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延安时期土地立法的演变过程可概括为 :对“没收地主土地”的否定之否定 ,即没收地主土地——减租减息——没收地主土地。改“没收地主土地”为“减租减息”的基本思想是 ,争取地主、富农等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 ,一致抗日 ;同时注意对封建土地制度的严格限制与削弱。变“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的基本思想是直接的反封建。一句话 ,无论是党的策略路线转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法制 ,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立法 ,始终体现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和提倡“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重要举措符合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需要,同时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重要举措符合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需要,同时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封建的土地制度,合理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路线,就是要消灭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有两种方式,一是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即采用暴力手段,没收地主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一是实行和平的土地改革,即由政府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的超额土地,通过赎买来改变封建土地关系,实现“耕者有其田”。中国的土地问题最后是通过暴力手段即没收地主的土地将其分配给农民的方式解决的。但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有过和平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设想并作过具体尝试。为了有助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制定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这种政策,对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曾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普遍实行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的土地政策,这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最彻底  相似文献   

6.
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思想的演变和深化。从这一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上的成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中心点是减租减息 ,抗战结束 ,直到中国共产党 194 6年 5月 4日 ,颁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前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基本点仍是减租减息 ,“五四指示”明确坚决批准农民的土地要求 ,但在没收地主土地的方式上仍与土地革命战争 (十年内战 )时期有所不同 ,体现了政策的过渡性。直到 194 7年 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正式明确规定 :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样 ,《中国土地法大纲》不但肯定了“五四指示”时提出的“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原则 ,而且改变了“五四指示”中对某些地主照顾过多 ,“一般不变动富农的土地”的规定。此外 ,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还首次提出了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 ,认识到解放生产力仅仅只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条件。中国共产党把土地改革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7.
解决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的土地政策,是用暴力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和实行的则是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这一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对于促进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  相似文献   

8.
试论陕甘宁边区的减租减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它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有着根本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让步。但是这种让步是当时国内国际环境和抗日战争所必需的。陕甘宁边区是最早实行减租减息的根据地。由于比较普遍、比较认真、比较彻底地实行了减租减息,又保障了交租交息,从而调动了广大群众参加抗日斗争和民主建设的积极性,保持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安定了社会的生活,使边区成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和巩固的战略后方。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对东北解放区的土地立法分析入手,略论东北解放区的土地制度的改革,以期对东北土地制度这一区域经济问题做一粗浅探讨。一、“五·四”指示的颁布标志着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知步展开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派出大批干部和军队进驻东北地区,在解放区逐步开展农村社会调查和土地改革运动。由于这时期党的土地政策仍是继续沿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的减租减息而不是没收土地政策,所以,当时在新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的但是有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1946年初,中共合江省工委做出决定:“通过发放土地,减租减息,救济难…  相似文献   

10.
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能否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均直接关系到革命的成败。能否根据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并执行符合实际的土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能否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之所在。本文仅拟就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土地政策的转变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蒙冤无怨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土地问题的指示》的重要文件。文件指出,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一度执行的对封建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将改为没收其土地,以分配给那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此刻仍留在延安工作的刘少白,很快就看到了这份文件。他敏感地意识到,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就要在广大的解放区展开了。这是动员广大的贫苦农民支持和投身解放战争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能否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关键所在。他出身地主阶级家庭,虽说早已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私有"的土地改革,彻底铲除了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障碍,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动力问题,因而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气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苏区的财政事业也开始产生、发展起来。从1927年10月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党的财政工作经历了由军队筹款自给到建立各种税收制度的转变过程,形成了不同时期财政工作路线和政策。本文拟就土地革命时期党的财政工作政策的演变及特点,作一简要叙述,以就教于经史学界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邓演达土地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演达是大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国民党左派代表。邓演达积极倡导农民运动,赞同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政治主张,提出要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其土地思想得到了毛泽东等同志的赞同,对中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暴力的手段没收地主的土地,并不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土地问题的唯一办法。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对用和平的方式和经济手段解决土地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从不自觉到自觉,走了漫长的路,在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尤其是陕甘宁边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最终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发动全面全国的内战所破坏了。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国统区、根据地三类不同地区实施的土地政策各有不同,日本把沦陷区作为补充基地,疯狂掠夺土地和资源,维持战争;南京国民政府国统区的土地政策是集中全部力量,赢得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施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仅改变土地使用权,地主少收租,地主和农民达到了一种平衡关系,共同为抗战努力。最终,上述三类地区土地政策都是为了战争需要。  相似文献   

17.
纳粹德国时期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纳粹党上台前大肆鼓吹的"土地"、"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废除地租",在上台后并没有实现,德国仍然是容克资产阶级的国家.纳粹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德国的扩张战略,给德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为了中国的独立、统一、民主事业,曾希望与美国实行合作,消除内战。但令人失望的是,美国政府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制定了损害我党奋斗目标的对华政策,从而使我党由与美合作转为与美斗争。毛泽东对美政策思想这一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是我党对美政策的主要制订者和决策者。因此,研究毛泽东对美政策思想的演变,对于研究我党对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就宣布了没收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全国解放以后,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19 世纪是拉美出口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有关国家的自由派政府实行了类似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改革政策,没收了教会的土地,对印第安人村社土地实行了私有化,但并没有完成农业资本主义的改造,原因是自由派代表了从事出口经济的大地产主的利益,改革没有触动半封建的大地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