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转向"被比喻为20世纪哲学界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这场革命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形而上学在寻求统一的规定中不断分化语言并使语言逐渐中心化的结果.这一结果在古希腊早期哲学中表现为从语言逻辑平台上确立并通达形而上学对象;而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体现为哲学家们超越传统"语言"理论的狭隘和缺失的同时,对语言本质和使用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实现了西方哲学整个研究视阈、运思方式以及问题探讨的转换.因此,不论从与历史关联的直接性来看.还是从语言本身的逻辑系统来看,语言都必然成为形而上学研究中一个自主的领域,并在原初性的理论基础上实现其形而上学理想.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8,(1):24-30
"现代性"是西方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概念,对现代性危机中传统形而上学的命运进行思考是近现代哲学共同关切的主题。作为对话形而上学的核心领域,现代性的审美批判话语开启了思辨艺术理论重建形而上学的诸多尝试。然而,这种理路却使其对形而上学的扭转陷入了困境。超越此局限,马克思哲学对艺术之思与思辨之思进行了双重审视,并在更高的理论平台上为形而上学的现代建构寻找到了出路。  相似文献   

3.
论后现代主义的两个基本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究竟应当怎样认识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特质?这是一个在当下理论界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认为,"自由"与"虚无"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两个基本维度,两者之间的交织不仅鲜明地表征了后现代主义本身的复杂性,而且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西方当代文化的成就与问题.  相似文献   

4.
形而上学是人类的自然倾向.根据形而上学对象--"绝对"对于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来说是"超越"的还是"内在"的,形而上学应该被区分为"外在形而上学"和"内在形而上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确立的是外在形而上学,而<实践理性批判>确立的则是内在形而上学.作为内在形而上学的自然倾向,其实践活动最终落实在"信仰"上面.信仰作为人类满足内在形而上学要求的活动,是通过信仰的实践来完成的,它不必把"信仰"变成"知识"的理论活动来完成关于"绝对"的思辨知识.在这个意义上,"信仰"的最高意义仅仅在实践理性之中,而不在理论理性之中.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批判的辩证法以人的现实生活为根基,通过对理论优先于实践的经典关系的颠倒,实现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真正终结.马克思辩证法既为哲学的表来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思路,又为当代人类的生存解放开辟了新的可能性空间,从而既有利地捍卫了自身的合法性,也为当代哲学开创了一种"后形而上学"之思.  相似文献   

6.
赵海峰 《学术交流》2006,(11):10-14
从“拒斥形而上学”到后现代文化的发生,其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这个时期的哲学史派别林立。这些哲学流派没有共同的旨趣,但是它们都是从背叛形而上学出发。通过对一些主要流派的梳理,揭示从拒斥形而上学到后现代主义这一历史阶段的逻辑演进的若干关键之点。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批评,对启蒙和现代性的解构,是现代西方哲学各国流派发展的共同结果。前者是对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流派思想旨趣的彻底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哲学有如哈贝马斯所言也是一种"形而上学"。根据马克思哲学的特点,并区别于传统的形而上学,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性解释原则"。深刻剖析这个原则的理论内涵,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道家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在不约而同地完成了对"在场的形而上学的批判"之后,都提供了"内在适应"的解决方案,并再次呈现出神奇的时应和亲缘,双方诸多概念可以实现互相阐释.如庄子的齐物论、相对主义近似于鲍德里亚的内爆,坐忘几乎等同于幻觉,逍遥游与新宗教庶几相同.但两家"内在适应"之路都必然走向消极,无论"内丹"、"外丹"都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9.
过程哲学以其自身独特的视角对现代的二元对立、理性至上、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等观念进行了批判,从这一点上看,过程哲学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同那些一味地破坏和伞盘否定的解构的后现代主义不同,过程哲学的起点在于对现代性的批判,但却着眼于建构.过程哲学的这种建构主义同样体现在其对现代法律主体的重建上.  相似文献   

10.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积极参与意识形态斗争.现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是将各种不同观点机械地捏在一起,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各种因素折衷地结合起来.所谓"钟摆"理论、"辩证综合"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广为流行.这些理论"左"右摇摆,时而倾向辩证法,时而倾向形而上学.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教条的极端".  相似文献   

