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属于人们的精神、情感和意识范畴,而嵇康却认为音乐乃是天地间的自然自在之物,只有善与不善的区别,与人们的情感无关;阮籍则认为音乐是社会风俗的反映,是人们情感的表现,强调音乐“中和”的特性,推崇合雅的古乐  相似文献   

2.
洞经古乐是中国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之一.洞经古乐发祥于四川,起源于古蜀人祭祀音乐,自唐代开始流行,南宋时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演唱<文昌大洞仙经>,因而得名"洞经音乐",也是中国历代朝廷科举考试、士子求取功名使用的音乐,又被称为"儒门洞音".东汉末,中国道教发祥于青城山后,部分青城洞经古乐逐渐纳入道教祭祀音乐之中;自宋以后,洞经古乐又广纳兼容中国西南地区各民族民问音乐,逐步形成以自然、典雅、抒情、飘逸为主调的"洞经音乐"流派.此后,洞经古乐又成为中国道教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和川剧、曲艺以及佛教音乐的重要源泉之一.千百年来,嗣经音乐对中国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地方戏曲和曲艺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可以说,洞经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遗存下来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纳西古乐"与纳西族传统民族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古乐"这一称谓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丽江洞经音乐演奏者为避免把宗教视为封建落后的政治风气而将丽江洞经音乐称为"丽江古乐";90年代初宣科先生用"纳西古乐"取而代之,也是专指"丽江洞经音乐".长期以来由于丽江大研古乐会是以演奏丽江洞经音乐为主的,所以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把纳西古乐等同于丽江洞经音乐.其实,"纳西古乐"是指在纳西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由纳西族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并融合外来音乐,而逐步形成并传承至今的传统民族音乐,包括"丽江洞经音乐"以及"崩思细哩"、东巴音乐和"热美蹉"等.  相似文献   

4.
古代都城的城址选择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优越的都城城址选择对王朝的兴衰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主要考虑了有利的自然地形因素、良好的经济环境、东汉王朝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两汉文化思潮影响等因素.定都洛阳是东汉王朝一项正确的政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提出目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特别是古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华古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产、璀璨的文化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古乐教学,指出中华古乐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郑卫之音”首先从政治历史地理的层面考察“郑卫之直”的原初指涉,关键是考察商、周王朝更替与商、周文化差异。第二,在周代的“雅乐”(古乐)与“俗乐”(新乐)、制礼作乐与礼崩乐坏的关系中看“郑卫之音”。第三,在礼乐理性与感性娱乐的关系中看“郑卫之音”的发生、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7.
马洒侬人古乐是云南省马关县马洒村壮族的一种传统洞经音乐,该音乐自清朝以来具有祀神消灾、超度亡魂和休闲娱乐等传统功能。如今,马洒侬人古乐正走上一条商业化的道路,马洒侬人古乐面临人才匮乏、传统功能逐渐淡化、脱离传统文化空间等传承与发展的危机。在致力于马洒侬人古乐的传承和发展事业上,我们既要维护其赖以生存的原有文化空间,尊重地方性知识,更须仰赖于政府、社会和乐队成员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佞幸,在西汉王朝频频发生,司马迁在其《史记》之《佞幸传》中清晰地记载着。佞幸是复杂的,佞幸下的情感与人生,亦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今天在把同性爱视为病态异端并为之惊讶变色之时,翻开西汉王朝的佞幸史,审视佞幸臣子和佞幸下的情感与人生,其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20多年来,河南博物院以“考古+复原+创作+展演”的形式进行音乐文物活化实验,逐步打造出“华夏古乐”这一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创品牌。目前,“华夏古乐”已成为我国文旅事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案例的典型代表,研究其品牌形成及运行策略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华夏古乐”形成至今经历了初创期的探索、成长期的完善、成熟期的维护与升级。在实际运行中,“华夏古乐”始终紧扣科研、突出文博使命,博而不杂、专而不涩,其品牌定位从粗略到精准、品牌核心价值从模糊到清晰、品牌创新项目从单一到多元,为我国音乐考古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及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性传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以儒家和谐思想为基础 ,制定了符合社会需要的国家体制 ,君臣之间“和而不同” ,使唐王朝内部和谐 ,充满朝气 ,推动了大唐帝国走向兴盛 ;玄宗后期“同而不和” ,君臣离心 ,决策失误 ,唐王朝逐渐失去生机与活力 ,迅速走向衰弱。  相似文献   

