003
身为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的仲高先生是为数不多的研究西域文化的本土学者,同时,他还致力于新疆旅游文化研究。仲高先生提出的有关西域文化的界定、类型、特征的理论,以及对西域文化与东西方文化关系,西域史前文化中的彩陶、岩画、石人、鹿石功能问题,西域文化史论,西域文化的深层结构的研究和新疆旅游文化的研究都具有学术前瞻性和开创性,其研究成果已经被学术界公认。  相似文献   

5.
新疆呼图壁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康家石门子岩画与诸多西域岩画,如同中原古陶器、石器一样,都是早期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宝贵文物,也是世界原始人类文化的遗存。内涵极其丰富的西域岩画,对研究西域社会史、民族史、原始巫术、古代游牧部落文明以及原始宗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但它对于研究人类原始艺术起源的重要价值,似乎还未被学界充分认识。本文侧重论述笔者在研究西域岩画时引发的对原始艺术起源等相关问题的新思考。西域岩画与艺术起源艺术起源问题是同人类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6.
古西域重镇龟兹是传承东方佛教文化的关键节点,龟兹石窟是新疆西域文明的见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中原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新疆地方民族特色。龟兹艺术反映了新疆西域文化和社会的变迁,极具地方特色,其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人文气质和宗教信仰具有强烈的西域民族特色,是当代中国原创动画重要的灵感来源,可以为动画从业者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  相似文献   

7.
朱英荣 《学术探索》2013,(5):125-133
龟兹石窟文化不仅是龟兹民族的文化成就,更是古代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就。对龟兹石窟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从历史文献记载还是出土文物实证来看,以西汉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为标志,新疆从行政区划上便已列入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区域,成为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同时,研究还表明,古代新疆文明是在以佛教为主导并融合其他多种宗教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来的,与佛教文化相比,伊斯兰教文化在古代西域地区是一种晚来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8.
霍旭初 《西域研究》2004,(1):104-105
贾应逸、祁小山著《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已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研究丛书”之一。本书分为“印度和中亚篇”和“中国新疆篇”两大部分 ,概括论述了佛教发源地———印度到中国甘肃以西古代称为西域的广大地区的佛教艺术。本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论述深入 ,信息含量比较高。书前刊有彩色图版 3 3幅 ,包括印度、中亚和新疆的壁画、雕塑的精品 ,帮助读者对本书内容的了解。该书是这一范畴里研究著作中的优秀之作 ,它的出版对研究佛教艺术的产生、发展、传播以及艺术特色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史上,陶塑是最纯正、最本土的艺术.写意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特质与灵魂,受其影响,中国古代写意陶塑以其大胆写意、雄浑朴拙、率真天然、自由奔放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陶塑家们把本土文化自觉和借鉴西方艺术成就结合起来,以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为灵魂,融入西方雕塑艺术的成就,用新观念、新手法不断拓展写意陶塑新境界,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写意陶塑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创作队伍不断扩大,理性自觉不断增强,创作水平不断提高,使中华民族写意陶塑传统得到回归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何庆 《西域研究》2006,(3):115-117
霍旭初、祁小山编著的《丝绸之路·新疆佛教艺术》已经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该画册选择新疆近60处佛教遗址,收录了500余张照片,并用汉、英、日三种文字对照刊印,纵观《丝绸之路·新疆佛教艺术》(以下简称《画册》)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运用宏观的视角揭示出了古代新疆佛教艺术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佛教是古代新疆居民信仰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佛教艺术又是古代新疆拥有的最繁盛、最灿烂的造型艺术之一。对于西域佛教及其艺术的产生、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作者在本书前言里做了概括叙述,认为:“丝绸之路影响了地中海文明、…  相似文献   

