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欧洲中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中心论”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历史学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因而引起世界史学界的长期争论与探讨,对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史学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前,适值我国世界史学界酝酿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之际,本文重提“欧洲中心论”问题,以期引起新的探讨与争论。“欧洲中心论”作为一种史学理论,在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一书中得到了系统的阐述。黑格尔从地理决定论和种族优越论这两大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历史辩证否定发展问题上,马克思对黑格尔实现了三重超越:一是将"思辨的否定"改造为"现实的否定",确立了改造现实的实践路向;二是探索出国家间历史成就分享的"大历史观",建构起跨越发展案例的辩证否定图示;三是破除"欧洲中心论"神话,确立了发达与落后国家间相互沟通的"大空间观",从而将辩证否定原则在"一体化世界"中贯穿到底.实践证明,马克思的辩证否定法则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推进必须破除各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国内通行的各种哲学教材和新近修订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大纲》都把“辩证的否定”(或称为“肯定和否定”)作为第一节,列在“否定之否定”之前。在阐述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时,这些教科书都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扬弃。这种撇开否定之否定孤立地谈“否定”的做法,不免使人产生了这样一些问题:离开了否定之否定能够正确地阐明肯定和否定这对范畴吗?不包括否定之否定的“否定”能充当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担当起扬弃的任务吗?一句话,不包括否定之否定的“否定观”是科学的辩证的否定观吗?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作为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关于辩证的否定内容时,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把肯定方面与肯定,否定方面与否定同义而语。二是把否定单纯地理解为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环节。三是否认“彻底否定”的提法与辩证否定的一致性。下面笔者想就这几个问题谈点浅见,不妥之处欢迎斧正。一、否定方面与否定的区别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维持事物现状,保持事物性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向他事物转化的方面。关于否定的含义几乎所有哲学书中则均无界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的发…  相似文献   

5.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辩证法中处于一个特殊地位,它是辩证法的总体性规律,这在哲学史上是有依据的。在西方哲学史上,凡是揭示过程的整体的辩证途径的哲学家们,一般都涉及到或运用了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或规律。这方面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克洛、卢梭和德国古典哲学的著名哲学家们。 一、普罗克洛关于“太一”是三一体的全体的思想 在古罗马时期,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克洛在阐述“太一”是三一体的全体和“太一”流溢出世界万物时,表述了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在他看来,作为世界万物本原的“太一”是一  相似文献   

6.
“否定”在语义学里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一般情况下,否定词及含有明显否定词 或词 组的结构都表示否定意义。且否定多是对他人意见的反驳,对他人的批判,对其他事物的否 认 等等。这些往往都被视为是“消极的”。但在语言实践中否定并非总是消极的,其非否定意 义的用法也非常广泛,它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语言运用的活力,而且它甚至可以表达比一般肯 定句更强烈的肯定意义和赞扬意义。   相似文献   