11.
晚唐乐府诗的创作出现了两种创作倾向:一方是刘驾、皮日休等人,他们有意恢复汉魏古乐府的传统,继承中唐新乐府抨击时弊的创作精神;另一方是以温庭筠和李商隐为代表,他们将艳情作为乐府诗新的表现题材,关注内心世界,情感深微细腻,营造出一种新的诗歌境界。  相似文献   

12.
儒学社会中存在着某种超越于诸朝代之上的有关王朝的角色设置即王朝角色。王朝的兴起或更替需要满足整个社会对王朝的角色期待,并且这种期待成为王朝自身合法性的来源。正是各个王朝对王朝角色的共同认知、扮演及其所引起的角色失败、角色更替,才共同促进了儒学社会的不断变迁。  相似文献   

13.
傣族宫廷古乐是伴随土司制度产生的一种集歌、乐、舞为一体的古老宫廷乐舞,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主要流传在云南孟连一带。新中国成立后孟连土司制度的瓦解与现代化的冲击,使孟连芒沙傣族宫廷古乐传承面临严峻挑战。从人类学研究的视角出发,运用田野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对傣族宫廷古乐传承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孟连芒沙傣族宫廷古乐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维桢与铁崖古乐府——兼与李白古乐府比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乐府是乐府诗史上最悠久的一种乐府诗,自唐代始,历代均有所发展与变化。杨维桢铁崖古乐府的数量之多,创作之富,均盛况空前,无人可比。杨维桢的“古乐府”,是一种广义的古乐府,即其除以先唐旧题创作的旧题乐府外,主要为自创新题的歌行类乐府以及竹枝类乐府等。诗本情性、袭用唐人新题、用吴才老韵,是铁崖古乐府内涵特征的具体表现。在宗唐复古方面,杨维桢以师学李白其人其作为能事,故二人的诗歌主张、人格精神等均较为近似,因之,其“古乐府”在风格、气韵等方面,受李白乐府诗特别是古乐府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 自由,是一个古老而神圣的概念,源出拉丁文“Iibertas”,意指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英文中自由(freedom)和解放(Iiberty)两词相通.在汉语中,自由一词亦古已有之.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有“吾意久怀念,汝岂得自由”之句,意指自己作主,不受约束.可见,自由是同束缚、压抑、不自由相对立的,它和解放是内涵相近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重道德认知传授,轻道德情感培育,已经越来越呈现出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道德情感发生和形成的心理机制,在高校德育实施中进行有效实践探索,总结出大学生情感体验德育的实施策略,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东晋建立之初,统治阶级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局势,对内需要稳定和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对外需要抵御北方胡族政权发动的军事进攻。身为宰相的王导,认真总结西晋王朝因腐朽残暴和内争不止而速亡的深刻教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国情、顺应民心的治国方针。本文将对王导在东晋初年的治国方针,进行具体的阐述。从而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东晋王朝并不是腐朽的西晋王朝在江南的继续,它是一个振作的王朝、有作为的王朝  相似文献   

18.
唐朝末期,朝中各种势力争斗激烈,各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互相争斗,要挟朝廷,政治局势极为动荡.在此背景下,唐昭宗时期宰相变动频繁、任期短暂.这既是因为昭宗用人速而不慎,缺乏知人识人眼光,也是因为唐昭宗受制于人,在各种势力斗争的消长中,不得不频繁任相、罢相.处于唐朝末世的宰相们与处于太平盛世的宰相相比,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推波助澜,加速唐王朝的灭亡;有的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有的欲力挽狂澜但力不从心,最终身首异处,成为唐王朝的陪葬品.宰相班子的不稳定与不团结更加重了政治局势的动荡与不安,最终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与振兴,需要综合实力来支撑.从秦汉兴衰的历史嬗变中可看出,文化的取舍,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根本命运.  相似文献   

20.
汉末社会动乱,王朝更替在即.汉末诸雄中董卓以军政分离的体制没有达到代汉自立的目的,袁术的直接称帝则受制于献帝的法统,也不得善终.这就使盘踞一方的各割据政权,即以将军府和州府相结合构建的军府,还不具有独立王朝的形态.曹操的军府则在建安元年十一月后,由地方政权成功转制为中央政权,并通过在司空府中增设军事参谋职官、领护军成为司空属官、转化汉尚书台成为军府附属、军府文官权力得到强化、直接削减汉官编制等一系列军政措施,彻底瓦解了汉廷,军府成为新朝廷,曹丕以禅让的方式最终完成了新旧王朝的更替.这一"军府"禅代模式被魏晋以后中古各王朝的建立者所仿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