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安阳甲骨文发现95周年国际学术纪念会概述郭旭东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被王懿荣发现认定后,至今已经95年了,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安阳市旅游局共同发起,安阳市旅游局、市文化广播事业管理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三家主办,安阳市殷墟博...  相似文献   

2.
李旭 《殷都学刊》2009,30(4):155-156
由著名殷商史专家王宇信研究员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继前4种<中国殷墟--去安阳认识商代文明>、<殷墟甲骨学--带你走进甲骨文的世界>、<走近甲骨学大师董作宾>、<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出版之后,第五种<殷墟青铜器--青铜时代的中国文明>(双色版)近日出版.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殷墟的考古发掘源始于甲骨文的发现与探究。甲骨文的发现与整理,导致了殷墟考古的重大发现。殷墟考古发现对中国上古文化史研究的影响至大。在此之前,由于疑古之风盛行,连商代作为一个历史朝代的可靠性都趋于动摇,很多学者怀疑它的存在。正是由于殷墟甲骨文和殷墟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才根本扭转了这种局面,不仅使商代历史由此而得到深入、系统地研究,商代以前的夏代历史也由此进入了有益的探索阶段。从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考古学概念来说,殷墟的考古发掘至今也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几十年来,殷墟考古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4.
郭昱 《殷都学刊》2002,(1):38-38
董作宾是一代甲骨学大师,殷墟发掘第一人。董先生一生专注于殷墟甲骨学研究,在甲骨文的分期断代、殷商历谱及甲骨文自身规律的研究上都有卓绝的贡献,享誉海内外,深受学人景仰。  相似文献   

5.
’94中国安阳甲骨文发现95周年国际学术纪念会概述本刊记者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被王懿荣发现认定后,至今已经95年了。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安阳市旅游局共同发起,安阳市旅游局、市文化广播事业管理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三家主办,安阳...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安阳市殷墟博物苑具体筹备,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的殷墟甲骨文发现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9月10~14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博物苑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日本、苏联、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者106人。国内新闻、出版、学术刊物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代表30余人出席了会议。其中  相似文献   

7.
关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墟甲骨文,是商朝后期(公元前14——公元前11世纪)王室占卜记事之遗物。自1899年发现、购藏迄今,八十五年来出土十五万片左右。由于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商代的记载较少,所以殷墟甲骨文成了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浅谈商都殷墟的地位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的最末年间,正当封建末代王朝风雨飘摇、分崩离析之际,中国文化史上因商代甲骨文的发现,却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经过学者的探索,方才确知甲骨文的发祥地——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小屯村。随之,甲骨文收集日益丰富,著录不断问世,真是山川效灵,新人耳目。为排除长时期的自发挖掘、文物流失,探索殷墟奥秘,就在甲骨文发现后约三十年的1928年,前中央研究院主持了对殷  相似文献   

9.
吉德炜  刘义峰 《殷都学刊》2007,110(3):15-23
本文对《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和《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三部著作进行学术评论,指出了其得失。  相似文献   

