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家之言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13,(16):66-66
木乃伊历史的遗产只有被看作鲜活的对象,才是有生命力的东西。这就要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可惜很多人在研究木乃伊的同时,把自己也变成了木乃伊。大家都要做皇帝有一个皇帝,我们就可以"做定了奴隶",并享受太平。至于那些掌握了实权的阴谋家野心家,则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大家都要做皇帝。  相似文献   

2.
张鸣 《领导文萃》2006,(11):33-35
洪宪帝制的时候,北京有位记者表现积极,对袁世凯自称“臣记者”,被媒体传为笑谈,帝制还没有结束,臣记者就已经混不下去了,只好夹起皮包走人。后来历史的大势所趋,任谁也做不成皇帝了,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新职业,诸如记者、律师、作家之类,庶几得以幸免加盖“臣”的印记。然而皇帝这个东西,废除其名号容易,要真的将之从国人的心里和文化里消灭,却难上加难。在没有皇帝的天地里,很可能皇帝更多了,遍地都是。一些人因为自己大小是个头,感觉上就觉得自己像皇帝,像皇帝一样做事。于是有人惊呼:上级皇帝化,下级奴才化。在这“两化”的浪潮里,媒体的…  相似文献   

3.
侯杨方 《领导文萃》2007,(4):138-140
皇帝和功臣其实是处于一种“囚徒困境”:皇帝担心功臣拥有的权力危及皇权,而功臣怕被兔死狗烹而不敢放弃自己的权力,这种互相猜忌容易导致皇帝痛下杀手和功臣铤而走险。  相似文献   

4.
正权力过于巨大,是造成中国皇帝们不幸的根本原因。皇帝十分清楚他的一切都来源于自己的权力。为了让天下人成为自己的奴隶,皇帝自己成了权力的奴隶。他必须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权力,一分一秒也不能松懈。朱元璋在写给自己继承人的《皇明祖训》中,就鲜明地表现了这种过度戒备心理。他说:"凡帝王居安之时,应该常怀警备之心,日夜时刻不可松懈,这样才不至于被人所窥测,国必不失……每天都要当成在战  相似文献   

5.
鸣弓  彭本 《领导文萃》2006,(2):128-132
太上皇,是皇权政治的特产。辞书的解释是:皇帝的父亲,也叫太上皇帝,简称上皇。不过,第一个被称为太上皇的秦庄襄王,却是死后由其子秦始皇追尊的;其后,汉高祖刘邦亦尊其父太公为太上皇。这两个早期的太上皇,和后来的由皇帝而太上皇的那种情况有别。由皇帝而太上皇,用当代政治语汇说叫“退居二线”吧。皇帝宝座之极具诱惑力,可借用毛泽东的诗句来表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坐上去诚然不易,而下来也非常之难,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另一个“英雄”武力赶下台;活着能让出皇帝宝座——哪怕是让给自己的儿子,毕竟很难得。权迷心窍如唐宣宗,大臣请他早…  相似文献   

6.
不守古训,唐太宗欲查国史贞观九年(六三五年)五月,当了十年太上皇的李渊去世。十月二十七日,这位唐朝开国的“高祖太武皇帝”被隆重安葬。就在葬礼举行前十天,唐太宗通知史官,他要亲自查阅高祖皇帝和自己的《实  相似文献   

7.
张鸣 《领导文萃》2008,(5):108-110
无论是在皇帝还是大臣的眼里,宦官,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太监,不过是伺候人打杂跑腿的下人差役,由于所伺候的对象是皇帝,或者皇族的王爷,在没有皇帝之前是周天子或者诸侯,这些享有众多妻妾的人,恰好对自己的性占有权特别在意,或者特别没有自信。所以,这些伺候人的人,被摘掉了命根子,成了阉人。  相似文献   

8.
正当官的最高境界自然是当皇帝。其实,皇帝这份工作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有滋味,风险高、工作量大且不说,光是后勤部门报花账这事,就很难对付。比如,自己的伙食开销到底是多少,没几个皇帝搞得清,其中也有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始终蒙在鼓里。有一天,一代英主乾隆帝亲切地问候一个大臣:"你天天上  相似文献   

9.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08,(6):117-120
皇帝是天下最自由的人,因为他的权力没有任何限制。皇帝又是天下最不自由的人,同样因为他的权力没有边界。皇帝十分清楚他的一切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权力。为了保持自己的至高尊荣,皇帝必须牢牢把握住权力,一丝一毫也不能放手。利益的焦点必然是力量的焦点。普天之下有多少精英人物在日夜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是九五之尊、万乘之躯,在生活上也是荒淫无度、极尽奢华的.然而,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位皇帝是穿着补丁裤子上朝的,这就是清代的道光皇帝.道光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了.自即位起,他便大力倡导节俭,并身体力行,每餐四菜一汤,每三年才做一次新衣,自己的一条裤子膝盖上打了两个补丁仍舍不得扔掉.  相似文献   