11.
论德里达的"延异"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致说来,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思想的目标,是用"游戏"概念否定结构、中心和形而上学,或者说对它们进行解构,以便做到反传统和创新.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策略,是颠倒说话对书写文字的优先地位(即所谓反对"语音中心论"),从而提出"原初书写"概念,把书写文字提高到语言本源的地位.而这一切的理论基础,则是从索绪尔语言学中的价值差异论和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本体差异论引申和发挥出来的"延异"论.延异作为解构主义的核心思想,也具有形而上学本体的意味,但更具有认识方法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既是一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战的背景下,詹姆逊的后现代空间理论应运而生.他认为,现代社会是由时间体验主导的,后现代社会是由空间范畴主导的,特定的空间转换可以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区分开来.进而言之,现代主义是时间性的,而后现代主义则是空间性的.由此,在研究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詹姆逊对空间尤为关注,形成了其后现代空间理论.詹姆逊的后现代空间理论强调空间优位,有其自身的形态和特征,能够以"认知图绘"加以把握,为我们研究后现代社会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是一个并不轻松和容易的话题. 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在世纪末中国文化"场"的文化过滤和思想互动,必然发生一系列的文化折射和问题变形.事实上,当代中国知识界、学术界和艺术界确实出现了一种"后现象",即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甚至有人提出后当代、后革命、后东方主义)等一系列新思潮的涌动,而影响最大的当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语境后问题不是变简单了,而是变得更为复杂.这倒不是因为中国属于前现代或在时间断裂中走向现代,而是传统、现代、后现代、东方和西方、后殖民话语一下子搁上工作平台,使得问题的当代处理变得相当棘手.这一状况促使我们必得弄清后现代的范畴及其基本精神,因为其与当代中国形象的塑形和基本问题的解答,有着非此不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当代美国哲学界最富争议性和挑战性的理论转向,即由逻辑经验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排斥到模态理论对形而上学的复兴。模态理论的发展为解决某些传统哲学的难题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其中在当代美国哲学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二元论和罪恶问题的探讨,前者构成心灵哲学的基本内容,后者则是宗教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众多理论、态度、倾向及流派的混合体.其中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创立、并由法国哲学家雅克·拉康重新阐释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和诠释其思想的方式.俄罗斯精神分析派后现代作家的代表索罗金善于运用荒诞的情节碎片组织作品、用随意的色彩叠加出混沌的叙事线索,尤其乐于塑造极端的精神分裂式的人物,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索罗金以其"非凡"的写作手法,让读者在阅读时以所产生的"感觉"解读作品,堪称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家中的"另类"代表.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的延革和哲学的演进角度把握形而上学的逻辑有助于深刻理解形而上学的本质.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表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的一体性联系,形而上学乃是对人的本性的理论形态和价值形态的表达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而上学的理论样式尽管有阶段性的差异,但形而上学始终持守着自身的本真规定.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凭借其"无畏扩张怀疑批判对象"、"大胆革新怀疑批判方法"、"多元分散怀疑批判立场"的独特手法,在人类既往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制造出一场效应强劲的颠覆狂潮.在与后现代主义交锋对话的过程中,女性主义对后现代主义极力倡导的反本质主义、反二元对立与权力话语理论进行了积极援引与有效契合,从而实现了自身的后现代转向.而在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的双重影响下,一种建立在女性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动性长足提升基础之上,鼓励"叛逆"和"另类",推崇多元和差异,带有抵制、抗争哲学思想与自我、不羁浪漫情怀的后现代女性生存方式越来越成为"真实的现实",并为女性在实践上合法终结现代父权社会的旧传统创造出一片新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8.
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的"还原"获得对世界统一性的认识.这种"还原"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它以虚幻的、抽象的概念来把握"流动的实在",势必扼杀事物的丰富性,从而造成对事物的歪曲;第二,它注重外在对象的客体,却忽视了人自身存在的主体,从而使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人的自由和尊严被消解在思辨的形而上学体系中.正是因为传统本体论哲学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加之实证主义的泛化,使得追求绝对基础和确定性的形而上学不可避免地衰落了.20世纪西方的一些哲学家致力于形而上学的重建工作,努力为形而上学寻找新的合法性基础,并以此作为解决现代性困境的根本途径.后形而上学不再追求超验的、确定的绝对基础,而是立足于内在的神圣性或生活世界,将意义还俗化,并将其界定为一个不断被发现的流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从语法考察入手并进而破解希腊的"在"的生存论意义,是海德格尔冲破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通道".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展开了对"在"的"语法考察",从而初步完成了对希腊生存论的回溯,为后来<存在与时间>中成熟的存在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与法兰克福学派之间关系复杂:即二者既有亲和之处,更有尖锐的分歧之点。现代性本身即暗含着自我批判的维度,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对其自我批判精神进行了发扬光大。后现代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之间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在总体性问题的不同,也就是在关于人类主体解放的"宏大叙事"上、在对现代性文化危机的救赎方案上的大相径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依然执著于启蒙运动所标举的人类解放的理想。后现代主义从极具微观色彩的话语层面,提出了旨在张扬差异、反对总体化的理论。以差异理论为主要内涵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为新兴的各种亚文化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和不可多得的理论资源。总之,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断裂式的,而是一种扬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