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题材阈限的拓展与写作程式的独创两方面入手,着重探析沈从文湘西散文(主要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对传统散文体式的巨大突破。作者认为,沈从文湘西散文拓宽了散文的题材视野,丰富了散文的表现艺术,达到了高度自由的文体境地。  相似文献   

2.
《一个传奇的本事》与《湘行散记》、《湘西构成》湘西散文三部曲。《一个传奇的本事》不仅是乡土知识分子的沉浮史, 湘西竿军的兴衰史,还是湘西知识分子超越地方历史宿命的希望之歌和一份作者生命追求、思想性格成因, 作品倾向的自我审视与剖析的总结书。  相似文献   

3.
《湘行散记》作为沈从文的散文代表作,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湘西世界。作家以"人事"成分为创作基础,用造"梦"的艺术笔法来抒写现实,表现了其散文独特的美学风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 《从文自传》(简称《自传》)是沈从文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与《湘行散记》、《湘西》构成了沈从文散文艺术殿堂的支柱.它既具有传记的记实性、历史性,又具有散文的抒情性和审美性.但它似乎同沈从文的生命和艺术一样,还不为人理解.本文试图从《从文自传》的创作特色入手,在阐述其文体创新意义的基础上,从湘西人的心智特征来揭示《从文自传》的内蕴.  相似文献   

5.
《湘行散记》《湘西》是沈从文艺术生涯鼎盛期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大制作。与我们惯见的一题一世界、一篇一情怀的单一叙事抒情小品不同,艺术表现上具有宏观性、连续性和整合性。在选材、结构、语言形态等方面,都形成独异的风情风味、风格风华。  相似文献   

6.
<正> 犹如火车要靠强大动力的推动方能带动千百吨货物飞驰在铁道线上一样,作家也要靠动力的推动方能进入创作过程.这动力,就是创作动机:是动机推动创作活动的进展,激活作家头脑中贮存信息的运动、分解与重新组合,才在文艺百花园绽开出瑰丽的花朵.本文以刘一友、向成国、沈虎雏合作选编,岳麓书社今年五月出版的《沈从文别集·湘行集》为例谈谈这个问题.《湘行集》由两大部分组成,前半部分为《湘行书简》,乃沈先生于1934年初重回阔别十几年的家乡途中给夫人的三十几封信,记载了途中见闻和感思;后部分为《湘行散记》,是以《湘行书简》为素村创作的12篇散文.这独特的编排体例,为我们研究作家创作动机的形成过程及信息运动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湘西题材散文研究述评云冬1932—1938年间,沈从文在创作他的小说代表作《边城》、《长河》等的同时,还一鼓作气创作了《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等五部散文长卷。这五部散文长卷若从体裁上分,自然可分成记传式(或...  相似文献   

8.
《湘行书简》可谓《湘行散记》的创作“底本”,二者在内容上具有衍生关系,却分别有着“即时记事”和“延时创作”的不同写作特征.《散记》中呈现了临对不定性命运“固执”担当、求取生存的边地水手形象,却与最初“书简”的陈说颇具差异,体现出能动的建构性.《湘行书简》记存了沈从文还乡途中对湘西生命由怜悯到敬、爱的情感更变过程,《散记》中的边地水手则是这一过程中逐渐孕生的生命观影响下的文本“构象”.“构象”过程体现出沈从文希望以原乡生命力补济现代文明的文明本位与现实关切.他的生命观可以被视作一个以“命运”、“意志”为边际二维的复调、动态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9.
<正>沈从文先生是位著作甚多,风格鲜明,卓有成就的现代散文大家.艺术衰落,就在于形成定格.艺术常青,就在于不断创新.定格易,创新难.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又无情的从正反两极证实了这个铁的问题.一国一代一个作家的文学概莫能外.文学上有成就的作家总是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前进的.沈先生虽不是这方面的完人,但在创作上是一个永不满足的探索者.《湘行散记》《湘西》是我国现代散文里写得颇具特色,自成一格的名篇.探求它的特色,总结它的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0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0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0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0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老残游记》在英语世界经历了作品的英语翻译、中国文学史类英语著述中有关作品的一般性介绍、文本的英语研究等多种跨文化传播形式。它们合力提升了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范围与接受效果。《老残游记》的英语翻译为英语世界的读者与研究者提供了直接的文本阅读依据,而中国文学史类英语著述中有关《老残游记》的简要介绍则有有助于英语世界对于作品背景与内容的初步了解。两者构成了作品在英语世界跨文化传播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老残游记》的英语研究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的多角度解读提供了“他者”的参照视角,反映出英语世界的研究者对于作者与作品跨文化阐释的独特立场,更是作品在英语世界传播进程中逐步深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徐霞客游记》作为日记体游记散文,虽然是一篇篇、一节节、一段段分列成文,但它既不是散文选集或汇编,也不是单篇分类编集,而是一部完整记述游踪、游历、游观、游感及其科学发现的专著。其结构的完整性、条理性、层次性都充分显示了极具特色的结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概述和简释《滇程记》中作者对途经的鄂、湘、黔、滇四省采风表俗、记录在案的主要民族民俗事象 ,指出其当今所具有的借鉴与启迪作用 ,阐明了“备异闻、资考证”对民族民俗研究的功用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残游记》非谴责小说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鲁迅将《老残游记》纳入谴责小说后,便经代代承传,如今已成常识。本文论证,鲁迅在具体的论述中其实并不能按自己的一般论式将谴责小说概念推广到《老残游记》,反而对之作了与贬义性的谴责小说概念相反的赞誉性肯定,落入自相矛盾。这是因为《老残游记》并不是鲁迅所定义的那种谴责小说。  相似文献   

15.
《老残游记》语言面貌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残游记》的语言面貌主要是晚清口语化的白话底子,这种口语成分一部分是唐宋尤其元明以来的近代白话,一部分是清代甚至晚清才新兴的口语成分,另外《老残游记》中也有一些文言成分,一部分是语境的特殊需要,一部分是作者受文言作品不经意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6.
乔纳森.斯威夫特有意地采用了游记文学的形式作为表达道德教育思想的一种有效载体;其代表作品《格列佛游记》首先在微观上探究了利立浦特和慧胭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下的道德教育,然后又在宏观上把道德教育的议题拓展到全人类。斯威夫特深知人性中具有难以消除的阴暗面,因此他在《格列佛游记》中流露出对人类道德教育的某种忧虑和怀疑。  相似文献   

17.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在这个大时代来临之前 ,《马可·波罗游记》的问世 ,不知唤起了欧洲中世纪的人们多少个迷梦 ,如对忽必烈等人的称颂 ;美与物质生活的渴望 ;自由研究的精神等均给文艺复兴以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慧超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学者,也是一个伟大的宗教旅行家。文章从文学、史学及旅游学三方面评价了其旅游巨著《往五天竺国传》的创作经历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江奈生·斯威夫特的讽刺天才使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他的代表作是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它与中国古典小说《镜花缘》相比 ,两者所产生的地域和年代都相距甚远 ,但在形式和内容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不同之处则透视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谢彬《新疆游记》是部享誉海内的著作,但由于作者本人不懂民族语言,其中的民语译言难免出现谬误,文章从音译、释义两方面对其中的民语译言进行了尝试性的勘误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