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本质观是当今科学教育研究与改革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以及“科学事业”三个维度就初中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之间的关系、科学家角色、科学发现的过程等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促进初中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实际生活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初中学生正处在知识学习的铺垫时期,如果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就能让初中学生快速融入整个课程的学习.科学的学习涉及很多生活中的知识,在生活中探究科学知识,能够使知识的学习更加丰满,从而加深初中学生学习的印象.因此,在初中课堂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阐述初中科学教学评价的目标、教学评价的的主体性、教学目标控制论、教学评价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并通过分析初中九年级学生的科学成绩来举例说明运用布鲁姆知识目标理论对中学科学教学评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7,(2):26-31
美国联邦政府科学政策体系大致经历了二战前、二战中、战后30年和20世纪80年代至今四个发展阶段,主要由经费资助政策、专利制度与技术转移政策、科研评估政策等几种政策构成,具有科学家是科学政策发展的主要推手、重点扶持基础研究、运用市场力量发展应用研究、为创新发展提供主要的资金支持、创设有利的政策环境等基本特征。通过借鉴美国经验,我国需要继续提高研发经费的增速和强度,以及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例;改革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大科学这一“大的时间箭头”下,培育出小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氛围,以及在此氛围中产生出广泛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小科学,为中国科学发展提供新的分岔点和增长点、提供“涨落”。具有真正不断分岔和变化的中国小科学,促进中国大科学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技史教育不仅有百年传承历史,而且覆盖美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其教育方式和理念紧密融合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定位于使学生理解科技知识、科学探索和科技事业的本质,为强化公民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科技素养服务.这种教育成为美国科技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公民科技素养与美国相比有较大差距,这与我国学校教育中科技史教学内容的欠缺有较大的关系.因而,美国科技史教育的经验,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公民科学精神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7.
科学数据管理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科研资助机构的政策要求以及高校从事科学研究的现状催生了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的工作。通过美国普渡大学、康奈尔大学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典型高校图书馆参与科学数据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探索我国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实践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物理科学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方法、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它们是认识物理现象的主要方法,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剑南 《中文信息》2022,(1):213-215
本篇文章主要从双减背景下初中科学学科探究性教评方式改革的意义、初中科学教学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基于双减背景下实施初中科学探究性教评方式改革的策略三个方面分析,基于此,重点提出了八个教评改革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朱晶  叶青 《江海学刊》2020,(5):73-79
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领域最引人注目、讨论最持久且最棘手的问题。虽然劳丹提出要消解划界问题,科学教育、医疗、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实践与社会争论却日益凸显出科学划界的必要性。通过分析与科学议题相关的社会争论可以发现,科学哲学家开始将划界问题作为社会活动现象来进行研究,提出集簇标准,却忽略了公众对划界标准的使用;公众对科学的讨论已经从单一的划界转向对科学方法和可靠性的讨论,但公众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本质的简单与理想式理解、公众不同于科学家的思维与认知方式,以及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及其风险,是影响社会争论解决的原因。公共领域的科学争论和划界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教育、媒体与科学家共同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包括理解真实情境中的科学方法、科学研究中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划界问题或科学划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界问题或科学划界尽管在理论上困难重重,但在实践上还是可行的.它不仅是科学哲学中一个意义深远的学术问题,而且在科学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中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价值评审是美国科学基金会在课题遴选过程中的一项很重要的操作实践。文章着眼于价值评审的过程,收集和整理了与价值评审的各个环节相关的资料数据,在此基础上对这一工作作了多方面的总结与概括。  相似文献   

13.
杨连菊  乔光云 《理论界》2006,(11):156-157
亨普尔的“演绎-定律”模型和“归纳-统计”模型一直被誉为科学解释的标准模型。本文将介绍标准科学解释模型的主要内容,指出目前它存在的难题,寻求它的理论根源,指出它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各派对这个问题都有所涉及和回答,然而答案却各不相同。从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的绝对经验标准,经实用主义的相对标准,到无政府主义和后现代哲学的消解标准,划界标准越来越模糊。而科学实在论又扛起科学划界的大旗,建立了多元标准。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没有专门的科学证据立法,特别是没有确立审查科学证据的可靠性的基本标准,致使科学证据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美国关于科学证据可采性的立法非常先进,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析 《南方论刊》2003,(5):19-20
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阎平 《人文杂志》2006,(1):29-33
正确理解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是保证科学的纯洁性、维护科学尊严的重要前提,同时对科学研究对象、方法的正确选择,科学成果的教育、普及,社会发展中其他原则的确立,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划界标准长期处于争论之中。这一重要标准的确立与许多因素有关,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经验论的兴衰变化对它的影响,试图为正确理解这方面的理论成果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点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王德胜  徐可 《河北学刊》2005,25(4):43-47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其各自的标准与规范.自然科学的标准主要是理性标准、逻辑完备性标准、科学实验和科学实践的标准、可重复性标准、唯物论可知论标准、科学的简单性标准;人文科学的标准主要是法律道德标准、先进性和新颖性标准、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标准、美学和欣赏性标准、典型性和独创性标准、生产力标准.自然科学标准和人文科学标准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它们的统一性主要是对象的统一性、研究目的的统一性、成果来源的统一性、研究方式的统一性;它们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预言和猜想、重复与独一无二问题、数学逻辑问题、实验与调查等四个方面.所以,两种科学的统一是"有差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李冬琦 《理论界》2002,(3):75-76
本人在美国讲学期间,对美国部分高校的教育体制及学分制的实施方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调查以美国明尼苏达州贝密基大学(以下简称贝校)为基础,参考其他学校的网上资料,并访问了一些教师和学生,取得了比较详实的资料。现将该项调查的部分资料整理出来,希望能对我国高教深化改革及学分制的实施有所帮助。 一、入学标准: 由于各个学校的等级不同.录取新生的标准和收取的费用也有很大的差距。一般情况下,国内学生  相似文献   

20.
科学划界标准的三次历史性转折及其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思想史上,围绕科学划界问题,形成了三次历史性转向:第一次历史性转向,起始于16~18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结束于19世纪中叶的早期实证主义,科学与非科学之间从无界到有界;第二次历史性转向,发轫于19世纪康德"先天综合判断"对科学与形而上学何以成为可能的沉思,集中表现于20世纪中叶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对科学知识体系验证方法、科学命题的社会功能及科学命题的可证伪性、可试错性及相对性问题的探讨;第三次历史转向,开始于20世纪中叶,导致了传统科学划界观由绝对到相对,由相对到"消融".科学划界标准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给予我们深刻的方法论启迪:首先,科学划界观的不断发展演化反映了人们对知识领域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其次,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讨论使人们对于社会科学研究主体的认识日益深入;最后,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讨论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