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夫之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词人,更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典。其词除了抒发悼念亡妻之相思悲愁、隐居荒山的孤独闲愁,还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怀国浓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的“愁词”一向被认为是与感情笃深的丈夫赵明诚相睽违而生。然而从她词中所反映的情感嬗变的轨迹以及当时的史料分析来看 ,她的“愁词”中流露出更深刻的内涵是对女性命运不公的抗争与无奈。对此 ,我们有必要做更深层次的挖掘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青玉案》是北宋词家贺铸的代表作,词中体现了愁之广、愁之密。其所写之愁包括仕优而不能仕之愁、望美人不至之愁、悼亡妻之愁、暮春之愁。这四愁是作者心境的表达,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愁,是黑暗的封建社会中失意文人的常见情绪,其中也不乏有识之士在那种专制制度下横遭压抑、无所作为的愤懑。我国古典诗词中写愁的极多,其中往往用很生动形象的比喻。 这类诗词中喻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用一种东西即一个词来作比,如秦观《千秋岁》:“落红万点愁如海”,以海喻愁,有的是用一种现象即一个词组作比,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忧端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词中抒发愁情的占绝大部分,用到"愁"字的有十五处之多。她所抒发的愁情浓烈、自然、真挚、细腻、深婉、感人至深,是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是对自己心爱丈夫别后的真挚感情的抒发,是对故国家园的怀念和热爱,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通过她的愁情,我们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妇女特别是知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她们在精神上所承受的痛苦与折磨,亦有很大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最高的女性作家。在她的词中除了抒发寂寞深闺、国破家亡的愁情外,还抒发了离别痛苦之愁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深眷恋,歌颂了自己美好的爱情生活,给人以极大的美的满足。  相似文献   

7.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风格柔婉感伤,而在诸词中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他那些带有"愁"字的词,这些"愁"词按主题大致可分为三类:一般意义之愁、恋情之愁和迁谪之愁。总体上看,这些词风格接近,大都低迷感伤、凄婉柔弱,但感情强度和艺术影响力却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忆云 ,是清后期词人项鸿祚的字号 ,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 ,其主要内容是抒写词人内心之“愁” ,但各卷“愁”之内涵并不完全相同 ,大抵甲稿以青年男女的相思愁为主 ,乙稿以抒羁旅之愁为主 ,丙稿则有身世之感 ,家难之悲 ,尤多光阴易逝之忧 ,丁稿是词人在经历了诸多变故及两试进士不第后所作 ,其内心更为悲凉 ,或抒离愁或写别恨 ,或叹身世如浮萍或感华年已逝、青春不再 ,或悲功名之难博或伤人事之不可测等。其词“幽艳哀断” ,很有特色。项鸿祚以“凄苦”之音奠定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特的精神品格、美感气质,将"瘦残"、"愁损"的词意象情绪化、柔美化,而"萧寒"、"酒阑"下的"瘦残"、"愁损"意象更显得顿挫婉转、情韵悠长,更具心灵感知色彩和女性特质,是李清照个性气质和生命体验的诗意阐释。  相似文献   

10.
浅谈李煜词中的“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李煜词(被确认的有三十七首),绝大多数是小令,总字数不超过二千,而写忧愁别恨的占了三分之二还多。这个比例,无疑形成了李煜词独特的倾向和风格。即使身为皇帝或江南国主的前期词中也频频出现“愁”字。其间,不仅有明的“愁”,而且还有大量暗的“愁”(不用“愁”字而表达愁思愁绪)。  相似文献   

11.
丁玲的创作,就是通过对女性心路的言说来书写自己的情感之路.不管是早期的"激情言说",还是后期的"默默倾诉",都是她的女性意识在社会挤压之下的情感流露.本文就是从丁玲女性情感的曲折发展对她文本中的女性化写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潮籍革命女作家冯铿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条关注女性命运、寻求女性解放道路的主线。冯铿的作品序列展示了她寻求女性解放道路的心路历程,从早期强烈呼吁社会为正在遭受苦难的女性"快谋救护的法子",到批判像"一团肉"似的所谓的"时代女性",指明女性"最后的出路"是参加革命,认为真正的新女性是"把自己是女人这一回事忘掉干净"的革命女性。  相似文献   

13.
在感官欲望张扬、消费文化勃兴的时代,女性身体图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逐渐消解了传统文学作品中女性身体的艳美意象.表现在传统文学作品注重营造情意性、朦胧性的女性身体意象,令鉴赏者静观沉入的品味,当代女性身体图像则带来欲望的满足和形式美的冲击,呈现平面化、直观性、诱惑性.女性身体图像的增殖彰显出女性温馨浪漫、高贵时尚的一面,但也日益剥蚀着审美的深度感和本真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学中常见男性作家"拟作闺音",其写作动机虽各有不同,但客观上却是为文学史上缺少话语权的妇女言志抒情。盛唐诗人李白在自由抒写主观情感与幻想之余,也怀着人道主义的同情心和人性探索的兴趣代闺中妇女歌与哭。它们不仅展现了李白豪放飘逸之外细腻的心理感悟,更重要的是他在此类作品中大胆地运用美学对照原则和诗歌艺术多重变奏的手法,开拓了"拟作闺音"柔弱与刚毅、细腻与豪放、阴柔与阳刚互相辉映、互为补充而又完美统一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5.
在"十七年"文学创作中,存在着一部分以女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小说。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革命叙事背景下知识女性的成长特征:爱情与革命的二元对立、知识分子叙事态度的变化以及女性意识的消解。  相似文献   

16.
王朔一向是以反传统的文化姿态出现的,但是深入考察王朔笔下的女性形象,不难发现其小说内部蕴含着丰富的神话原型,由此可见,一向以反传统的文化姿态出现的王朔不可能割断传统,那些照搬现代、后现代理论的批评无疑是对王朔的误读。另外,从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可以觉察到王朔创作中浸透着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传统男权意识对女性角色的价值规范和内在欲求,可以说在通过女性描写达到对人性的深入挖掘方面,王朔并没有完全冲破传统识见,而是在进一步重复陈旧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催生"后闺阁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众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借助文字来书写自身的生活遭际与点滴感受,于是诞生了一大批以描写女性爱情婚姻为题材,具唯美风格和时尚化倾向的女性文学作品。由于其与主流话语存在一定距离,故长期以来未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对此类文学作品给以“后闺阁文学”的命名,并对其特点和价值的分析,有助于给当下这一鲜活的文学现象以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在文本中对于女人有不同的诠释.女性是被男性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所造就出来的.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多是在男权话语遮蔽下的空洞、无意识地附属品,而女性作家逐渐尝试着推翻父权制的压迫,作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立、自主和追求平等自由的女性.本文试图从男女作家对于女性的不同写作角度,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观点来寻求女性的自主地位,最终消解男女霸权的中心意识,使文学表现更为丰富和谐.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情爱描写进行了回顾.女性作家们从情爱欲望的觉醒告白到性爱标准的理性思考,从女性生存困境的拷问到女性本体意识的探寻,虽然追寻尚无结果,但她们毕竟是在一步步地实现美妙纯真、灵肉合一的爱情.  相似文献   

20.
许地山的文学世界诸教杂糅,佛教色彩最为明显,这只是表面。道家思想才是许地山作品的内核,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昭示着道家的理想人格模式和道家的人生哲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