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宁安满族关氏家祭礼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正是在满族古老的萨满教信仰,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祭祀风俗.宁安关氏家族是满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其家祭礼俗中,我们可以管窥到满族古老风俗发展、演进的文化轨迹.  相似文献   

2.
满族是"满-通古斯语族"中萨满文化遗存保留相对完整的典型代表之一,祭祀礼俗是萨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信仰的外在显现。世代承袭的宁安关氏与九台石姓家族萨满祭祀礼俗呈现出的众多差异,源于其各自家族不同的神灵谱系、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萨满教是满族等北方民族普遍信奉的原始宗教,在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引导下,萨满教的祭祀形式多样,各氏族、各姓氏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各族姓最初都是由女萨满来进行人与神的沟通.在满族祭祀中,女性同样是最活跃的分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谈满族民间传统祭祀习俗的形式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祀是在人类社会早期出现的社会活动,通过对近现代满族民间传统祭祀习俗的阐释,论述了满族民间祭祀习俗的特点及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黑龙江满族传统社会生活中,萨满充当着重要角色,行使着驱魔治病、祛灾求福、传承文化、喜庆娱乐等多重职能,彰显着满族民间信仰的文化魅力,为黑龙江满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满族在日常生产、社会生活、宗教祭祀等不同发展层面,能够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关系,尤其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上体现出适度节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生态伦理学为研究视角从满族生活的不同剖面进行深入解析,特别是对内植于生态伦理学背后的文化现象予以高度关注,以便为我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7.
北方民族在长期的渔猎生产中逐渐形成了以物候确定年岁、季节的自然物候历, 用以指导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由于萨满教仪式常常与经济活动的节律相关, 北方民族萨满祭祀的时间、内容和祭祀重心都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活动以及物候历的影响, 反映了原始萨满教与自然科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渊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古族的敖包祭祀仪式源远流长,从氏族社会延传至今.学术界关于敖包的起源众说纷纭.笔者运用词源学、考古学、宗教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敖包祭祀渊源、功能、禁忌、种类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敖包的原型来自先祖的石板墓,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敖包祭祀源于祖先祭祀,是古老的萨满教"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敖包的种类逐步增多,并且其功能也发生了演变.  相似文献   

9.
灶神信仰是土族群众之诸多信仰之一。本文利用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互助县土观村土族灶神信仰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将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满汉语言文化融合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自我、他者与国家:福建琴江满族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琴江满族是清雍正七年清廷所建福建三江口水师旗营官兵的后裔。据其家谱和墓碑的记载,他们的祖先是早年加入八旗的汉军旗人。1979年,琴江人集体要求将民族成份由汉族改为满族,同年建立了琴江满族村。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考察并分析了汉军旗人的认同意识以及隐藏在认同意识背后的历史传说和文化渊源,并通过分析认同过程中自我、他者、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现代国家背景下少数民族认同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逐步深入,西藏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西藏农村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文章选取了江孜县的班觉伦布村为个案,用社会学方法描述了班村农民的基本经济生活状况以及班村经济的新发展,同时还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班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文章认为,只有充分利用和适应市场,西藏农村才能走上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福柯的权力 -知识理论概念出发 ,对影响宁夏海原县山门村的三种权力体系 (国家权力体系、宗教权力体系、市场权力体系 )进行了分析。三种权力体系在不同层次上作用于山门村村民以及三者之间的冲突 ,共同创造了山门村当前的情境  相似文献   

14.
神灵信仰和仪式构成了文化的基本特质,也构成了社会形貌的象征展示方式。精神世界的神灵存在是现实世界中仪式举行的观念依据,祈求护佑的功利性意愿使得作为村落守护神的外来神并没有受到客观上的排斥,即便是既有的历史文化的冲突也被主观上包容或消解。本文通过对年都乎村村落山神信仰与村落民俗的民族志分析,探讨村落信仰与仪式、民俗空间与村落社会建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满族族源神话与"满洲"族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流传于满族中的“三仙女”神话故事,不仅保留了当时母系氏族社会的部分原生态素材,更重要的是说明了“三仙女”沐浴湖泊的具体方位在黑龙江下游的博朗湖,它为我们今天准确地认识满族的形成和族称的来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民俗文化源自于满族人民长期的文化探索与传承.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框架内,运用“多维转换”的理念和方法,结合满族民俗文化典型译例分析,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来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优化选择各种翻译策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以期为满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译介与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推进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央政府逐步加大了对西藏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投入,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然而,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仍比较薄弱.通过西藏扎囊县德吉新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与民主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对比考察可见政府通过扶贫综合开发建设,在改善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然后紧密结合西藏农牧区发展实际,发现德吉新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习和借鉴成都等地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经验,对创新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制度、提升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