7.
自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欧洲人的东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渐发生了改变。《西方人东来之后——地理大发现后的中西关系史专题研究》一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地理大发现后中外文化交流史中的几个专题,即“郑和与哥伦布:相反方向的航海者”、“汉语:欧洲人的早期认知”、“历算之学:中国人的理解”、“美国:大洋彼岸的奇异国度”,并提出了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从而为人文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学子提供了最新的理论成果。本书为浙江大学“211”工程项目及国家“985”创新基地“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的课题成果,学术性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学术界一些论著论述毛泽东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看法所存在的简单化倾向,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毛泽东从30年代到60年代的有关论述,认为总体上他不仅没有摈弃这一规律,而且对它作了不少深刻的阐发和生动的运用,指出他有三个方面的独特贡献。文章对用“肯定否定规律”代替“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述的合理性和缺陷进行了具体分析,不赞成对这一表述作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人用“形容词+否定动词”格式代替汉语的“否定副词+形容词”格式,是一种常见的语病现象,本文就此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情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试析英语否定范围的划分陈定长夸克等人在《当代英语语法》一书中,认为“否定范围通常从否定词本身开始,到分句的末尾,或到句尾附加语为止。”否定词有not,no,neither,nor等,其位置通常紧挨在被否定成分之前,在句中其他词序不变的情况下,否定词的...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及有关文章所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进行综述后,多层次论证了:“A—A”和“A—A—A”,是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大半个世纪以来重欧洲、重俄苏而轻东方,致使对东方文学的了解、评价、传播和借鉴,迄今仍是个薄弱环节。此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论者认为这是“欧洲中心论”对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影响的结果。看来问题不会如此简单。“欧洲中心论”的偏颇和影响诚然存在,但以往重视对欧洲文学的研究却未必就是“欧洲中心论”导致的结果。同理,如今国内东方文学研究的长足进步乃至本书的编写出版,也不是批判了“欧洲中心论”之后的趋时应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德国否定哲学开始于15世纪的库萨的尼古拉,他提出的“学识的无知”和放弃上帝存在的证明,巧妙地将宗教神学命题转换为哲学命题,对后世的德国哲学发生深刻影响。康德的批判哲学奠基于否定思维,他的基本立场是批判地考察人的认识能力,强调本体概念本身所具有的否定意义,通过对信仰和知识双重限制,开辟出近现代以否定为核心的批判哲学的道路。黑格尔把否定视为理性和自由的显现,承认矛盾,强调用扬弃来达到辩证的统一,是他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核心。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是要将以否定为核心的辩证法思想贯彻到底,他通过对同一性、体系思想和存在主义哲学的批判,对主体与客体、精神与自然、思维与存在的非同一性的关系予以全新的阐述。德国否定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它要求哲学家发挥思想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持续永恒地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否定句通常是在句中使用be,have和情态动词或助动词do的否定形式及在肯定句中插入带有否定意义的词或使用带有否定意义的词缀的词而构成。还有一类否定句,在其表现形式上是肯定的,而意义上却含蓄着否定。这类句子中的否定意义主要通过词汇手段和句法手段表现出来,我们称这类句子为“含蓄否定意义句(ImpliedNegativeSentences)”。本又旨在探讨“含蓄否定意义句”的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规律必须具有客观普遍性,并能对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三个特征的适用性有很大局限,“否定之否定”不是一条客观普遍规律。事物运动的真实规律应是“辩证否定规律”,这一规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研究中的若干偏差,认为:肯定、否定具有作为事实概念和作为价值概念两种不同的内涵:不宜把所谓的他物否定、外在否定和自我否定、内在否定相提并论;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倒退的环节的提法不妥;两度否定三个环节不是数量概念而是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否定之否定规律研究中若干偏差之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研究中的若干偏差,认为肯定、否定具有作为事实概念和作为价值概念两种不同的内涵不宜把所谓的他物否定、外在否定和自我否定、内在否定相提并论;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倒退的环节的提法不妥;两度否定三个环节不是数量概念而是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在萨特看来,现象学的意向性原则指的是意识必须关涉某个异于自身的东西,意识与对象在本体论上的这种“异于”或否定关系,是使得意向性得以可能的前提。在现象学的视野下,人的所有经验和认识都被视为一种意识行为,都具有意向性。因此,意识与对象之间的否定关系其实就是使得一切经验和认识得以可能的前提。正是为了解释这种否定关系,萨特提出了意识的内部否定概念。本文将阐述这一概念的含义,它所确立的自为存在与自在存在,以及它在萨特整个意识理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层次说” 我提出的命题是:否定有着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否定周期有其特定的否定方式,不能将不同层次的否定方式混为一谈。 众所周知,对于否定之否定规律,杜林曾发表过一个著名的诡辩:“如果我把大麦粒磨碎,我也就否定了大麦粒……”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屈原的实际存在成为争论的问题已经很久。廖季平的“否定论”(以下把怀疑屈原实际存在的观点称为否定论)经谢无量的《楚辞新论》介绍于世是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这期间,围绕“否定论”一直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争论。到了今天,对于《楚辞》所收的作品到底有哪一些是出自屈原笔下,屈原的具体形象究竟如何等问题,仍然意见分歧;但对屈原的存在本身持明确“否定论”的却已几乎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