11.
西域或古代新疆的形象建构,从本质上来说是政治霸权下的天朝心态和视角.这也导致了文学想象中关于新疆的形象塑造与实际情况存在着差距.在文学话语中,“西域”时而成为“捕风捉影”者的想象,时而成为自我场域中的他者;在文化调适中,因为固有文化的强势,人们往往用自己的文化作为衡量标准,造成了双重文化主义的焦虑与困惑.无论西域(新疆)是一种什么形象,总体来看都是在“我族中心主义”的视角下的一种形象建构,无论是实际体验还是文学想象,大家最终将西域(新疆)建构成为了一个“他者”.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人民在自己漫长的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创作了大量内容深刻、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冯家升教授于一九五七年在其所著《关于维吾尔史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新疆不同于我国其它少数民族地区,它曾在历史上被称做文明区。公元二世纪初,张骞通西域后,汉族人才获得了有关西域较全的材料。早在那时,新疆的各民族不仅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同时还有了自己的意识形态。”①维吾尔人民不仅在音乐、舞蹈、戏剧、美术、雕塑等艺术领域有着极为丰富的遗产,而且  相似文献   

13.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为促进祖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在新疆的开发建设中,新疆的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不仅存在着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而且新疆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很密切。长期的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把新疆的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谁也离不开谁的血肉关系。古代新疆经济文化发展的史实,就是对“两个离不开”关系最有力的证明。(一)从古代新疆农业…  相似文献   

14.
“西域”的概念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域,是我国汉文史籍对于我国古代西北边疆地区的专门称谓。学术界诸凡研究新疆地理、历史、民族者,多已习惯这样一种套语:新疆,古称西域,西域有广义、狭义之分等等。然而仔细分析,这里西域所指,是地理概念、政治概念、文化概念,抑或是历史概念?无论是从其内涵以及逻辑结构上都不是很清晰,从而导致概念混乱而难以自圆其说。显然,我们要拓展西域史地研究的范围,就须正本清源,先将这一称谓之概念及其内涵搞清楚。“西域”首先是一个历史概念“西域”之称谓初在汉代出现于我国史书里,迄清季为新疆替代,具有比较严格的使用时间范…  相似文献   

15.
<正>孙常福主编的《雕塑文化底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主要介绍了我国的雕塑艺术历史,以及雕塑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该书论述详尽,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从石器、陶塑到石窟、宗教雕塑,内容丰富系统,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该书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史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古代的雕塑文化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了形象唯美的呈现,是一部集可读性、欣赏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艺术长河中,中原地区戏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西域少数民族戏剧,尤其是胡文化中的乐舞戏剧,为其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文以时间为线索,以输入中原的西域胡文化中的乐舞戏剧为依据,梳理了汉代、南北朝、隋唐以及元各个时代西域胡文化之乐舞戏剧在中原的发展、呈现。通过此种阐述以期对异域文化中的戏剧因素有所认识,进一步了解我国中原戏剧发展的过程和脉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历史悠久,富于聪明才智,他们为谋求中华民族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卓越的贡献。在文化领域内,涌现出无数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等,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功不可没。 文化艺术方面:闻名中外的甘肃敦煌石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新疆拜城的克孜尔千佛洞、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青海塔儿寺、甘南拉卜楞寺等等,都是汉族与氏、羌、鲜卑、回纥、吐蕃及西域各民族的智慧共同缔造的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清朝将西域改称新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我国古代史籍中,对新疆一直通称为西域。自从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以来,新疆始终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新疆各族人民都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的成员。继《汉书·西域传》和《后汉书·西域传》之后,我国公私著作中均有着关于西域的大量记载。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传统的西域的概念,实际包括着两部分,一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雕塑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审视和重释传统,又要破除"西方中心论"从东西方各民族的雕塑文化中汲取人性健康的养料,既不失去和世界接轨的机会,又坚持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是后殖民时代的我们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艰难悖反中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议题:1.重审中国传统的雕塑精神:天人和谐的圆舞与柔韧不息的智慧.2.重审中国古代人物雕塑之憾:主体人之缺失.3.重看西方雕塑中注重人本体之光荣传统.4.近观东方雕塑(重点谈印度雕塑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古西域地区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民族迁徙、混合和战争,古代西域各民族的起源和迁徙必然会受到这些历史过程的影响,因此对古代西域各民族的情况不能仅从现代新疆地区居民的线粒体DNA遗传结构来推测。而需要利用古DNA来进行研究。本实验共采集有20个出自吐鲁番盆地的古代个体的右侧肱骨。我们试图通过对新疆吐鲁番盆地古DNA的研究.重建新疆史前民族的系统发育关系,以便了解该地区古代民族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