11.
<正>历朝都有风纪监察部门,明代也不例外。明代不仅有,而且还是人数最多、权力最大的。明代纪检干部可以约束皇帝,甚至把皇帝搞得都没脾气。但奇怪的是,明代却成了贪腐最严重的朝代之一。尤其是明代的中后期,腐败形势更为严峻,朱元璋的"剥皮实草"治贪酷刑早已被人遗忘,强大的纪检干部也被拉下水,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是九五之尊、万乘之躯,在生活上也是荒淫无度、极尽奢华的。然而,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位皇帝是穿着补丁裤子上朝的,这就是清代的道光皇帝。道光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了。自即位起,他便大力倡导节俭,并身体力行,每餐四菜一汤,每三年才做一次新衣,自己的一条裤子膝盖上打了两个补丁仍舍不得扔掉。道光希望满朝文武和全国官员都能学他的样子,以俭朴为荣,恢复入关前淳朴节俭的好风俗,从而  相似文献   

13.
大玩家     
熊召政 《领导文萃》2008,(24):109-113
明朝的皇帝,虽然鲜有可称“大帝”之人,多数皇帝私下也有一些怪癖,但在大庭广众面前,尚不致有太出格的行为。但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明代的第十个皇帝朱厚照。登基后,被称为武宗。但自武宗即位以后,明朝的纲纪与吏治迅速变坏,所以说,他是一个让明代历史迅速变脸的人。究其生平,客观地讲,武宗为人率真,不矫情做作,这是可爱之处。但若以皇帝的要求来衡量他,则太过胡闹。  相似文献   

14.
皇帝的爱好     
黄爱梅  于凯 《领导文萃》2008,(11):108-111
每个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国古代的皇帝们当然也不能例外。他们的爱好都是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之死     
刘澍 《领导文萃》2013,(3):84-87
李鸿章知道中国局势有大变,他问英国人卜力:"我听洋人说如果北京公使都被杀了,那么列强就有权进行干预,并宣布要立一个皇帝,如果是这样,你们会选谁?也许是个汉人?"卜力感到李鸿章暗示自己想当皇帝,便说:"西方大概会征求中国最强有力的人的意见,看他认为谁最好。"李鸿章眯起眼睛,过一会儿才说:"慈禧是中国最强有力的人。"此间,孙中山派两个革命党人来见李鸿章,想让他举起推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武死战,文死谏”。在封建专制时代,天下乃一人之天下,皇帝为所欲为,听不进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士大夫们为让皇帝听从自己的金玉之言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未免可悲。但这也说明,建议不被采纳是一个从古至今都困扰着下级的问题。在建议完全正确的情况下,不被采纳的主观原因在于领导。领导的因素是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鉴于领导的心理因素比较复杂,本文不作讨论。考虑到内因毕竟要通过外因才能发挥作用,笔者在这里分析一下合理化建议不被领导采纳的外在原因。所提非其人。建议能否被采纳,与提建议的人关系很大。现实中…  相似文献   

17.
正"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个信佛的朋友,每次去寺庙烧香都要烧4根,而不是通常的3根,他的理由是“多烧一根,好让菩萨觉得我特别,格外记得我”。大臣之拜皇帝,那份善祷善颂,绝不亚于信徒之拜菩萨,他们当然也希望皇帝和自己的关系与众不同.好让自己得到格外多的关照和好处。  相似文献   

19.
权力的奥秘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06,(10):129-134
中国人是最有命运感的民族。他们万事听从权威,而权威的产生,则采取听天由命的方式。在家里呢,做父亲的就是天然的权威。“天无二日,家无二主。父是一家之尊,尊中至极。”一个帝国呢,则皇帝是天然的权威,皇帝死了,是他的嫡长子,不管这个嫡长子是否缺心眼或者缺德。所以,许多人的命运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被确定。比如朱棣,虽然他的智商、素质和能力远超过其他兄弟,然而,由于出生顺序的决定,他的雄心注定今生只能被囚禁在北平一府方圆数百里的范围之内。一旦老皇帝去世,新皇帝肯定会对诸王严加限制,到那时,他恐怕只能在数万平方米的燕王府中…  相似文献   

20.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11,(23):64-64
负伤的原因 古罗马人尚武,战士们以身前受伤为荣,后背受伤为耻。前者代表进攻,后者代表逃跑。 有一次,一位士兵当着皇帝的面炫耀自己脸上的伤疤,皇帝说:“我明白了,你一定是逃命时回头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