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梳理和介绍当代人类学界对消费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结合中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现实与笔者的实际调查,对当前民族地区消费文化研究的田野调查实践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还存在思想认识不足,观念有待转变,学校不够重视,硬件投入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潜件素质不高,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问题。只有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和谐发展,才能全面推进信息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学家费孝通对民族学调查工作作出几个核心问题的要求,其中查者和被调查者的关系是整个调查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表现为两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特别是进入陌生语境,语言转述问题成了两者最大的信息交流问题。通过田野调查活动分析调查中遇到的语言转述问题,为其他调查者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要形成并发挥民族地区教育的后发优势,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必须着力抓好"普九"巩固提高、职业教育与农民、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扶贫与救助、信息化建设五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浅谈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很沉重,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没有起步.本文论述了建立和发展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边境教育是展示一个国家教育实力的窗口。近年来,国家增大对边境教育的重视程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边境教育。但是对边境民族教育的系统研究还是很缺乏。本文即对最新出版的边境教育的力作《中国边境民族教育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体现在物质文明上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精神文明上提高农民的素质,能够更好地进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能够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文明上促进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8.
建立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存权的需要,又是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需要。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保障面窄、标准低、低保对象界定标准上困难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发展民族地区规模经济、拓宽筹资渠道、实行多种保障方式相结合等方面来构建立民族地区农村最低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通过几个阶段的反贫困攻坚,采取了一系列坚强有力的财政反贫困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依然存在着许多反贫困的制约性因素.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现状特点,力求找到当前反贫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民族教育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介绍了地方性校本课程开发项目的成果、经验及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同时还提出了在民族地区建立一种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课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回归教育是教育管理部门把在教学工作岗位多年的教师重新送进教育机构集中学习的教育模式,对于提高我国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师资水平和加快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回归教育应该包括思想道德、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改善、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建立健全回归教育体系、制定回归教育制度、开展回归教育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回归教育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借助田野资料,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教育经济效益计量的角度,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学校教育的决策与行为。  相似文献   

13.
14.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民参与法制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只有改善民族地区农村的法制环境,解决民族地区农村诉讼难问题,增强法制教育内容上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优化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族地区农民参与法制教育的积极性,增强民族地区农村法制教育的实效,从而最终使国家"五五"普法精神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如何在信息化建设中少走弯路,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发挥自身特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制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村地区尤其突出。通过对川西藏彝地区多所农村小学调查发现,当前川西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师资建设主要存在整体素质较低、队伍不稳定、职业倦怠严重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工作负荷过重、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读书无用论"观念影响等。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师资结构、保障教师权益、提升专业素质、完善流动机制、加大民族地区教师专项培养力度,以从根本上改善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状况。  相似文献   

17.
教育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健康发展,对于推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也具有战略意义.然而,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认识,而教育对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动性也尚未有效发挥.基于此,本文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通过建立相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全面揭示和实证检验了教育对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与重要贡献,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发展教育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地缘战略极为重要的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中75%以上人口高度集中在农村社区。这种人口分布格局,决定了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发展,事关中国整体社会稳定、边疆安全、民族团结、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及西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发展经济、建立和完善乡镇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是维护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稳定的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19.
贫困是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现象之一。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大部分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深入研究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探索有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途径,直接关系到我国多民族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新农村建设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贫困是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现象之一。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大部分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深入研究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探索有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途径,事关我国多民族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新农村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