10.
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王懿荣首先认识并购藏以来,迄今86年已先后出土15万片以上。由于甲骨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愈益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山川异域,同研甲骨。如今的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 安阳殷墟是甲骨文的故乡。近年来,随着甲骨文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和《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等大型甲骨著录的出版,特别是1984年10月“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和“殷墟笔会”在安阳的召开,不少青年同志对这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近,他们常致信本刊,希望就有关甲骨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以及主要参考书目作些介绍,以资自学时作为入门参考。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同志这一要求,本刊特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仁言先生撰写了《殷墟甲骨文基础七讲》:第一讲、发现与著录;第二讲、甲骨的整治与文字的契亥;第三讲、识文字与读篇章;第四讲、分期与断代;第五讲、辩伪与缀合;第六讲、甲骨文的科学价值;第七讲、基本入门必读参考论著介绍。从本期开始连载,至第四期全部刊完。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研究孔子思想的论著中,有的作者曾引用殷墟甲骨文的资料,使用过如“礼”、“德”、“仁”这样的字。甲骨文中是否有这些字?在卜辞中是什么意思?我们在编辑《甲骨文合集》一书中也很注意这个问题。现在就个人所见提供一点意见,供学者、专家们参考。据目前所知,殷墟甲骨文的单字共有近五千个,其中包括少数合文。可以说是商朝通行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是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100周年。河南省不仅是商代甲骨卜辞的出土地,也有董作宾、孙海波、朱芳圃等一批学者从事甲骨学和殷商史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这里公布的一批殷墟甲骨卜辞,原为孙海波先生旧藏。孙海波先生(19095—19722),河南省潢川县人,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长白师范学院、云南大学和河南大学教授,后任河南省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治学严谨,勤于著述,其代表作《甲骨文编》是一部研究甲骨学的重要工具书,至今仍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甲骨文自一八九九年发现,到一九二八年,是甲骨文的非科学发掘阶段和甲骨学的草创时期。自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先后十五次大规模科学发掘殷墟以后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建立前,是甲骨文的科学发掘阶段和甲骨学研究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以罗振玉、王国维为代表的前贤对甲骨文搜集与研究的巨大贡献;1928─1930年殷墟发掘的业绩:殷代宫殿与王陵的发掘,甲骨文的大量出上。新中国建立后的重要发现:环绕宫殿区的巨大围沟,王陵区的发掘,殷墟范围与布局概况的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15.
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来信:……安阳为甲骨文故乡,殷墟在全世界又久负盛名。贵校为安阳最高学府,前途实未可限量。《殷都学刊》公开发行,将对国内外产生极大影响,谨为祝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宇信来信: 贵刊辟“商史研究”栏突出了安阳的地方特色……,甲骨文已成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此栏的开辟,必将对殷商文化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洹水名源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经殷墟的洹水的名原,《水经注》所言不合实际,也非流经古洹山而得名,是因其流经殷墟在此形成大转弯而名。甲骨文中洹字的写法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七大古都中,安阳殷商古都的概况,与其他六大古都的不甚相同。其他六大古都既有文献资料详细记述,又有大量丰富的地上文物古迹可寻。而安阳殷商古都的所在地殷墟,除少数文献资料略有记载外,在60多年前别无可寻。它的发现与复原,换句话说也就是它的概貌,是通过考古发掘揭示出来的、埋在地下长达3000多年之久的安阳殷商古都何以能重见天日,这以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有关,而甲骨文的发现又怎样导致殷墟科学发掘,童作宾与殷墟科学发掘又有何关系,本文对上述诸问题予以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8.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古埃及的罗赛塔石的发现相媲美,它开启了中国早期历史研究的进程。建国前的甲骨学研究,主要有甲骨文字的认定、时代及出土地点的判定、殷墟科学发掘、藏品的著录、文字的考释、分期的研究等。建国后的60年,甲骨学的主要成果有殷墟发掘的恢复、甲骨资料的集中公布、甲骨分期的深入研究等。甲骨学的研究要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作基础,应进一步研究甲骨的卜法,还要注意殷墟以外出土的商周甲骨,同时还要在甲骨学的基本工作上即考释文字方面多加努力。  相似文献   

19.
殷墟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世界文明史上的奇珍。但自1899年被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发现后一段时间,在国内学者们积极搜集的同时,一些外国人,尤其是传教士乘机私自收购并作为商品转售,有的直接非法运往国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请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20.
殷墟甲骨刻辞发现于1899年。30多年后,学者们开始注意于刻辞的语法研究,胡光炜《甲骨文例》的问世,标志着这一研究的开端。全国解放后,有更多的学者潜心研究此道,创获甚丰。如管燮初著《殷墟甲骨刻辞语法研究》,陈梦家著《殷墟卜辞综述》有“文法”章,吴浩坤、潘悠著《中国甲骨学史》和高明著《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都有专门章节论列刻辞语法,等等。但是,总地说来,从事这一研究的学者为数不多,所出成果也未能尽惬人意。笔者近年来从事汉语古文字的教学工作,有关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问题每多涉及。词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