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已习惯于计划靠指令、原料靠统配,产品靠统销,资金靠拔款,盈亏国家包的生存环境,无压力,无风险,四平八稳,按步就班地渡过了几十年。面对市场经济及股份制改造普遍感到陌生,要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尚有不少困难。现就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难点与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难点:一、政府、企业的思想观念不适应,转变的过程较长;二、企业资产不清、产权不明;三、企业资本金利润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他股份制改造,是促进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使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的重要途径。这项改革成功与否,是关系到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能否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能否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大问题。本文侧重说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着眼点,应放在企业机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两个h面L来u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首要目标,在于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轨明晰企业产权,确《个业的独立法人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原因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轨,应当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各要R标。然而,从目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相似文献   

3.
周雄 《经营管理者》2011,(12):199-200
笔者曾在全民所有制的房屋建筑企业里从事管理工作多年,对房屋建筑企业的改革发展体会较深,房屋建筑企业主要靠投入生产资料获取企业收益的现实决定了房屋建筑企业应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制度,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房屋建筑企业由于产权主体缺位,导致企业收益分配形式存有缺陷,应实行股份制改造,业主制和合伙制的房屋建筑企业由于规模、技术及筹资困难等达不到行业规范管理的要求,应实行股份制改造。  相似文献   

4.
<正> 一、股份制改造的难点剖析 我国股份制改革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而其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包括: 1、政府职能尚不能实现真正转变。推行股份制的初衷之一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真正分离。但在许多股份制企业中,董事会的主要成员一般都是企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任命的。这种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同单一的国有企业实行的厂长负责制没有本质区别。国家与企业关系仍是政企合一。事实证明,从人们对股份制功能的理解与现实运行的分析,其核心在于通过股份制达到解决企业外部组织结构与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5.
中小国企股份制改造后,为何很难达到通过股份制改造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这其中原因很多,但股份制改造不彻底,即改造后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股份平均化问题,乃是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净资产很少或为零的中小国企,股份制改造一般过程如下:先成立以原公司领导层为基础的股份公司筹备委员会,制定公司章程,在有关部门清产核资及审批后,动员所有职工按一定比例,如每人3000~5000元购买公司股份,然后召开股东大会,推选董事。当选的董事在原有股份基础上再追加一定量的股份,一般是普通股东股份的5~10倍…  相似文献   

6.
徐新 《决策与信息》2006,(11):40-43
今年2月,银监会提出利用五到十年将农信社改造成为具有现代金融企业性质的社区银行,将省农信联社改造为股份制银行业金融机构。这为农信社改革指明了方向,以省为单位将农信社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农信社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 一、中外股份有限公司的制度优势 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尤其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外资,必须将我国的企业改造为规范的中外股份有限公司。我们的思路是,对已经实行股份制的国有企业,要有挑选地让他们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在海外发行股票,开拓吸引外资的新渠道,如上海电真空、青岛啤酒等;对外商投资企业要支持其逐步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股票上市,如深圳康佳、深圳中华等。这里我们重点讨论后者,即已经有外商投资的企业,缘何也要进行  相似文献   

8.
王九云 《经营管理者》2013,(26):153-153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资本运作高效,后续资源充足且利用充分的发展。它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的产权结构、人才结构和资本结构调整和管理上不断进行创新。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架构重组和流程再造,建立现代型企业管理和运营制度是系统性、深层次的企业管理创新,合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是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的决策。然而,外部经济形势变化万端,股份制改革成功者不少,但同样不乏走向死胡同的现实案例。这提醒我们,企业决策者在拍板决策的时候,必须十分了解自身企业的实际,对进行股份制改造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综合考虑,客观评估,科学判断股改得失,促进决策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核心。针对当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步伐,在产权清晰和政企分开的基础上,通过健全企业内部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和完善外部监督,发展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一揽子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周伟杰 《经营管理者》2013,(17):333-333
<正>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是2007年8月由原国有企业海南钢铁公司与上海复星高科(集团)资产重组的民营控股企业。股份制改造后,企业的经济结构、管理体制、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员工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由国有企业员工转变为民营控股企业的员工。近几年  相似文献   

11.
<正> 十五大后,各地以股份制改造为主的企业改革纷纷加快。为许多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的少数干部、职工对改制片面理解、消极对待,致使部分企业改制没有落到实处,存在一些问题。归集起来,大体分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案例背景今年以来,国防科工委连续出台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指南》、《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暂行办法》与《中介机构参与军工企事业单位改制上市管理暂行规定》,标志着各类企业参与军工生产由试点阶段开始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 员工持股计划(ESOP—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在人力资源证券化诸多模式中,最早出现并得到较好实践的即是ESOP,它是指在企业实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按照法律程序,根据员工能力、贡献大小,通过有偿认购和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从 1999年开始在全国的县级供电企业实行“两改一同价”(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 )。 3年来 ,福建全省为农民减轻负担 9亿元。但是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县级供电企业缺乏活力 ,生产经营较为困难。这不但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 ,搞好县级供电企业股份制改革 ,对深化农电体制改革 ,加快实现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县级供电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意义(一 )股份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行股份制也是贯彻国有企业“有进…  相似文献   

15.
周歆捷 《决策与信息》2011,(11):204-205
经过二十多年持续的探索、迂回、奋进后,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然而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段革和完善。本文就改制过程中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评估的标准及相关处理方法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浅谈地勘单位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会计准备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勘单位进行内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只有从思想认识和制度建设方面做好会计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7.
<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一论述,包含着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实践中的智慧和探索,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是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乡镇企业产权关系不顺,政企职责不清,承包经营负盈不负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加快发展。要解决这些经济发展的深层问题,必须重点抓住产权制度改革,而实行股份制又是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较  相似文献   

18.
深化企业改革,必须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从根本上改造现存企业的财产关系,以实现公有制特别是全民所有制与商品经济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的具体形式可能多种多样,且会经过一系列过渡,但最终的形式必然会趋向于股份制。股份制作为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财产的一种普遍的组织形式,将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公有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成为我国企  相似文献   

19.
<正> 股份制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或集体所有制企业,它的许多固有特点决定在评价、衡量股份制企业的经济效益时,必须建立一套新的指标体系,以适应形势的变化,籍以客观、真实地反映股份制的经济效益,减少风险,为企业的经营者和银行决策者进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虽然“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是最近才流行开来的经济范畴,虽然现代公司制度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企业股份制度——二者在理论上严格说来有些细微差别,但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的历史起点,无论如何不能不说是1986年初步开始的股份制试点,或者说,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是与股份制试点一同起步的。在近七年的实践中,尽管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取得了诸多阶段性的成果,但若以规范的公司制度的标准来衡量,还明显有一段差距。在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即将以较大规模推开的今天,正确估量这段差距,剖析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探索缩短差距的适宜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