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地震险之所以推行不开,根源在于其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保险公司推广地震险的动力不足。甚至,保险公司为了规避风险,特意将地震作为除外责任处理。这次汶川地震再次显出地震保险的重要性。中国需要地震险,包括设立专门的地震保险产品、地震保险基金及其他巨灾保险品种,而地震险的推广与普及,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才能真正展开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震预警技术应用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地震研究部门将承担向全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的重任,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工作成为当前地震研究部门着手开展的重点工作。加强福建省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工作,引导行业用户和普通民众掌握有关地震预警的知识、应急技能和方法,将促进地震预警技术在全社会的有效应用,并能在防震减灾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下午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由一次强烈地震、多次余震和大量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的巨大灾难,造成的破坏令人触目惊心。一般而言,4.5级及其以下的地震没有破坏性,6级以上为强烈地震,而8级及其以上的地震则被称为特大地震。据地震史研究专家推定,中国从古至今发生的八级及其以上的特大地震共有15次(含这次汶川地震),其中发生在清朝的即有8次,每次地震的基本情况如下(本文的相关依据为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联合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中国历史地震图集》)。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多次处理和精细处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本文在研究了地震处理流程和地震数据使用过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套管理地震处理中间成果数据的解决方案,并在现有地震处理应用环境中,设计了地震处理中间成果数据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频发地震灾害,分散地震巨灾风险,我国亟待构建地震保险制度,建立地震保险基金。本文考察了国际上三类主要地震保险基金模式的基金筹资和风险分担选择,根据我国现实需要,提出我国适宜建立公私合营、政府与市场共担风险的地震保险基金模式。  相似文献   

6.
地震无法有效预测,更无法避免,提升公民自救互救的能力是地震求生的关键,通过编写地震求生场景脚本,定期开展地震求生演习,有利于提高公民地震求生能力,同时增强公民的忧患意识。研究基于地震求生脚本编写的重要性和原则,总结出地震求生场景脚本的编写方法,包括脚本编写的前期准备和目的、构建地震场景、描述事件主体以及对应事件、明确应对方法、求生结果等,进而通过实例验证地震求生场景脚本的编写方法,形成地震求生场景脚本编写设计原理,并结合地震求生具体脚本案例进行实验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地震科技档案编研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地震科技档案编研的意义,以及地震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加强地震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建立地震灾害保险模型分析了地震保险的减灾机制和赔保风险,肯定了再保险和政府对消除地震保险风险、促进地震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地震保险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作出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玉树7.1级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又一次大地震。与汶川地震相比,玉树地震灾区海拔高、交通难、气候差,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可以吸取汶川地震经验和教训,但不能完全照搬。  相似文献   

10.
2008年0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在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经济损失可能高达5000亿。专家预计,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渐浮现,造成的经济损失恐怕会远超雪灾造成1516.5亿元的损失。地震导致四川工业企业损失超过670亿元,逾1.4万家企业受灾,而私人财产所遭受的损失预计将远远大于企业损失。面对巨大的地震损失,单纯由政府负责进行经济补偿和灾后重建,显然并不完全适合。地震保险作为一种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手段,其作用和效率不容忽视。本文立足于中国地震保险现状,对当前地震灾区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今年来全球地震频发,除高关注度、损失巨大的日本9级地震外,中国、新西兰、印尼等国也时有发生。由于地震造成损失的巨大性及保险经营"大数法则"的难以运用,商业保险公司多将地震损失列为除外责任。目前,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地震保险制度,目的是积累地震赔偿基金,保障国民在遭遇巨大灾害后能迅速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增强防灾意识和防预能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2.
《决策探索》2008,(11):86-87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后,我国正在全力抢救灾民。虽然古人不了解地震的真相,对地震的认识笼罩在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学说中,也没有有效的预测系统,但他们针对地震早已建立了一套及时的救灾制度。  相似文献   

13.
邱陵 《经营管理者》2009,(18):264-264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地震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突发性,由于对地震发震机理和震源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因此目前还难以准确预测地震的爆发时间;二是损失巨大,20世纪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约110万,占所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经济损失超过45万亿美元;三是风险集中,重大损失与人身伤害通常集中在震源附近区域;四是风险结构复杂,地震容易引发泥石流、火灾、水灾等多种次生灾害。汶川大地震以来,加快建立我国地震保险制度显得越来越迫切。研究世界典型地震保险制度模式,对于我国完善巨灾风险防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08,(21):92-92
我国经历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大地震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极大破坏。一是人员伤亡惨重。截至5月  相似文献   

15.
一季度我国GDP增速回落至7.7%,被多位经济学家定义为"弱复苏",而二季度经济运行又面临雅安地震和禽流感这两个"拦路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与2008年汶川地震相比,雅安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小很多。不过,地震对于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08,(13):7-7
美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周三在其头版报道四川地震中不少学校倒塌时表示.地震专家认为.中国有严格的建筑法规.因此,这么多学校倒塌可能是建筑质量低劣造成的。此间地震专家认为,建造抵抗七八级地震的建筑物.建造费用通常仅高出7%到8%。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0,(16):24-25
2010年4月14日,与四川汶川地震时隔不到两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又发生里氏7.1级地震,在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当中之时,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抗震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地震带来的财产损失,弥合地震给当地群众造成的心理创伤,最终实现重建美好家园,成为当前最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08,(15):12-14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事先发生的很多异象似乎都预示了这场灾难的来临;但在灾难发生之前,这些具有“仅供参考”价值的现象,并不能成为地震将要来临的可靠证据。6月14日日本北部发生里氏7.2级地震.日本气象厅在主震前10秒通过电视发布了地震预警,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波及全省多个区域,地震对四川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地震灾区,要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制定灾后重建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发展四川经济。  相似文献   

20.
叶檀 《经营管理者》2011,(4):102-103
日本地震与利比亚战争叠加,让全球市场扑朔迷离,但拨开迷雾,我们却能看清背后的那双手。日本地震与利比亚战争的效果抵消之后,在大震荡中,市场逐渐恢复日本地震前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